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22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歧管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进气歧管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稳压腔,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支管,进气支管内设置有分隔部,分隔部将进气支管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的进气流道,各进气流道的长度相同地设置。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一个进气支管内实现了双流道进气的技术效果,降低了进气歧管内进气涡流或各缸进气干扰对进气效率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进气效率,降低泵气损失,进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采用本申请的进气歧管结构,不需要动力执行器,结构紧凑,成本低,可靠性高,对进气长度不做特殊限制。制。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歧管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气歧管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在进气的过程中,为克服进气阻力需要消耗有用功。为了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进气消耗能量,必须提高进气效率。目前提高进气效率的方式主要有可变进气歧管长度,可变进气歧管流通面积,可变进气歧管稳压腔容积。以上方式通过可变机构实现可变歧管长度,通过改变歧管的流通面积,进而提高进气效率。但这种可变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需要动力源,在复杂环境下存在失效风险。
[0003]发动机一般由多个气缸组成,每个气缸燃烧室循环工作,进气歧管的各个歧管也按顺序循环进气。各个歧管循环进气时,由于缸盖气门的开启和关闭对歧管内的气体流动产生巨大的压力冲击影响,在进气歧管稳压腔内也会产生压力波及气体流向的巨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涡流,而这种涡流严重影响下一顺序歧管的进气效率。为了消除这一影响,可以适当增加歧管长度,但是为了保证发动机最佳热效率转速范围,歧管长度仅能在有限的范围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歧管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气歧管结构复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进气歧管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稳压腔,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支管,进气支管内设置有分隔部,分隔部将进气支管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的进气流道,各进气流道的长度相同地设置。
[0006]进一步地,各进气流道的过流面积均相同地设置。
[0007]进一步地,进气支管为多个,多个进气支管沿稳压腔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各进气支管内均设置有分隔部。
[0008]进一步地,分隔部包括分隔板,分隔板设置于进气支管内,且分隔板沿进气支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分隔板将进气支管的内部分隔成两个进气流道,两个进气流道沿稳压腔的长度方向并排地设置。
[0009]进一步地,分隔板与本体一体设置成型。
[0010]进一步地,分隔板与本体可拆卸地设置。
[0011]进一步地,两个进气流道的横截面关于分隔板对称地设置。
[0012]进一步地,稳压腔的一侧设置有节气门连接口。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包括进气歧管结构,进气歧管结构为上述的进气歧管结构。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进气歧管结构,进气歧管结构
为上述的进气歧管结构。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气歧管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稳压腔,通过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支管,进气支管内设置有分隔部,通过分隔部将进气支管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的进气流道,各进气流道的长度相同地设置,在一个进气支管内实现了双流道进气的技术效果,降低了进气歧管内进气涡流或各缸进气干扰对进气效率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进气效率,降低泵气损失,进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采用本申请的进气歧管结构,不需要动力执行器,结构紧凑,成本低,可靠性高,对进气长度不做特殊限制。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翻板式可变进气歧管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可变涡流进气歧管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进气歧管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1]10、本体;11、进气支管;12、进气流道;13、节气门连接口;
[0022]20、分隔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6]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
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0027]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翻板式可变进气歧管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发动机翻板式可变进气歧管是通过翻板控制,实现进气歧管流通面积变化,从而实现对进气的控制。如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可变涡流进气歧管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发动机可变涡流进气歧管结构于进气歧管缸盖法兰处安装转轴,固定于转轴上的涡流阀片在转轴驱动下发生角度变化,使涡流阀片从完全关闭歧管通道的位置旋转至完全打开歧管通道的位置,或者从开启位置旋转至关闭位置,涡流阀片所安装的独立气道,可以为切向气道或者螺旋气道,实现了该气道内气流运动的改变。图1和图2中的进气歧管结构虽然都能实现对进气的控制,但不论是哪种结构,均需要可变结构和动力执行器来控制,均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002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歧管结构。
[0029]具体地,如图3所示,进气歧管结构包括本体10,本体10具有稳压腔,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支管11,进气支管11内设置有分隔部20,分隔部20将进气支管11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的进气流道12,各进气流道12的长度相同地设置。
[0030]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气歧管结构包括本体10,本体10具有稳压腔,通过在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具有稳压腔,所述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支管(11),所述进气支管(11)内设置有分隔部(20),所述分隔部(20)将所述进气支管(11)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的进气流道(12),各所述进气流道(12)的长度相同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进气流道(12)的过流面积均相同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11)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气支管(11)沿所述稳压腔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各所述进气支管(11)内均设置有所述分隔部(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20)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进气支管(11)内,且所述分隔板沿所述进气支管(11)的长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陆张强刘国昌白洪江韩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