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路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包括承压基底,所述承压基底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压结构,所述承压结构包括第一承压台,所述第一承压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竖向支撑杆和支撑斜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承压基底内部的横向支撑杆能对承压基底横向方向提高支撑性,竖向支撑杆和支撑斜杆能对承压基底的竖向方向提供支撑性,同时承压基底通过两侧的导流坡和固定槽能够提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能将压力进行分散大大提高承压基底的承压能力,一方面能大大提高承压基底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防止对周围的土壤产生过大的压力从而使其发生变化。周围的土壤产生过大的压力从而使其发生变化。周围的土壤产生过大的压力从而使其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路基工程
,特别是一种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路基是承受并传递轨道重力及列车动态作用的结构,是轨道的基础,是保证列车运行的重要建筑物,现有的路基承压能力较差,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路基将多余的压力分散给周围的土壤,使得铁路周围的地基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铁路的正常使用,其次路基周围的散水较差,容易使得雨水进入深层土壤,从而大大影响路基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包括承压基底,所述承压基底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压结构,所述承压结构包括第一承压台,所述第一承压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竖向支撑杆和支撑斜杆,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承压台,所述承压基底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坡,所述导流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环氧树脂板。
[0005]优选的,所述第二承压台为梯形,所述第二承压台长边的一侧与承压基底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等距分布在第二承压台短边的一侧,所述支撑斜杆远离横向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承压台的斜面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压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承压台固定连接在横向支撑杆的两端,所述横向支撑杆和第二承压台等距分布在承压基底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导流坡的表面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等距分布在导流坡的表面,,所述导流坡对称分布在承压基底的两侧,所述承压基底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铁轨。
[0008]优选的,所述承压基底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灌浆孔,所述承压基底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接底座,所述对接底座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灌浆孔。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灌浆孔和第二灌浆孔相连接,所述对接底座等距分布在承压基底的底部。
[0010]优选的,所述对接底座的外表面设置有预埋套管,所述预埋套管设置在地基中,所述对接底座外表面的形状与预埋套管内表面的形状一致。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1、该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通过承压基底内部的横向支撑杆能够对承压基底横向方向提高较高的支撑性,通过竖向支撑杆和支撑斜杆能够对承压基底的竖向方向提供高强度的支撑性,同时承压基底通过两侧的导流坡和固定槽能够提高与地面的接触面
积,从而能够将压力进行分散,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承压基底的承压能力,一方面能够大大提高承压基底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防止对周围的土壤产生过大的压力从而使其发生变化。
[0013]2、该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通过在深层土壤的内部安装预埋套管,然后在安装时将预埋套管底部的对接底座对准预埋套管插入,然后在通过第一灌浆孔灌入混凝土,使得混凝土通过第二灌浆孔进入预埋套管的内部形成桩基,能够使得承压基底安装的更加稳固,其次通过导流坡表面的导流孔将水引导到固定槽的内部,固定槽内部的环氧树脂板将水进行吸附,然后在慢慢进行释放,防止水进入深层土壤从而保证承压基底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承压基底1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
承压基底,2
‑
导流坡,3
‑
导流孔,4
‑
固定槽,5
‑
环氧树脂板,6
‑
铁轨,7
‑
第一灌浆孔,8
‑
预埋套管,9
‑
对接底座,10
‑
第二灌浆孔,11
‑
承压结构,1101
‑
第一承压台,1102
‑ꢀ
横向支撑杆,1103
‑
竖向支撑杆,1104
‑
支撑斜杆,1105
‑
第二承压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0]实施例一,如图1
‑
4所示,一种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包括承压基底1,承压基底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压结构11,承压结构11包括第一承压台1101,第一承压台1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杆1102,横向支撑杆11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竖向支撑杆1103和支撑斜杆1104,竖向支撑杆1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承压台1105,承压基底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坡2,导流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槽4,固定槽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环氧树脂板5,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承压基底1浇筑前放入高强度的承压结构11,然后在进行浇筑成型,然后通过承压结构11提高整个承压基底1的承压能力,从而保证铁轨6的使用寿命。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二承压台1105为梯形,第二承压台1105长边的一侧与承压基底1连接,竖向支撑杆1103等距分布在第二承压台1105短边的一侧,支撑斜杆1104远离横向支撑杆1102的一端与第二承压台1105的斜面相连接,通过支撑斜杆1104 对两个相邻的第二承压台1105进行支撑。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承压台1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承压台 1101固定连接在横向支撑杆1102的两端,横向支撑杆1102和第二承压台1105等距分布在承压基底1的内部。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导流坡2的表面设置有导流孔3,导流孔3等距分布在导流坡2的表面,导流坡2对称分布在承压基底1的两侧,通过导流坡2使得承压基底1顶部水进行引流,通过导流孔3进行排出,承压基底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铁轨6。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承压基底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灌浆孔7,承
压基底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接底座9,对接底座9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灌浆孔10。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灌浆孔7和第二灌浆孔10相连接,对接底座 9等距分布在承压基底1的底部,通过第一灌浆孔7灌入混凝土,使得混凝土通过第二灌浆孔10进入预埋套管8的内部形成桩基,能够使得承压基底1安装的更加稳固。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对接底座9的外表面设置有预埋套管8,预埋套管8设置在地基中,对接底座9外表面的形状与预埋套管8内表面的形状一致,通过在深层土壤的内部安装预埋套管8,然后在安装时将预埋套管8底部的对接底座9对准预埋套管8 插入,方便进行安装作业。
[002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该承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包括承压基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基底(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承压结构(11),所述承压结构(11)包括第一承压台(1101),所述第一承压台(1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杆(1102),所述横向支撑杆(11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竖向支撑杆(1103)和支撑斜杆(1104),所述竖向支撑杆(1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承压台(1105),所述承压基底(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坡(2),所述导流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环氧树脂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压台(1105)为梯形,所述第二承压台(1105)长边的一侧与承压基底(1)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1103)等距分布在第二承压台(1105)短边的一侧,所述支撑斜杆(1104)远离横向支撑杆(1102)的一端与第二承压台(1105)的斜面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能力强的铁路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台(1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承压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栋,
申请(专利权)人:梁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