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905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包括由四周侧围挡构成的具有池腔的池体,池腔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池腔间隔为至少两个互相独立的子池腔的长隔离产茧带,子池腔中设有与长隔离产茧带平行的短隔离产茧带,短隔离产茧带首尾两端与对应侧围挡之间成型有间隔空间,长隔离产茧带和短隔离产茧带上表面露置于池水表面之上0.5~1.0cm,其中一侧围挡上设有给水管,给水管在对应各子池腔的位置处还设有末端带有截止阀的给水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长隔离产茧带可将池腔间隔为互相独立的子池腔,可实现池腔空间的分区饲养,避免水蛭过于集中在池内某处位置,长隔离产茧带和短隔离产茧带还可作为水蛭攀爬休息之用,在水蛭的繁殖期,还可作为水蛭的产茧地。还可作为水蛭的产茧地。还可作为水蛭的产茧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


[0001]本技术涉及水蛭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既可用于水蛭生长,又可用于水蛭产茧繁殖的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

技术介绍

[0002]水蛭,俗称蚂蟥,它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我国古代许多医学典籍都有记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水蛙“主逐恶血、痕血、月闭,破血下积聚,无子,利水通
……
治折伤坠扑畜血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水蛭唾腺中含有一种抗血凝物质——蛭素,能广泛应用于断肢再植、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医疗领域。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和提高,蛭素的提取加工和医学临床应用,以及中成药的开发、研制和推广,对水蛭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加之自然环境的污染和人为过度采捕,资源总量逐年减少,价格却不断攀升,急需发展水蛭人工养殖以弥补供应不足。
[0003]由于水蛭生活区域在水体底部或水陆交界处,在现有的水蛭人工养殖过程中,通常是将水蛭养殖池塘内,对水资源的更换较为不便,操作较为困难。在湖泊等水域中进行水蛭养殖,常常因环境条件不适合、栖息环境不适应而受到影响。此类方法在养殖时通常会因为外部天气影响和外部的各种禽类对水蛭进行捕杀,而造成水蛭的增产和减产,影响较大。而且密集的养殖水蛭的大小不一,质量较差。
[0004]针对水蛭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行为习性、生理习性、生长习性和气候环境,水蛭室内仿生态养殖是发展水蛭养殖的有效途径。室内水蛭养殖池作为水蛭生长的主要场所,为水蛭从幼体成长到成体提供了良好的人为可控生长环境。但水蛭在饲养过程中容易聚集,在池内分布过于集中,使得养殖池的空间利用率不高,另外,水蛭在繁殖期间,其产茧位置不固定,会造成水蛭养殖池内茧壳四处漂浮,不利于水蛭养殖池的卫生环境,增加了人力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既可用于水蛭生长,又可用于水蛭产茧繁殖的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
[0006]本技术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包括由四周侧的围挡构成的具有池腔的池体,其中,所述池腔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池腔间隔为至少两个互相独立的子池腔的长隔离产茧带,所述子池腔中设有与所述长隔离产茧带平行的短隔离产茧带,所述短隔离产茧带的首尾两端与对应侧的所述围挡之间成型有间隔空间,所述长隔离产茧带和所述短隔离产茧带的上表面露置于池水表面之上0.5~1.0cm,其中一侧的所述围挡上设有给水管,所述给水管在对应各所述子池腔的位置处还设有末端带有截止阀的给水支管。
[0008]优选地,在上述的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中,所述长隔离产茧带的个数设置为两个,所述池腔经两所述长隔离产茧带间隔为三个互相独立的所述子池腔,各所述子池腔中分别
设置一所述短隔离产茧带。
[0009]优选地,在上述的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中,四周侧的所述围挡在位于所述池腔的一侧成型有用于防止水蛭逃跑的斜坡面。
[0010]优选地,在上述的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中,所述池体的长为3米,宽为1.1米。
[0011]优选地,在上述的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中,所述短隔离产茧带的长度为所述长隔离产茧带的长度的1/2~3/4。
[0012]优选地,在上述的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中,所述短隔离产茧带和所述长隔离产茧带的高均为10cm,宽均为10cm。
[0013]优选地,在上述的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中,所述斜坡面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15
°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通过长隔离产茧带可将池腔间隔为互相独立的子池腔,可实现池腔空间的分区饲养,避免水蛭过于集中在池内某处位置,实现了水蛭的规模化集约化室内养殖,另一方面,长隔离产茧带和短隔离产茧带还可以作为水蛭攀爬休息之用,在水蛭的繁殖期,在长隔离产茧带和短隔离产茧带上加入产茧土,还可以作为水蛭的产茧地,使茧壳固定在产茧土中,避免水蛭的茧壳在水蛭养殖池内四处漂浮。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池体侧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池体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请参见图1和图2,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该两用池包括由四周侧的围挡1构成的具有池腔2的池体,其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池腔2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池腔2间隔为至少两个互相独立的子池腔21的长隔离产茧带3,长隔离产茧带3可将整个池腔2间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空间,使得池内水蛭可以被分散饲养在相互独立的子池腔21中,避免水蛭群体在一个空间内聚集于一处,提高了池腔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子池腔21中还设有与长隔离产茧带3平行的短隔离产茧带4,该短隔离产茧带4的首尾两端与对应侧的围挡1之间成型有间隔空间,即短隔离产茧带4在该子池腔21中不对该子池腔21进行完全隔断,而是将该子池腔21分为连通的两部分,进一步分散该子池腔21中的水蛭,使该子池腔21中的水蛭分布更加均匀,避免集中。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该长隔离产茧带3和短隔离产茧带4的上表面露置于池水表面之上0.5~1.0cm,通过将上表面露置于池水表面之上0.5~1.0cm,可以作为水蛭攀爬休息之用。同时,在水蛭的繁殖期,在长隔离产茧带3和短隔离产茧带4的上表面加入产茧土,还可以作为水
蛭的产茧地,使得水蛭的茧壳可以固定在产茧土中,在孵化后,清除堆积在长隔离产茧带3和短隔离产茧带4上表面的产茧土和土中茧壳即可,提高了对池内卫生的维护。具体地,为方便补充水体和流体饲料,其中一侧的围挡1上设有给水管5,该给水管5在对应各子池腔21的位置处还设有末端带有截止阀52的给水支管51,通过打开对应给水支管51上的截止阀52,可以分别独立控制对各个子池腔21的水体补充和流体饲料补充。
[002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该长隔离产茧带3的个数设置为两个,具体地,池腔2经该两长隔离产茧带3间隔为三个互相独立的子池腔21,各子池腔21中分别设置一短隔离产茧带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池体的长为3米,宽为1.1米。其中,短隔离产茧带4的长度为长隔离产茧带3的长度的1/2~3/4,短隔离产茧带4和长隔离产茧带3的高均为10cm,宽均为10cm。
[0021]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四周侧的围挡1在位于池腔2的一侧成型有斜坡面6,该斜坡面6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15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包括由四周侧的围挡(1)构成的具有池腔(2)的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腔(2)中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池腔(2)间隔为至少两个互相独立的子池腔(21)的长隔离产茧带(3),所述子池腔(21)中设有与所述长隔离产茧带(3)平行的短隔离产茧带(4),所述短隔离产茧带(4)的首尾两端与对应侧的所述围挡(1)之间成型有间隔空间,所述长隔离产茧带(3)和所述短隔离产茧带(4)的上表面露置于池水表面之上0.5~1.0cm,其中一侧的所述围挡(1)上设有给水管(5),所述给水管(5)在对应各所述子池腔(21)的位置处还设有末端带有截止阀(52)的给水支管(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蛭繁殖养殖两用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隔离产茧带(3)的个数设置为两个,所述池腔(2)经两所述长隔离产茧带(3)间隔为三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胜刘威孙育平陈端陈晓瑛曾游胜
申请(专利权)人:梅州安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