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596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包括公铁两用车,所述公铁两用车的底盘沿行驶方向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固定块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块向下延伸,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轨道检测装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轨道检测仪器集成于公铁两用车上、测量效率高、测量数据稳定、道路适应能力强的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适应能力强的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适应能力强的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轨道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轨道检测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营的重中之重。轨道长期暴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承受雨露、严寒、霜冻、风沙等的破坏或者铁路车辆长期行驶在轨道上,对轨道产生的冲击、磨损等有害因素使得铁路状态发生变化。轨道状态变化对铁路行车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0003]目前国内对高速铁铁路轨道检测多采用的是人工手推轨检小车检测,轨检小车分为T型、Y型两种结构,通常轨检小车上搭载:天线、2D激光传感器、惯导及数据采集模块等仪器,通过推动轨检小车在铁轨上行走,2D传感器将结构光扫描在轨道上,将反馈几何参数通过算法构建运动学模型,评价轨道各项参数伤损情况。但是手推轨检小车存在以下不足:1、检测作业准备时间长:因轨检小车车体及检测仪器运送至检测路段后,由人工现场组装,此会使装配繁琐、设备配合重复精度差,稳定性不足、刚度差、容易损坏;2、检测路段受限:由人工推轨检小车行使检测,人行每小时6KM左右,每日日检测路段长度大致20公里左右,检查作业效率低;3、检测人员的不安全:户外检测作业则是环境恶劣,作业人员会面对高温中暑、雾雨天滑倒触电风险;4、检测数据的不准确:(1)推行时,手推轨检小车发生的偏移现象造成激光传感器采集数据的不准确;(3)手推轨检小车速度不均匀,激光传感器结构光扫描钢轨上采集的几何形态数据不准确或丢失数据:(4)轨检小车对钢轨曲线段的轨距和道岔区复杂路况适应能力不足。r/>[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将轨道检测仪器集成于公铁两用车上、测量效率高、测量数据稳定、道路适应能力强的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将轨道检测仪器集成于公铁两用车上、测量效率高、测量数据稳定、道路适应能力强的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包括公铁两用车,所述公铁两用车的底盘沿行驶方向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固定块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块向下延伸,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轨道检测装置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公铁两用车的行驶对轨道进行扫描检测,提高了检测的适应性、数据稳定性和检测效率,通过转动装置驱动螺纹杆旋转,可调节轨道检测装置的高度,便于降低轨道检测装置时以提高扫描准确度,升高轨道检测装置时,提高公铁两用车的通过率和爬坡率,也同时保护轨道检测装置中的检测传感器。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连接板上还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沿竖直方向延
伸,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轨道检测装置的底部接触。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托板能进一步轨道检测装置与公铁两用车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滑轨设置为两条,分别设置在螺纹杆的两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轨设置在螺纹杆的两侧,托板也设置有两个,能平衡地、稳定地托起轨道检测装置,提高装置地移动稳定性。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螺纹杆上的底端设置有卡接键,所述轨道检测装置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键卡接在卡接槽中。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卡接地方式能提高轨道检测装置安装便捷性。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轨道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2D激光传感器,所述2D激光传感器的激光扫描口朝向轨道,所述壳体中还包括有惯导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所述2D激光传感器、惯导采集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与公铁两用车的轨道检测系统电性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对于轨道检测的各项检测模块集成在壳体中形成轨道检测装置,提高轨道检测的效率,提高装置的运行功能多样化,并且壳体设置为密封结构,能对壳体中的检测传感器和模块进行保护,提高本装置在下雨、暴晒的环境下作业的适应性。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壳体为密封中空结构。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为密封中空结构能使轨道检测装置轻量化,提高装置上下调节灵活性,中空结构能安装各种轨道检测传感器,提高轨道检测装置的承载性。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转动装置为旋转把手。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装置为旋转把手或者采用旋转电机,均可以为驱使螺纹杆旋转提供具体的结构方式,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固定块上设置有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贯穿固定块的侧边伸向螺纹杆。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螺纹杆调节至目的位置的稳定性,提高轨道检测的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托板上固定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贯穿壳体的底部通过锁紧螺母锁紧。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轨道检测装置与托板的连接稳定性。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滑轨上设置有防护伸缩罩。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滑轨的使用寿命。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轨道检测装置是现有的对轨道进行检测装置,本装置将轨道检测装置通过连接板安装再公铁两用车的底盘上,通过公铁两用车的行驶对轨道进行扫描检测,提高了检测的适应性、数据稳定性和检测效率,通过转动装置驱动螺纹杆旋转,可调节轨道检测装置的高度,便于降低轨道检测装置时以提高扫描准确度,升高轨道检测装置时,提高公铁两用车的通过率和爬坡率,也同时保护轨道检测装置中的检测传感器。
[0028]2、本技术的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的连接板上还设置有滑轨,滑轨沿竖直方向延伸,滑轨上设置有滑块,滑块上设置有托板,托板与轨道检测装置的底部接触。通过托板能进一步轨道检测装置与公铁两用车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0029]3、本技术的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通过将对于轨道检测的各项检测模块集成在壳体中形成轨道检测装置,提高轨道检测的效率,提高装置的运行功能多样化,并且壳体设置为密封结构,能对壳体中的检测传感器和模块进行保护,提高本装置在下雨、暴晒的环境下作业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是本技术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公铁两用车(1),所述公铁两用车(1)的底盘沿行驶方向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2)上设置有固定块(3)和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一端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块(3)向下延伸,所述螺纹杆(4)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装置(5),所述螺纹杆(4)的底端与轨道检测装置(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上还设置有滑轨(7),所述滑轨(7)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滑轨(7)上设置有滑块(8),所述滑块(8)上设置有托板(9),所述托板(9)与所述轨道检测装置(6)的底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7)设置为两条,分别设置在螺纹杆(4)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两用车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4)上的底端设置有卡接键(10),所述轨道检测装置(6)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键(10)卡接在卡接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允马艳涛黄军龙王华剑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