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366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包括加热预热单元、催化床组件、冷却水箱组件。加热预热单元包括进气管、进气口测温模块以及电加热元件;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催化床组件的上方,所述催化床组件的底部与冷却水箱组件连接。所述电加热元件自上而下设置在催化床组件的外部,在催化床组件的下方设有进气口测温模块;通过进气管进入的废气,在催化床组件外部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废气经过电加热元件进行加热,通过进气口测温模块使废气达到预热温度后,进入到催化床组件内部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净化后的废气进入冷却水箱组件冷却至常温后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集成度高、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实验室测试不同催化剂的性能。可以应用于实验室测试不同催化剂的性能。可以应用于实验室测试不同催化剂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催化燃烧是用催化剂使废气中可燃物质在较低温度下氧化分解的净化方法。所以,催化燃烧又称为催化化学转化。由于催化剂加速了氧化分解的历程,大多数碳氢化合物在温度300~450℃时,通过催化剂就可以完全氧化。
[0003]催化燃烧装置是指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燃烧反应的装置或设备。催化燃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借助催化剂使有机废气在较低的起燃温度下进行无焰燃烧,使有机废气分解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0004]催化燃烧过程:催化燃烧法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利用催化剂降低燃烧温度,加速有毒有害气体完全氧化的方法。由于催化剂的载体是由多孔材料制作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孔径,当有机气体加热到300~450℃并通过催化层时,氧和有机气体被吸附在多孔材料表层的催化剂上,增加了氧和有机气体接触碰撞的机会,提高了活性,使有机气体与氧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生成CO2和H2O,同时产生热量,从而使得有机气体变成无毒无害气体。
[0005]与传统的火焰燃烧相比,催化燃烧有着很大的优势:(1)起燃温度低,能耗少,燃烧易达稳定,甚至到起燃温度后无需外界传热就能完成氧化反应;(2)净化效率高,污染物(如NO
x
及不完全燃烧产物等)的排放水平较低;(3)适应氧浓度范围大,噪音小,无二次污染,且燃烧缓和,运转费用低,操作管理也很方便。
[0006]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催化燃烧装置体积大、集成化程度低,在空间体积受限的情况下,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具备集成度高、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实验室测试不同催化剂的性能。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包括加热预热单元、催化床组件、冷却水箱组件。加热预热单元包括进气管、进气口测温模块以及电加热元件;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催化床组件的上方,所述催化床组件的底部与冷却水箱组件连接。所述电加热元件自上而下设置在催化床组件的外部,在催化床组件的下方设有进气口测温模块;通过进气管进入的废气,在催化床组件外部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废气经过电加热元件进行加热,通过进气口测温模块使废气达到预热温度后,进入到催化床组件内部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净化后的废气进入冷却水箱组件冷却至常温后排放。
[0009]催化床组件包括支撑板、出气管、出口测温模块以及催化床侧壁;支撑板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催化床侧壁的两端,催化剂装填在催化床侧壁内部,并位于上、下支撑板之
间,所述出气管自上而下设置,即由上部的支撑板延伸至下部的支撑板的外侧;废气由下支撑板进入到催化床内部,与催化剂发生催化燃烧反应,反应后气体通过顶部空间与进入催化床组件的废气进行换热,通过出气管排出催化床组件。
[0010]催化床组件还包括顶销,所述顶销的两端分别与出气管的底端、下支撑板连接;当需要更换催化剂时,先将顶销拔出,在下支撑板与催化床侧壁之间出现空隙,用于更换催化剂。
[0011]出气管处装有出口测温模块,检测催化反应后的气体温度。
[0012]所述加热预热单元还包括接线盒,电加热元件、电加热保护模块、进气口测温模块以及出口测温模块通过接线盒接出加热电源线以及控制线,控制线连接PLC系统,实时监测电加热元件的负荷温度、进催化床组件气相温度以及催化床组件出气温度。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催化床组件外部的保温层。
[0014]电加热保护模块的一端与电加热元件连接,另一端与保温层的内胆元件连接。
[0015]所述电加热元件通过上法兰板与保温层连接,电加热元件的一端位于保温层的外部,另一端位于保温层的内部。
[0016]在保温层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位于顶盖外部,一端位于顶盖的内部。
[0017]出气管的底端通过螺栓与冷却水箱组件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进气管设置在催化床组件的上方,催化床组件的底部与冷却水箱组件连接;电加热元件自上而下设置在催化床组件的外部,在催化床组件的下方设有进气口测温模块;通过进气管进入的废气,在催化床组件外部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废气经过电加热元件进行加热,通过进气口测温模块使废气达到预热温度后,进入到催化床组件内部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净化后的废气进入冷却水箱组件冷却至常温后排放。本专利技术装置具备集成度高、体积小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实验室测试不同催化剂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专利技术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2催化床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本专利技术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对甲烷废气的处理效率图;
[0022]图中:1

接线盒,2

顶盖,3

进气管,4

上法兰板,5

电加热保护模块,6

内胆元件,7

电加热元件,8

进气口测温模块,9

冷却水箱组件,10

催化床组件,11

保温层,10

1支撑板,10

2出气管,10

3顶销,10

4出口测温,10

5催化床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参照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包括处理废气的加热预热单元、催化反应单元以及最后的冷却排放单元。其中,催化反应单元为催化床组件10,冷却排放单元为冷却水箱组件9。
[0025]加热预热单元包括接线盒1、进气管3、进气口测温模块8以及电加热元件7、电加热保护模块5;所述催化床组件10的顶部与接线盒1连接,所述催化床组件10设置在保温层11的内部,所述催化床组件10的底部与冷却排放单元连接。在保温层11的顶部设有顶盖2,所述进气管3的一端位于顶盖外部,一端位于顶盖2的内部。所述电加热元件7自上而下设置在催化床组件10的外部,通过上法兰板4与保温层连接,电加热元件7的一端位于保温层11的外部,另一端位于保温层11的内部,在催化床组件10的下方设有进气口测温模块8。有机废气通过风机进入进气管3,在上法兰板4与催化床组件10之间对进入废气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废气经过电加热元件7进行加热,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预热单元、催化床组件、冷却水箱组件;加热预热单元包括进气管、进气口测温模块以及电加热元件;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催化床组件的上方,所述催化床组件的底部与冷却水箱组件连接;所述电加热元件自上而下设置在催化床组件的外部,在催化床组件的下方设有进气口测温模块;通过进气管进入的废气,在催化床组件外部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废气经过电加热元件进行加热,通过进气口测温模块使废气达到预热温度后,进入到催化床组件内部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净化后的废气进入冷却水箱组件冷却至常温后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催化床组件包括支撑板、出气管、出口测温模块以及催化床侧壁;支撑板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催化床侧壁的两端,催化剂装填在催化床侧壁内部,并位于上、下支撑板之间,所述出气管自上而下设置,即由上部的支撑板延伸至下部的支撑板的外侧;废气由下支撑板进入到催化床内部,与催化剂发生催化燃烧反应,反应后气体通过顶部空间与进入催化床组件的废气进行换热,通过出气管排出催化床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一体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催化床组件还包括顶销,所述顶销的两端分别与出气管的底端、下支撑板连接;当需要更换催化剂时,先将顶销拔出,在下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帅明陈红香樊竹焦桂萍毕胜利张平庞锋宋光涛揭超邓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