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该电路包括:放电回路模块以及检测控制模块,放电回路模块包括放电开关管,检测控制模块包括检测控制芯片,检测控制芯片的检测控制端与开关电源的正输入端连接,放电开关管的门极与检测控制端连接,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电极与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子连接,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电极接地,大电容的正、负极分别与开关电源的正、负输出端子连接,且大电容的负极与与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该电路通过检测控制芯片检测开关电源电源断电时快速控制大电容放电回路的开通,实现了大电容放电的快速响应并将大电容放电至安全电压以下,以确保大电容充分放电。以确保大电容充分放电。以确保大电容充分放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电容储存的电量对人身造成伤害,包含大容量储能电容的设备停机时,需要对电容进行放电。例如:带有大电容的开关电源在断电后,需要对该大电解电容放电。
[0003]目前常用的大电容放电方法包括以下两种:方法一、通过继电器控制放电电阻连接到电容的两端实现放电;方法二、通过MOS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控制放电电阻连接到电容两端实现放电。
[0004]但上述方法一需要继电器经常开启闭合,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继电器的可靠性难以保证,且放电的响应速度慢;并且继电器在开启时可能存在拉弧现象,进一步导致放电电路可靠性难以保证。上述方法二中,由于MOS管的导通需要一定的开启电压,在电容剩余电量不足时就不能继续放电,存在电容剩余电量过多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大电容放电电路存在放电响应慢以及放电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旨在解决现有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中放电响应慢以及放电不充分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开关电源上,以在开关电源断电时对其上的大电容进行放电,该电路包括:放电回路模块以及检测控制模块;所述放电回路模块包括放电开关管,所述检测控制模块包括检测控制芯片,所述检测控制芯片的检测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门极与所述检测控制芯片的检测控制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子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电极接地,所述大电容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负输出端子连接,且所述大电容的负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电极连接;当所述检测控制芯片的检测控制端检测到所述开关电源断电时,所述检测控制端将所述放电开关管的门极拉低,所述放电开关管导通以使所述大电容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组成放电回路对所述大电容进行放电。
[000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放电回路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单元,所述第一电阻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以及所述第三电阻依次串联,其中所述第一电阻未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未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电极连接。
[000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放电回路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单元,所述第二电阻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五电阻以及所述第六电
阻依次串联,其中所述第四电阻未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负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六电阻未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门极连接。
[0009]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放电回路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门极连接,其另一端接地。
[00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检测控制模块还包括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检测控制芯片的检测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开关电源的负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001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检测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单元,所述第三电阻单元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以及第九电阻,所述第七电阻、所述第八电阻以及所述第九电阻依次串联,其中所述第七电阻未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未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控制芯片的检测控制端连接。
[0012]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整流桥堆,所述整流桥堆的正、负输入端子分别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负输入端子连接,所述整流桥堆的正、负输出端子分别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负输出端子连接。
[0013]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第一滤波电感,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输入端子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分别与所述整流桥堆的正、负输入端子连接。
[0014]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检测控制芯片选用型号为NE1118E的PWM控制芯片。
[001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
[0016]本技术提出一种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开关电源上,以在开关电源断电时对其上的大电容进行放电,当检测控制芯片的检测控制端检测到开关电源断电时,检测控制端将放电开关管的门极拉低,放电开关管导通以使大电容与放电开关管组成放电回路对大电容进行放电。该电路通过检测控制芯片检测开关电源断电时快速控制大电容放电回路的开通,实现了大电容放电的快速响应并将大电容放电至安全电压以下,以确保大电容充分放电。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放电回路模块1,第一电阻单元11,第二电阻单元12,检测控制模块2,整流单元21,第三电阻单元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3]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如在本技术实施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24]请参见图1,其展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的示意图。该电路应用于开关电源上,以在开关电源断电时对其上的大电容EC1进行放电,其包括:放电回路模块1以及检测控制模块2,所述放电回路模块1包括放电开关管Q1,所述检测控制模块2包括检测控制芯片U1,所述检测控制芯片U1的检测控制端HV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输入端AC+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Q1的门极G与所述检测控制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开关电源上,以在开关电源断电时对其上的大电容进行放电,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放电回路模块以及检测控制模块;所述放电回路模块包括放电开关管,所述检测控制模块包括检测控制芯片,所述检测控制芯片的检测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门极与所述检测控制芯片的检测控制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子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电极接地,所述大电容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负输出端子连接,且所述大电容的负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二电极连接;当所述检测控制芯片的检测控制端检测到所述开关电源断电时,所述检测控制端将所述放电开关管的门极拉低,所述放电开关管导通以使所述大电容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组成放电回路对所述大电容进行放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回路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单元,所述第一电阻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以及所述第三电阻依次串联,其中所述第一电阻未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正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未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第一电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回路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单元,所述第二电阻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五电阻以及所述第六电阻依次串联,其中所述第四电阻未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负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六电阻未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门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电容放电控制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观忠,赵波,
申请(专利权)人:茂硕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