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的塑料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72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塑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性高的塑料造粒机,包括造粒机主体,所述造粒机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卸料管,还包括: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用于对原料进行加热;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原料在造粒机主体内部流动,且所述驱动模组的一端延伸至卸料管的内部;挤料板,所述挤料板装配于卸料管的内部,所述挤料板的内部开设有研磨凹槽;切割元件,所述切割元件固定于驱动模组的一端且位于卸料管的内部,所述切割元件上设置有切割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对切割元件进行适度的研磨,避免了切割元件出现刀口钝化的情况,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高的塑料造粒机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加工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稳定性高的塑料造粒机。

技术介绍

[0002]塑料作为四大工业基础材料之一,具有密度小、质量轻、化学性能稳定、加工性能良好等优越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随着塑料使用量的增加,废弃塑料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造成土地、空气污染加重等环境问题。国内外处理废旧塑料的方法较多,但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塑料造粒机对塑料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塑料造粒机对废旧塑料依次进行破碎、加热、挤压和切割,把废旧塑料加工成颗粒状进行回收利用。
[0003]现有塑料造粒机中,大多是利用切割刀具进行切割,切割刀具长久使用后,出现刀口钝化,会造成塑料颗粒外形残次,颗粒大小不一的情况,为了避免刀口钝化降低产品质量,需要不定期对切割刀进行研磨或更换。
[0004]但是,现有装置在对刀具进行研磨时,需要停机停产,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因而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塑料造粒机,其优点在于,能够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对切割元件进行适度的研磨,避免了切割元件出现刀口钝化的情况,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高的塑料造粒机,包括造粒机主体,所述造粒机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卸料管,还包括:
[0007]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用于对原料进行加热;
[0008]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原料在造粒机主体内部流动,且所述驱动模组的一端延伸至卸料管的内部;
[0009]挤料板,所述挤料板装配于卸料管的内部,所述挤料板的内部开设有研磨凹槽;
[0010]切割元件,所述切割元件固定于驱动模组的一端且位于卸料管的内部,所述切割元件上设置有切割刀口;
[0011]研磨元件,所述研磨元件装配于研磨凹槽的内部;
[0012]调控机构,所述调控机构装配于研磨凹槽的内部,且所述调控机构和研磨元件相连接,所述调控机构用于调节研磨元件的位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造粒机主体运转后,通过加热模组对原料进行加热,通过驱动模组带动原料在装置内部移动,并带动切割元件旋转,加热后的原料通过挤料板内部流出,并通过切割元件进行切割造粒,切割元件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调控机构调整研磨元件的位置,当研磨元件和切割元件贴合时,通过研磨元件对切割元件进行研磨,使得切割元件上的切割刀口更加锋利,避免了切割元件出现刀口钝化的情况,提高了产品质量。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研磨元件靠近切割元件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面,所述驱动面为弧形或倾斜面中的一种。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割元件和研磨元件接触时,驱动面的设置,能够避免切割元件和研磨元件发生碰撞,进而避免研磨元件对切割元件造成损伤。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控机构包括联动板、底板、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联动板和底板均滑动连接于研磨凹槽的内部,且所述底板和研磨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装配于联动板和底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联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装配于联动板和挤料板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和联动板以及第二弹性元件和挤料板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材质均为记忆金属。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材质均为记忆金属,当卸料管内的温度达到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相变温度后,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会发生形状变化,在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配合下,通过底板带动研磨元件移动,进而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配合,调节研磨元件的位置,通过研磨元件可以对切割元件进行适度研磨,延长了切割元件的使用寿命。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相变温度为50

60摄氏度,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低温相的开口角度小于高温相的开口角度。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卸料管内的温度达到第一弹性元件的相变温度时,第一弹性元件的形状由低温相变换为高温相,由于第一弹性元件低温相的开口角度小于高温相的开口角度,使得第一弹性元件的开口角度变大,进而通过第一弹性元件驱动底板移动,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和研磨元件的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弹性元件带动研磨元件向靠近切割元件的方向移动,当研磨元件的一端移动至研磨凹槽外部时,旋转状态的切割元件和研磨元件发生接触,通过研磨元件对切割元件的刀口进行研磨,避免切割元件出现刀口钝化的情况,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避免了因为刀口钝化导致的停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形状为螺旋形,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相变温度为70

80摄氏度,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低温相的螺距大于高温相的螺距。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卸料管的温度达到第二弹性元件的相变温度时,第二弹性元件的形状由低温相变换为高温相,由于第二弹性元件低温相的螺距大于高温相的螺距,使得第二弹性元件的螺距变小,进而使得第二弹性元件的长度变短,通过第二弹性元件和联动板的固定连接,使得第二弹性元件带动联动板移动,通过联动板和第一弹性元件的固定连接,使得联动板带动第一弹性元件移动,进而通过底板带动研磨元件向远离切割元件的方向移动,避免了研磨元件和切割元件长时间接触,造成切割元件过度研磨,避免降低切割元件的使用寿命。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发生相变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水平方向的长度变化量大于第一弹性元件水平方向的长度变化量。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弹性元件发生相变时,研磨元件能够完全移动至研磨凹槽的内部,避免研磨元件对切割元件造成过度研磨。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靠近研磨元件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研磨元件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块相适配的导向槽,所述限位滑块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所述研磨元件和定位螺钉之间装配有防脱垫片。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滑块和导向槽的配合,便于将研磨元件装配在底板上,同时,通过定位螺钉和防脱垫片的配合,能够便捷的对研磨元件进行固定,避免切割元件和研磨元件接触时,切割元件带动研磨元件发生移动。
[002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管的外侧开设有一弧形拆装孔,且所述弧形拆装孔与研磨元件相适配,所述弧形拆装孔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盖板。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拆装孔的设置,能够在研磨元件发生严重磨损时,便捷的对研磨元件进行更换。
[002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9]1、本技术的一种稳定性高的塑料造粒机在运转后,通过加热模组使得卸料管内的温度升高,促使第一弹性元件发生相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高的塑料造粒机,包括造粒机主体(10),所述造粒机主体(10)的一端设置有卸料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用于对原料进行加热;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原料在造粒机主体(10)内部流动,且所述驱动模组的一端延伸至卸料管的内部;挤料板(11),所述挤料板(11)装配于卸料管的内部,所述挤料板(11)的内部开设有研磨凹槽;切割元件(12),所述切割元件(12)固定于驱动模组的一端且位于卸料管的内部,所述切割元件(12)上设置有切割刀口;研磨元件(13),所述研磨元件(13)装配于研磨凹槽的内部;调控机构(20),所述调控机构(20)装配于研磨凹槽的内部,且所述调控机构(20)和研磨元件(13)相连接,所述调控机构(20)用于调节研磨元件(13)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塑料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元件(13)靠近切割元件(12)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面,所述驱动面为弧形或倾斜面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高的塑料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机构(20)包括联动板(21)、底板(22)、第一弹性元件(23)和第二弹性元件(24),所述联动板(21)和底板(22)均滑动连接于研磨凹槽的内部,且所述底板(22)和研磨元件(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3)装配于联动板(21)和底板(22)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3)和联动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装配于联动板(21)和挤料板(11)之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焱新李莹朱富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鑫宝升塑胶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