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翻转助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48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翻转助力机构,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其主要针对现有的一些汽车座椅在不另外增设翻转机构的情况下只能整体翻转,当汽车座椅位于车体后方甚至是与后备箱连通的情况下,整体翻转座椅的方式依然存在对空间的较大占用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汽车坐垫和汽车椅背,所述还包括第一椅托和第二椅托,所述第一椅托和第二椅托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且所述第二旋转轴通过驱动助力机构和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旋转。本申请通过驱动助力机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设计,可以通过同一套驱动助力系统同时带动汽车坐垫和汽车椅背单独助力翻转,从而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尤其适用于迷你车型。尤其适用于迷你车型。尤其适用于迷你车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翻转助力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翻转助力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一般包括前座椅以及后座椅,前座椅的椅背前后翻转时可以适应不同提醒的乘坐者,后座椅一般整体翻转以腾出较多的空间。如公告号为CN2127378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翻转机构,其实现的就是整个座椅的翻转;但是,汽车座椅的整体性翻转虽然能腾出一部分空间,但是椅背与坐垫之间仍处于大约90
°
的角度,会占用较多空间,此时还需要另外增设一个用于使椅背单独翻转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的一些汽车座椅在不另外增设翻转机构的情况下只能整体翻转,当汽车座椅位于车体后方甚至是与后备箱连通的情况下,整体翻转座椅的方式依然存在对空间的较大占用的问题,提出一种汽车座椅翻转助力机构。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翻转助力机构,包括汽车坐垫和汽车椅背,还包括第一椅托和第二椅托,所述第一椅托和第二椅托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且所述第二旋转轴通过驱动助力机构和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顶端与汽车坐垫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椅托和第二椅托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且所述第一旋转轴通过驱动助力机构、第一传动组件以及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汽车椅背固定套接;所述驱动助力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椅托外表面的电机架板,所述电机架板内转动连接有电机齿轮,所述电机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电机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二椅托内的第一齿条组件,所述第一齿条组件的外表面设置有能与电机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侧齿部,所述第一齿条组件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下齿部,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能与第一下齿部啮合连接的第一从齿轮;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二椅托内的一对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直齿轮,所述齿轮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棘轮,两个所述直齿轮之间啮合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齿轮轴的中部固定套设有第二从齿轮,所述第一齿条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能与第二从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上齿部,所述第二椅托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组件,所述第二齿条组件的下表面设置有能与单个棘轮啮合连接的棘爪,所述第二齿条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上齿部,所述汽车椅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能与第二上齿部啮合连接的第二从齿轮。
[0005]优选的,所述第二齿条组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均弹性转动连接有一个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一端均与对应位置的单个棘爪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部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扭簧
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齿条组件的下表面且位于每个棘爪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挡块。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轴为Y形结构,Y形结构的竖直端与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Y形结构的两竖臂与汽车坐垫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壳底端通过螺栓与电机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电机架板的上表面且位于电机的后侧设置有能与电机电性连接的供电电源。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从齿轮的外环面固定连接有矩形键块,所述汽车椅背的底端内壁开设有与矩形键块相匹配的矩形键槽。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椅托和第二椅托与车体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申请通过驱动助力机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设计,可以通过同一套驱动助力系统同时带动汽车坐垫和汽车椅背单独助力翻转,汽车坐垫的翻转实现的是现有汽车座椅整体翻转的功能,汽车椅背的翻转缩小了汽车椅背与汽车坐垫之间的夹角,从而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尤其适用于迷你车型,迷你车型的后备箱与车后座往往为连通状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大大增加后备箱的可使用空间;(2):本申请中的驱动助力系统包括驱动助力机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当驱动助力机构的驱动方向改变时,可以实现第一传动组件的驱动方向随之改变而第二传动组件的驱动方向始终不便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汽车座椅与翻转助力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向结构图;图3为第一传动组件与汽车坐垫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第二传动组件与汽车椅背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第二传动组件与第二从齿轮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汽车坐垫;2、汽车椅背;21、第一旋转轴;211、第二从齿轮;3、第一椅托;4、第二椅托;5、第二旋转轴;51、支撑轴;6、驱动助力机构;61、电机架板;62、电机;63、电机齿轮;7、第一传动组件;71、第一齿条组件;711、第一侧齿部;712、第一下齿部;713、第一从齿轮;714、第一上齿部;8、第二传动组件;81、齿轮轴;82、直齿轮;83、棘轮;84、第二齿条组件;85、棘爪;851、转轴;852、扭簧;86、第二上齿部;87、第二从齿轮;88、固定块;89、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1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座椅翻转助力机构。
[0018]如图1

2所示,包括汽车坐垫1、汽车椅背2、第一椅托3和第二椅托4,第一椅托3和第二椅托4可以分别固定在车体的两侧内壁。汽车坐垫1和汽车椅背2采用分体设计,可以通过同一套驱动体系实现单独旋转,尤其适用于安装在车后座靠近后备箱的位置,尤其适用于车后座与后备箱连通的车型,当汽车坐垫1和汽车椅背2同时翻转折叠后可以大大增加后备箱或是车后座的空间;如图1

2所示,第一椅托3和第二椅托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5,且第二旋转轴5通过驱动助力机构6和第一传动组件7驱动旋转。支撑轴51为Y形结构,Y形结构的竖直端与第二旋转轴5固定连接,Y形结构的两竖臂与汽车坐垫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椅托3和第二椅托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21,且第一旋转轴21通过驱动助力机构6、第一传动组件7以及第二传动组件8驱动旋转,第一旋转轴21与汽车椅背2固定套接;如图2

3所示,驱动助力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椅托4外表面的电机架板61以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电机架板61上表面的电机62,电机架板61的上表面且位于电机62的后侧设置有能与电机62电性连接的供电电源,该供电电源可以接入汽车的供电系统。电机架板61内转动连接有电机齿轮63,电机架板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62,电机62的输出轴与电机齿轮63固定连接;如图3

4所示,第一传动组件7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二椅托4内的第一齿条组件71,第一齿条组件71的左侧表面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翻转助力机构,包括汽车坐垫(1)和汽车椅背(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椅托(3)和第二椅托(4),所述第一椅托(3)和第二椅托(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轴(5),且所述第二旋转轴(5)通过驱动助力机构(6)和第一传动组件(7)驱动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5)固定连接有支撑轴(51),所述支撑轴(51)的顶端与汽车坐垫(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椅托(3)和第二椅托(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轴(21),且所述第一旋转轴(21)通过驱动助力机构(6)、第一传动组件(7)以及第二传动组件(8)驱动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21)与汽车椅背(2)固定套接;所述驱动助力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椅托(4)外表面的电机架板(61),所述电机架板(61)内转动连接有电机齿轮(63),所述电机架板(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62),所述电机(62)的输出轴与电机齿轮(6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7)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二椅托(4)内的第一齿条组件(71),所述第一齿条组件(71)的外表面设置有能与电机齿轮(63)啮合连接的第一侧齿部(711),所述第一齿条组件(7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下齿部(712),所述第二旋转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能与第一下齿部(712)啮合连接的第一从齿轮(713);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二椅托(4)内的一对齿轮轴(81),所述齿轮轴(8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直齿轮(82),所述齿轮轴(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棘轮(83),两个所述直齿轮(82)之间啮合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齿轮轴(81)的中部固定套设有第二从齿轮(87),所述第一齿条组件(71)的上表面设置有能与第二从齿轮(87)啮合连接的第一上齿部(714),所述第二椅托(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组件(84),所述第二齿条组件(84)的下表面设置有能与单个棘轮(83)啮合连接的棘爪(8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媛媛付舒陈春梅刘慧燕付煜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