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分相稳定性的大型萃取澄清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33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提升分相稳定性的大型萃取澄清室,采取有机相溢流堰和格栅的长度与澄清室的有效澄清宽度相一致的布置方式,有机相溢流堰和格栅的一端与第二挡液板相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澄清室的内壁相垂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萃取澄清室结构新颖,实际使用效果好,可有效提升分相稳定性,有机相中夹带水量减少20%;可有效提升三相污物的稳定性,使有机相中三相污物夹带减少40%以上,水相中三相污物夹带减少30%以上;水相溢流更加平稳;可实现管道集中布置,减少管道材料消耗量。管道材料消耗量。管道材料消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分相稳定性的大型萃取澄清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分相稳定性的大型萃取澄清室,适用于铜钴矿湿法流程铜的萃取工艺,具体属于有色金属湿法冶炼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铜的湿法冶炼工艺主要包含浸出

萃取

电积等流程,浸出液的萃取是铜湿法冶炼实现铜离子浓度有效富集、生产阴极铜的关键工序。萃取澄清室作为萃取车间的核心设备也对整个铜湿法冶炼厂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0003]现行的主流萃取澄清室的布置方式普遍采用有机相溢流堰与水相溢流堰并排布置,长度均约为澄清室有效澄清宽度的1/2,有机相在经过溢流堰后直接经有机相出口排出。水相经有机相挡液板底部至水相溢流堰,经水相溢流堰排出至水相出口。该种萃取澄清室的布置方式在有机相挡液板和有机相溢流堰交汇处易形成漩涡,使原本分相稳定的水相和有机相在此交汇处受漩涡扰动,导致分相出现紊乱使有机相夹带大量水相以及水相中夹带有机相,给萃取车间除油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导致电富液中夹带过量有机相影响下游电积工艺,造成电积车间烧板影响阴极铜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提供一种提升分相稳定性,减少分相夹带,节约管道布置量的大型萃取澄清室布置方式。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提升分相稳定性的大型萃取澄清室由机相溢流堰(1)、有机相挡板(2)、水相挡板(3)、有机相导液溜槽(4)、第一有机相出口(5

1)、第二有机相出口(5

2)、第一水相出口(6

1)、第二水相出口(6

2)、第三水相出口(7)、水相液位调节阀(8)、第一挡液板(9)、第二挡液板(10)、进液口(11)、格栅(12)、第一分流板(13

1)、第二分流板(13

2)、进液槽(14)和溜槽支架(15)构成,其中有机相溢流堰(1)和格栅(12)的长度采取与澄清室的有效澄清宽度相一致的布置方式,有机相溢流堰(1)和格栅(12)的一端与第二挡液板(10)相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澄清室的内壁相垂直连接;所述的第二挡液板(10)与其平行的萃取澄清室内壁构成进液槽(14),进液槽(14)的一端设有进液口(11),另一端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分流板(13

1)和第二分流板(13

2);附支架的三块格栅(12)在澄清室中等距离布置,有机相溢流堰(1)与有机相挡板(2)之间构成有机相导液溜槽(4);有机相溢流堰(1)、有机相挡板(2)和水相挡板(3)均开有通水孔;有机相挡板(2)和水相挡板(3)的一端与第一挡液板(9)相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澄清室的内壁相垂直连接,且有机相挡板(2)、水相挡板(3)与第一挡液板(9)的高度一致;第一有机相出口(5

1)、第二有机相出口(5

2)、第一水相出口(6

1)、第二水相出口(6

2)、第三水相出口(7)和进液口(11)均布置于澄清室的同一侧。
[0006]所述的有机相溢流堰(1)分为两段,第二挡液板(10)到第一挡液板(9)之间的这一段不设通水孔,另一段与有机相挡板(2)长度一致的部分均匀开设有通水孔(16)。
[0007]所述的有机相导液溜槽(4)由溜槽支架(15)支撑,其底部至澄清室的底部之间为水相通道,水相通道的深度为澄清室深度的1/3~2/3。
[0008]所述的水相挡板上(3)均匀布置水相液位调节阀(8)。
[0009]所述的有机相溢流堰(1)的高度根据负载有机相与萃余液流量及萃取所需的相比确定。
[0010]工作原理:萃取混合室负责浸出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发生萃取反应将铜离子富集至萃取剂中。反应后负载有机相与萃余液经进液口进入澄清室,在澄清室分流板的作用下均匀布液,负载有机相与萃余液在澄清室内澄清分离,上层为负载有机相,下层为萃余液。负载有机相经有机相溢流堰收集从有机相出口去下一级萃取,萃余液从水相出口去下一级萃取或排出去隔油设备,部分萃余液经回流口返回本级混合室参与反应。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取有机相溢流堰和格栅的长度与萃取澄清室的有效澄清宽度相一致的布置方式,有机相溢流堰和格栅的一端与第二挡液板相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澄清室的内壁相垂直连接。本专利技术澄清室可有效提升分相稳定性,有机相中夹带水量减少20%;可有效提升三相污物的稳定性,使有机相中三相污物夹带减少40%以上,水相中三相污物夹带减少30%以上;水相溢流更加平稳;可实现管道集中布置,减少管道材料消耗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专利技术澄清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萃取澄清室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萃取澄清室的B

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萃取澄清室的C

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水相挡板、水相液位调节阀和通水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有机相溢流堰;2、有机相挡板;3、水相挡板;4、有机相导液溜槽;5

1、第一有机相出口;5

2、第二有机相出口;6

1、第一水相出口;6

2、第二水相出口;7、第三水相出口;8、水相液位调节阀;9、第一挡液板;10、第二挡液板;11、进液口;12、格栅;13

1、第一分流板;13

2、第二分流板;14、进液槽;15、溜槽支架其中;16、通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一种提升分相稳定性的大型萃取澄清室采取有机相溢流堰(1)和格栅(12)的长度与澄清室的有效澄清宽度相一致的布置方式,有机相溢流堰(1)和格栅(12)的一端与第二挡液板(10)相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澄清室的内壁相垂直连接;第二挡液板(10)与其平行的萃取澄清室内壁构成进液槽(14),进液槽(14)的一端设有进液口(11),另一端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分流板(13

1)和第二分流板(13

2);附支架的三块格栅(12)在萃取澄清室中等距离布置,有机相溢流堰(1)与有机相挡板(2)之间构成有机相导液溜槽(4);有机相溢流堰(1)、有机相挡板(2)和水相挡板(3)均开有通水孔;有机相挡板(2)和水相挡板(3)的一端与第一挡液板(9)相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澄清室的内壁相垂直连接,且有机相挡板(2)、水相挡板(3)与第一挡液板(9)的高度一致;
第一有机相出口(5

1)、第二有机相出口(5

2)、第一水相出口(6

1)、第二水相出口(6

2)、第三水相出口(7)和进液口(11)均布置于澄清室的同一侧。
[0014]有机相溢流堰(1)分为两段,第二挡液板(10)到第一挡液板(9)之间的这一段不设通水孔,另一段与有机相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分相稳定性的大型萃取澄清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萃取澄清室由机相溢流堰(1)、有机相挡板(2)、水相挡板(3)、有机相导液溜槽(4)、第一有机相出口(5

1)、第二有机相出口(5

2)、第一水相出口(6

1)、第二水相出口(6

2)、第三水相出口(7)、水相液位调节阀(8)、第一挡液板(9)、第二挡液板(10)、进液口(11)、格栅(12)、第一分流板(13

1)、第二分流板(13

2)、进液槽(14)和溜槽支架(15)构成,其中有机相溢流堰(1)和格栅(12)的长度采取与澄清室的有效澄清宽度相一致的布置方式,有机相溢流堰(1)和格栅(12)的一端与第二挡液板(10)相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澄清室的内壁相垂直连接;所述的第二挡液板(10)与其平行的萃取澄清室内壁构成进液槽(14),进液槽(14)的一端设有进液口(11),另一端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分流板(13

1)和第二分流板(13

2);附支架的三块格栅(12)在澄清室中等距离布置,有机相溢流堰(1)与有机相挡板(2)之间构成有机相导液溜槽(4);有机相溢流堰(1)、有机相挡板(2)和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宝孟祥龙陈燕杰骆贞江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