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683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绝缘线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包括导体线芯、阻燃填充物、成缆捆扎云母包带、铜编织屏蔽层、金属铠装层以及耐高温绝缘护套,导体线芯包括无氧铜丝、绝缘层以及塑料增强保护层,绝缘层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聚酰胺薄膜层、聚芳酯树脂绝缘层以及玻璃纤维层,无氧铜丝的外周壁均设有一镀锡保护层或镀银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的电流承载能力、绝缘、耐高温以及防火隔热性能,有效延长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的使用寿命,使得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的使用更加安全,满足新能源汽车大电流充电的需求,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的绝缘层大多采用普通聚氯乙烯绝缘,存在耐高温性能低,绝缘性能差,绝缘层容易被击穿,防火隔热性能差,铜线易氧化,导致导电性能降低,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旨在解决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耐高温性能低,电流承载能力低,绝缘性能差,防火隔热性能差,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包括导体线芯、阻燃填充物、成缆捆扎云母包带、铜编织屏蔽层、金属铠装层以及耐高温绝缘护套,所述成缆捆扎云母带合围形成一圆筒形容置空腔,所述导体线芯绞合地设置于所述圆筒形容置空腔内,所述阻燃填充物设置于所述导体线芯的外周壁与所述成缆捆扎云母带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内,所述铜编织屏蔽层设置于所述成缆捆扎云母包带的外周壁上,所述金属铠装层包裹于所述铜编织屏蔽层的外周壁上,所述耐高温绝缘护套包裹于所述金属铠装层的外周壁上,所述导体线芯包括无氧铜丝、绝缘层以及塑料增强保护层,所述绝缘层合围形成一圆筒形容置空腔,所述无氧铜丝绞合地设置于所述圆筒形容置空腔内,所述塑料增强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外周壁上,所述绝缘层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聚酰胺薄膜层、聚芳酯树脂绝缘层以及玻璃纤维层,所述无氧铜丝的外周壁均设有一镀锡保护层或镀银保护层。
[0005]进一步地,所述镀锡保护层或镀银保护层的厚度大小范围为5μm~10μm。
[0006]进一步地,所述聚酰胺薄膜层的厚度大小范围为10μm~20μm。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填充物采用氢氧化镁阻燃剂形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耐高温绝缘护套采用交联聚乙烯形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聚芳酯树脂绝缘层的厚度大小范围为15μm~30μm。
[0010]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厚度大小范围为20μm~40μm。
[0011]进一步地,所述耐高温绝缘护套的厚度大小范围为3mm~6mm。
[0012]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成缆捆扎云母带合围形成一圆筒形容置空腔,导体线芯绞合地设置于圆筒形容置空腔内,阻燃填充物设置于导体线芯的外周壁与成缆捆扎云母带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内,铜编织屏蔽层设置于成缆捆扎云母包带的外周壁上,金属铠装层包裹于铜编织屏蔽层的外周壁上,耐高温绝缘护套包裹于金属铠装层的外周壁上,导体线芯包括无氧铜丝、绝缘层以及塑
料增强保护层,绝缘层合围形成一圆筒形容置空腔,无氧铜丝绞合地设置于圆筒形容置空腔内,塑料增强保护层设置于绝缘层的外周壁上,绝缘层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聚酰胺薄膜层、聚芳酯树脂绝缘层以及玻璃纤维层,无氧铜丝的外周壁均设有一镀锡保护层或镀银保护,导体线芯采用多无氧铜丝绞合,相比相同直径的单根铜线芯柔韧性更好,能够有效增加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的柔韧性,更便于安装接线,可提高其导电性能,且绝缘性能、耐高温性能、阻燃性能以及机械强度高,从而使得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的电流承载能力、绝缘、耐高温以及防火隔热性能得到有效提高,有效延长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的使用寿命,使得新能源汽车充电用线缆的使用更加安全,满足新能源汽车大电流充电的需求,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的导体线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7]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0]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本技术提出一种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包括导体线芯100、阻燃填充物200、成缆捆扎云母包带300、铜编织屏蔽层400、金属铠装层500以及耐高温绝缘护套600,所述成缆捆扎云母带合围形成一圆筒形容置空腔,所述导体线芯绞合地设置于所述圆筒形容置空腔内,所述阻燃填充物设置于所述导体线芯
的外周壁与所述成缆捆扎云母带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内,所述铜编织屏蔽层设置于所述成缆捆扎云母包带的外周壁上,所述金属铠装层包裹于所述铜编织屏蔽层的外周壁上,所述耐高温绝缘护套包裹于所述金属铠装层的外周壁上,所述导体线芯100包括无氧铜丝101、绝缘层102以及塑料增强保护层103,所述绝缘层合围形成一圆筒形容置空腔,所述无氧铜丝绞合地设置于所述圆筒形容置空腔内,所述塑料增强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外周壁上,所述绝缘层102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聚酰胺薄膜层1021、聚芳酯树脂绝缘层1022以及玻璃纤维层1023,所述无氧铜丝101的外周壁均设有一镀锡保护层或镀银保护层1011。
[0023]具体地,银和锡柔软,易于抛光,延展性好,便于钎焊,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的能力,银和锡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对水和大气中的氧均不起作用。对有机酸也具有较好的化学安定性,因此镀锡保护层或镀银保护层能够防止无氧铜丝暴露在空气中而被氧化形成一层铜绿,而铜绿的导电性很差会增加电阻。铜氧化变绿后可能对人体有害,因此镀锡保护层或镀银保护层能够有效避免无氧铜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电三层绝缘绞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线芯、阻燃填充物、成缆捆扎云母包带、铜编织屏蔽层、金属铠装层以及耐高温绝缘护套,所述成缆捆扎云母带合围形成一圆筒形容置空腔,所述导体线芯绞合地设置于所述圆筒形容置空腔内,所述阻燃填充物设置于所述导体线芯的外周壁与所述成缆捆扎云母带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内,所述铜编织屏蔽层设置于所述成缆捆扎云母包带的外周壁上,所述金属铠装层包裹于所述铜编织屏蔽层的外周壁上,所述耐高温绝缘护套包裹于所述金属铠装层的外周壁上,所述导体线芯包括无氧铜丝、绝缘层以及塑料增强保护层,所述绝缘层合围形成一圆筒形容置空腔,所述无氧铜丝绞合地设置于所述圆筒形容置空腔内,所述塑料增强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外周壁上,所述绝缘层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聚酰胺薄膜层、聚芳酯树脂绝缘层以及玻璃纤维层,所述无氧铜丝的外周壁均设有一镀锡保护层或镀银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新能源汽车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凤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诠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