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47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其包括:固定在后模上的第一铲机座和第二铲机座,及可在后模上滑动的行位;第一铲机座上还设有可在第一铲机导轨上滑动的第一上铲机和第一下铲机,第一上铲机内侧设有第一斜压面,第一下铲机的内侧设有第一推顶斜面;第二铲机座上还设有可在第二铲机导轨上滑动的第二上铲机和第二下铲机,第二上铲机内侧设有第二斜压面,第二下铲机的内侧设有第二推顶斜面;行位设有与第一斜压面和第二斜压面相配合的受压斜面;及与第一推顶斜面和第二推顶斜面配合的行位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行位加大反铲力作用,起到行位防退作用。成本低,结构简单,解决了行位后退产生披峰,导致不良产品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产品的造型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一些结构需要使用油缸等驱动设备辅助抽芯,在较高的射胶压力下油缸有回退的风险,会造成产品局部缺陷,因此需要设置一套防退机构防止行位后退。
[0003]申请号为CN201822278324.8的技术公开了一种行位防退的注塑模具,该技术包括前模、后模、斜行位以及设于后模底部的行位滑块、铲基和驱动装置,所述斜行位贯穿设置于后模上,斜行位的顶端为成型端,底端为传动端,传动端与行位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行位滑块底部设有行位斜面,所述铲基的第一端设有与行位斜面配合的顶推斜面,铲基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前模上垂直设有防退插杆,铲基顶部设有限位插孔,防退插杆穿过后模并插入限位插孔内。该技术注塑模具中所述防退插杆设置在前模上,且设于后模底部的铲基长度较短,所以只适用于较浅位置的行位的防退,有的行位向下45度运动,行位角度较大,胶位面积大,行位大。在注塑压力作用下单靠一个铲机,产品容易产生披峰,导致不良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行位后退产生披峰,导致不良产品问题的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在后模上的第一铲机座和第二铲机座,及可在后模上滑动的行位,
[0007]第一铲机座上设有第一铲机导轨和第一拉杆,第一铲机座上还设有可在第一铲机导轨上滑动的第一上铲机和第一下铲机,第一上铲机和第一下铲机之间设有第一拉勾,第一拉杆的前端与第一下铲机固定,第一拉杆的后端设有第一铲机复位弹簧,第一上铲机内侧设有第一斜压面,第一下铲机的内侧设有第一推顶斜面;
[0008]第二铲机座上设有第二铲机导轨和第二拉杆,第二铲机座上还设有可在第二铲机导轨上滑动的第二上铲机和第二下铲机,第二上铲机和第二下铲机之间设有第二拉勾,第二拉杆的前端与第二下铲机固定,第二拉杆的后端设有第二铲机复位弹簧,第二上铲机内侧设有第二斜压面,第二下铲机的内侧设有第二推顶斜面;
[0009]行位设有与第一斜压面和第二斜压面相配合的受压斜面;及与第一推顶斜面和第二推顶斜面配合的行位斜面。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其特征在于后模设有后模斜面,行位设有与后模斜面配合的行位内斜面。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拉勾和第二拉勾均包
括上扣和下扣,上扣和下扣之间设有拉勾连杆,拉勾连杆还设有固定螺杆。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上铲机和第二上铲机设有供上扣插入的上铲机固定槽,第一下铲机和第二下铲机设有供下扣插入的下铲机固定槽;第一上铲机和第二上铲机还设有与固定螺杆配合的固定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在开模时,在第一铲机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拉杆拉动第一下铲机运动,第一下铲机带动第一上铲机运动,同时,在第二铲机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拉杆拉动第二下铲机运动,第二下铲机带动第二上铲机运动,运动一定距离后,行位就可以脱离第一上铲机的第一斜压面和第二上铲机的第二斜压面的扣位。合模时,行位复位,第一下铲机在第一上铲机的作用下,以及第二下铲机在第二上铲机的作用下,使行位加大反铲力作用,起到行位防退作用。成本低,结构简单,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行位后退产生披峰,导致不良产品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6]图2是第一铲机座,第二铲机座和行位的结构图;
[0017]图3是第一铲机座和第二铲机座的结构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行位的结构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上铲机的结构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下铲机的结构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拉勾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其包括:固定在后模100上的第一铲机座1和第二铲机座2,及可在后模100上滑动的行位3,
[0024]第一铲机座1上设有第一铲机导轨11和第一拉杆12,第一铲机座1上还设有可在第一铲机导轨上滑动的第一上铲机13和第一下铲机14,第一上铲机13和第一下铲机14之间设有第一拉勾15,第一拉杆12的前端与第一下铲机14固定,第一拉杆12的后端设有第一铲机复位弹簧16,第一上铲机13内侧设有第一斜压面17,第一下铲机14的内侧设有第一推顶斜面18;
[0025]第二铲机座2上设有第二铲机导轨21和第二拉杆22,第二铲机座2上还设有可在第二铲机导轨上滑动的第二上铲机23和第二下铲机24,第二上铲机23和第二下铲机24之间设有第二拉勾25,第二拉杆22的前端与第二下铲机24固定,第二拉杆22的后端设有第二铲机复位弹簧26,第二上铲机23内侧设有第二斜压面27,第二下铲机24的内侧设有第二推顶斜面28;
[0026]行位3设有与第一斜压面17和第二斜压面27相配合的受压斜面31;及与第一推顶斜面18和第二推顶斜面28配合的行位斜面32。
[0027]本技术在开模时,在第一铲机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第一拉杆12拉动第一下
铲机14运动,第一下铲机14带动第一上铲机13运动,同时,在第二铲机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第二拉杆22拉动第二下铲机24运动,第二下铲机24带动第二上铲机23运动,运动一定距离后,行位3就可以脱离第一上铲机13的第一斜压面17和第二上铲机23的第二斜压面27的扣位。合模时,行位复位,第一下铲机14在第一上铲机13的作用下,以及第二下铲机24在第二上铲机23的作用下,使行位加大反铲力作用,起到行位防退作用。
[0028]本技术的后模100设有后模斜面101,行位3设有与后模斜面101配合的行位内斜面33。
[0029]本技术的第一拉勾15和第二拉勾均25包括上扣151和下扣152,上扣151和下扣152之间设有拉勾连杆153,拉勾连杆153还设有固定螺杆154。
[0030]本技术的第一上铲机13和第二上铲机23设有供上扣151插入的上铲机固定槽131,第一下铲机14和第二下铲机24设有供下扣152插入的下铲机固定槽141;第一上铲机13和第二上铲机23还设有与固定螺杆154配合的固定孔231。
[0031]本技术的第一上铲机13设有与第一铲机导轨11配合的上铲机滑槽132,第二上铲机23也设有与第二铲机导轨21配合的上铲机滑槽132,第一下铲机14设有与第一铲机导轨11配合的下铲机滑槽14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防退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在后模(100)上的第一铲机座(1)和第二铲机座(2),及可在后模(100)上滑动的行位(3),第一铲机座(1)上设有第一铲机导轨(11)和第一拉杆(12),第一铲机座(1)上还设有可在第一铲机导轨上滑动的第一上铲机(13)和第一下铲机(14),第一上铲机(13)和第一下铲机(14)之间设有第一拉勾(15),第一拉杆(12)的前端与第一下铲机(14)固定,第一拉杆(12)的后端设有第一铲机复位弹簧(16),第一上铲机(13)内侧设有第一斜压面(17),第一下铲机(14)的内侧设有第一推顶斜面(18);第二铲机座(2)上设有第二铲机导轨(21)和第二拉杆(22),第二铲机座(2)上还设有可在第二铲机导轨上滑动的第二上铲机(23)和第二下铲机(24),第二上铲机(23)和第二下铲机(24)之间设有第二拉勾(25),第二拉杆(22)的前端与第二下铲机(24)固定,第二拉杆(22)的后端设有第二铲机复位弹簧(26),第二上铲机(23)内侧设有第二斜压面(27),第二下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华志模具精密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