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包括支点桩、承力桩、液压千斤顶、卸力减震梁、主梁、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下主梁柱拉杆、上主梁柱拉杆、桥架、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辅板、炉壳筋板、锲体状垫铁和方块状垫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弥补顶吹炉重心高、稳定性差的缺陷,稳固顶吹炉基础,保护厂房钢架结构,排除顶吹炉歪斜存在的炉衬耐火材料坍塌风险,可广泛应用于顶吹炉歪斜校正及卸力减震。用于顶吹炉歪斜校正及卸力减震。用于顶吹炉歪斜校正及卸力减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冶金炉窑建筑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色金属冶炼用顶吹炉为方便烟气畅通引流,炉体下段为圆筒形,上段设计成马蹄形斜炉顶,用24组共96根水冷壁对炉壁进行冷却,炉盖为膜式壁水冷炉顶。顶吹炉炉体为圆柱状、瘦高形结构,炉体重心较高,稳定性差,炉体重心偏向扩大段斜坡段一方。顶吹炉炉体自身重量大,加上冶炼过程中炉内几百吨的高温熔体,总重量达有1000多吨,顶吹炉重量大,具有很大的静载荷,同时喷枪强烈搅拌高温熔体有很大的振动,振动将产生很大的动载荷,加剧炉体向斜坡段一方倾斜。顶吹炉倾斜后炉体靠在厂房横梁上,压迫横梁的同时还带动整个主厂房摇晃,炉内耐火材料随时有坍塌的风险。
[0003]目前,通过冶炼工艺过程控制已无法稳固炉身、保护厂房、保护耐火材料。
[0004]因此,研发一种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以稳固炉身、保护厂房、保护耐火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本技术在不改变原有厂房设计和炉体结构的前提下,将顶吹炉歪斜的力顺着卸力减震结构卸载进入大地,从而可弥补顶吹炉重心高、稳定性差的缺陷,稳固顶吹炉基础,保护厂房钢架结构,排除顶吹炉歪斜存在的炉衬耐火材料坍塌风险。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包括支点桩、承力桩、液压千斤顶、卸力减震梁、主梁、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下主梁柱拉杆、上主梁柱拉杆、桥架、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辅板、炉壳筋板、锲体状垫铁和方块状垫铁;
[0008]其中,支点桩焊接在炉壳筋板上,且正对卸力减震梁中心部位;承力桩设置有两个,分别焊接在支点桩两侧的炉壳上,且分别对称分布于卸力减震梁的1/6至2/6之间、卸力减震梁的4/6至5/6之间;液压千斤顶放置在支点桩正下方、桥架上、距离主梁的3/4位置处;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和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辅板设置于卸力减震梁的1/6、2/6、4/6、5/6位置;桥架为连接卸力减震梁中心和主梁的两根并排H型钢梁;锲体状垫铁和方块状垫铁放置于支点桩和承力桩之间。
[0009]本技术使用之前,卸力减震梁中心部位是梁柱弯矩最大的部位,最大弯矩为:
[0010][0011]式中,M
前
为技术使用之前的最大弯矩;
[0012]F为最大歪斜作用力;
[0013]l为卸力减震梁长度。
[0014]本技术使用之后,卸力减震梁承载的歪斜作用力被厂房主梁分担减小为原来的倍,卸力减震梁中心部位最大弯矩为:
[0015][0016]即,本技术使用后可将梁柱最大弯矩减小为原来的倍。
[0017]进一步,上述支点桩包括支点桩垂直加固板、支点桩水平加固板、三块支点桩主板和支点桩底板;三块支点桩主板并排垂直于支点桩底板,且均由支点桩垂直加固板和支点桩水平加固板加固,两侧的支点桩主板延伸至炉壳,避开炉壳水套;支点桩垂直加固板由底板处延伸至炉壳筋板。
[0018]进一步,上述承力桩包括承力桩水平加固板、承力桩垂直加固板、三块承力桩主板和承力桩底板;三块承力桩主板焊接在炉壳水套之间的间隙处,避开炉壳水套,并排垂直于承力桩底板,且均由承力桩水平加固板和承力桩垂直加固板加固。
[0019]进一步,上述卸力减震梁由绕炉横梁改造而成,材质为H型中翼缘Q235钢梁,梁高440mm,梁宽300mm,翼板厚度18mm,腹板厚度11mm。
[0020]进一步,上述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和下主梁柱拉杆为H型宽翼缘Q235钢梁,梁高350mm,梁宽350mm,翼板厚度19mm,腹板厚度12mm;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辅板和上主梁柱拉杆为H型窄翼缘Q235钢梁,梁高500mm,梁宽200mm,翼板厚度16mm,腹板厚度10mm。
[0021]进一步,上述锲体状垫铁的底面尺寸为180mm
×
150mm,厚边15mm;方块状垫铁尺寸为180mm
×
150mm
×
15mm。
[0022]进一步,上述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还包括顶吹炉歪斜位移标尺和平台;顶吹炉歪斜位移标尺为焊接在炉壳筋板上且平行于地面垂直指向顶吹炉中心线的钢尺,零刻度线在炉壳筋板一侧;平台贴近顶吹炉歪斜位移标尺的位置安装一根垂直的立杆,顶吹炉歪斜位移标尺跨过立杆的距离a即为顶吹炉歪斜的位移;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与平台的角度为60
°‑
90
°
。
[0023]进一步,在卸力减震梁两端、翼板中间、腹板两侧加焊20mm厚的减震梁大方板,减震梁大方板平行于腹板横跨在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和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辅板之间。
[0024]进一步,在卸力减震梁中心部位翼板中间、腹板两侧分别加焊五块并排的厚20mm的Q235减震梁小方板,减震梁小方板垂直于腹板均匀排列。
[0025]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1、本技术利用液压千斤顶和卸力减震结构将歪斜的顶吹炉校正,并将顶吹炉因振动、重心偏离炉窑几何中心而歪斜的作用力顺着厂房主梁柱卸载进入地面。
[0027]2、本技术在不改变原有厂房设计和炉体结构的基础上,可有效解决顶吹炉歪斜问题,实现为冶炼炉摇摆卸力减震。
[0028]3、本技术可弥补顶吹炉重心高、稳定性差的缺陷,稳固顶吹炉基础,保护厂房钢架结构,排除顶吹炉歪斜存在的炉衬耐火材料坍塌风险,可广泛应用于顶吹炉歪斜校正
及卸力减震。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的整体效果图;
[0031]图2为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的主视图;
[0032]图3为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的左视图;
[0033]图4为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的仰视图;
[0034]图5为顶吹炉歪斜位移标尺的示意图;
[0035]图6为支点桩和承力桩的示意图;
[0036]图7为卸力减震梁的示意图;
[0037]图8为支点桩的布置图;
[0038]图9为锲体状垫铁和方块状垫铁的示意图。
[0039]其中,1
‑
支点桩,2
‑
承力桩,3
‑
液压千斤顶,4
‑
喷枪,5
‑
顶吹炉,6
‑
卸力减震梁,7
‑
主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点桩、承力桩、液压千斤顶、卸力减震梁、主梁、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下主梁柱拉杆、上主梁柱拉杆、桥架、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辅板、炉壳筋板、锲体状垫铁和方块状垫铁;所述支点桩焊接在所述炉壳筋板上,且正对所述卸力减震梁中心部位;所述承力桩设置有两个,分别焊接在所述支点桩两侧的炉壳上,且分别对称分布于所述卸力减震梁的1/6至2/6之间、所述卸力减震梁的4/6至5/6之间;所述液压千斤顶放置在所述支点桩正下方、所述桥架上、距离所述主梁的3/4位置处;所述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和所述斜八字卸力减震梁柱辅板设置于所述卸力减震梁的1/6、2/6、4/6、5/6位置;所述桥架为连接所述卸力减震梁中心和所述主梁的两根并排H型钢梁;所述锲体状垫铁和方块状垫铁放置于所述支点桩和所述承力桩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桩包括支点桩垂直加固板、支点桩水平加固板、三块支点桩主板和支点桩底板;三块所述支点桩主板并排垂直于所述支点桩底板,且均由所述支点桩垂直加固板和所述支点桩水平加固板加固,两侧的所述支点桩主板延伸至炉壳,避开炉壳水套;所述支点桩垂直加固板由底板处延伸至所述炉壳筋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桩包括承力桩水平加固板、承力桩垂直加固板、三块承力桩主板和承力桩底板;三块所述承力桩主板焊接在炉壳水套之间的间隙处,避开炉壳水套,并排垂直于所述承力桩底板,且均由所述承力桩水平加固板和所述承力桩垂直加固板加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顶吹炉歪斜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减震梁由绕炉横梁改造而成,材质为H型中翼缘Q235钢梁,梁高440mm,梁宽300mm,翼板厚度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学,陈钢,刘国辉,杨勇,孙佳,罗永春,张平,李帆,郭江,王伟,王余,李俊兵,旷华,白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