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338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包括L型连通管,所述L型连通管一端设置有连通人工湿地出水口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L型连通管一端设置有出水口过滤盖,所述L型连通管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所述排水管均通过连接盖与所述L型连通管连接,所述限位管内侧设置有可上下伸缩的水位调节管,所述水位调节管上端设置有水量调节盖,所述水量调节盖与所述水位调节管间设置有进水过滤网,所述水位调节管外壁上竖直均匀布有水位调节凹槽,所述限位管上侧外壁上设置有通孔,且该通孔内设置有固定螺钉。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方便快捷地在常规人工湿地中进行水位及水量的调控。量的调控。量的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其中,人工湿地中水位的高低、水量的大小以及淹水周期等因素都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果,而有效及时的调控好水位水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机污染物去除能力并减缓湿地堵塞现象。现有的人工湿地水位及水量调控方法是以人工手动调节为主,常用的有阀门和弯管调节水位。然而,这些方法均有操作不便、人力消耗较大等缺点,并且不能灵活控制湿地系统的水量,生态修复效果得不到保障,更重要的是无法定量的计算水力停留时间。
[0003]中国专利CN207435155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人工湿地水位调节的套管式导流装置,能够方便、快捷、有效地控制人工湿地出水的水位高度。该装置虽然能任意调节湿地运行水位,但无法调节湿地运行水量以及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不利于湿地系统的净化效率及可持续运行。因此,开发研究一种适用于常规人工湿地的水位水量调控装置对于人工湿地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包括L型连通管,所述L型连通管一端设置有连通人工湿地出水口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L型连通管一端设置有出水口过滤盖,所述L型连通管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所述排水管均通过连接盖与所述L型连通管连接,所述限位管内侧设置有可上下伸缩的水位调节管,所述水位调节管上端设置有水量调节盖,所述水量调节盖与所述水位调节管间设置有进水过滤网,所述水位调节管外壁上竖直均匀布有水位调节凹槽,所述限位管上侧外壁上设置有通孔,且该通孔内设置有固定螺钉。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水量调节盖包括上层固定盖,所述上层固定盖内侧设置有下层调节盖,所述上层固定盖、所述下层调节盖上均设置有两处相邻的1/4圆形通孔,所述上层固定盖、所述下层调节盖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销轴。
[0008]如此设置,通过所述上层固定盖、所述下层调节盖间的相对位置转动,使所述水量调节盖对排出水量进行调整。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层固定盖与所述水位调节管上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销轴与
所述上层固定盖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销轴与所述下层调节盖一体成型。
[0010]如此设置,通过转动所述连接销轴使所述下层调节盖上的扇形通孔与所述上层固定盖上的扇形通孔进行角度调整,对排水流量进行控制。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管内径大于所述水位调节管外径,所述水位调节管与所述限位管长度相同。
[0012]如此设置,便于所述水位调节管在所述限位管内进行位置调整,使所述水位调节管与所述限位管上端平齐时,对湿地的水量控制为零,即处于初始状态。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螺钉直径与所述水位调节凹槽的直径相等,所述水位调节凹槽相邻中心间距为1cm。
[0014]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所述固定螺钉与所述水位调节凹槽的配合对所述水位调节管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所述水位调节管的水位调节精度为1cm。
[0015]进一步设置:所述L型连通管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连接盖与所述L型连通管螺纹连接。
[0016]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所述连接盖将所述限位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L型连通管连接固定。
[0017]进一步设置:所述水位调节管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位于所述水位调节凹槽一侧。
[0018]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所述刻度线对湿地的水位进行观察管控。
[0019]进一步设置:所述L型连通管、所述排水管、所述限位管、所述水位调节管均为PVC硬质管。
[0020]如此设置,提高所述L型连通管、所述排水管、所述限位管、所述水位调节管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水位调节管的上下伸缩,实现了常规的人工湿地快捷式水位高度调控,通过限位管上端的固定螺钉与水位调节管外壁水位调节凹槽相适用,拧紧即可固定住水位调节管,松开即可实现水位调节管上下活动,并且不需要加装其他辅助性固定装置,通过观察刻度线,可较为快速精准的读取水位高度数值,不需要加装水位读数管;
[0023]2、水位调节管上端布置的进水过滤网及排水管布置的出水过滤盖,有效的阻控了泥砂等固体杂质,预防管道内腔堵塞而引起的排水不畅等问题,在暴雨等极端情况下作用尤为明显,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0024]3、水位调节管上端布置水量调节盖,通过调控水量调节盖的状态不同,可满足三种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要求,且操作简单快捷,不需要借助其他额外辅助工具,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可较为轻松的实现人工湿地内水量的调控,有效的保证了水质净化效果以及植物生长环境。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4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2]1、L型连通管;2、排水管;3、出水口过滤盖;4、连接盖;5、限位管;6、水位调节管;61、水位调节凹槽;7、水量调节盖;71、上层固定盖;72、下层调节盖;73、连接销轴;8、进水过滤网;9、固定螺钉;10、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连通管(1),所述L型连通管(1)一端设置有连通人工湿地出水口的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远离所述L型连通管(1)一端设置有出水口过滤盖(3),所述L型连通管(1)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管(5),所述限位管(5)、所述排水管(2)均通过连接盖(4)与所述L型连通管(1)连接,所述限位管(5)内侧设置有可上下伸缩的水位调节管(6),所述水位调节管(6)上端设置有水量调节盖(7),所述水量调节盖(7)与所述水位调节管(6)间设置有进水过滤网(8),所述水位调节管(6)外壁上竖直均匀布有水位调节凹槽(61),所述限位管(5)上侧外壁上设置有通孔,且该通孔内设置有固定螺钉(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调节盖(7)包括上层固定盖(71),所述上层固定盖(71)内侧设置有下层调节盖(72),所述上层固定盖(71)、所述下层调节盖(72)上均设置有两处相邻的1/4圆形通孔,所述上层固定盖(71)、所述下层调节盖(72)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销轴(7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常规湿地的水位及水量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子剑贺依婷黄忠良李辉黄兢张轩覃晓莉江世林邓佳钦张燕茹谭梦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