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充气枕头,包括气泵、消音盒机构、压力传感器和气囊,消音盒机构,包括消音盒体,消音盒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消音盒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接口;气泵与进气口连通,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与接口连通,气囊与出气口连通。安装时,将气泵与进气口对接,气囊与出气口对接,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与接口,使三者分别与气流通道连通;气泵运行,对气流通道充气沿气流通道流动至气囊内;同时压力传感器通过接口测量气流通道的气压,无需设置三通接头,安装简便,减少气路占用的空间,同时三条气路管道分别设置于消音盒体三个方向,便于气路走线排布,节省空间。节省空间。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充气枕头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枕头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充气枕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人在睡眠时,由于肌肉韧带处于非保护性的松弛状态和不适合的高度,从而对颈肌和颈椎缺乏保护作用,造成颈椎损伤。因此为了改善睡眠的质量,很多人们会选用可自动调节高低的气囊枕头,来改善睡眠的质量。
[0003]现有技术中的自动调节高度的气囊枕头内部需要用气泵充气,同时需要在气管通道内连通气压传感器,进行气压测量,以便于调节控制气压;常规的的充气枕头采用三通接头分别连接气泵、气囊和气压传感器,三通接头占用枕头内部空间,不便于内部气路管道的走线。
[0004]鉴于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充气枕头加以改进,以解决三通接头占用枕头内部空间,不便于内部气路管道的走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气枕头,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智能充气枕头,包括气泵、消音盒机构、压力传感器和气囊,所述消音盒机构,包括消音盒体,所述消音盒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消音盒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接口;
[0008]所述气泵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与所述接口连通,所述气囊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气泵用于对所述气流通道充气流,并驱动气流沿所述气流通道流动至所述气囊内。
[0009]可选的,所述消音盒机构还包括第一降音海绵、消音块和第二降音海绵;所述第一降音海绵、所述消音块和所述第二降音海绵按照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其中,所述消音块堵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消音块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供空气穿过的贯穿孔。
[0010]可选的,所述贯穿孔靠近所述第一降音海绵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倒角。
[0011]可选的,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腔体、过渡腔体和出气腔体,所述消音块堵设于所述过渡腔体内;
[0012]所述第一降音海绵安装于所述进气腔体远离所述过渡腔体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降音海绵自所述进气腔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气腔体的第二端;
[0013]所述第二降音海绵设置于所述出气腔体远离所述过渡腔体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二降音海绵自所述出气腔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气腔体的第二端。
[0014]可选的,所述进气口沿预设第一方向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气腔体沿预设第一方向的横截面积;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进气腔体长度方向的方向。
[0015]可选的,所述消音盒体相对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密封地连接有消音盖体;所述接口开设于所述消音盖体上。
[0016]可选的,所述出气口处开设有第二倒角,所述接口处开设有第三倒角,所述第二倒角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接口,所述第三倒角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出气口。
[0017]可选的,所述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气泵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0018]所述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所述气囊通过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0019]可选的,所述智能充气枕头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泵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气泵运行。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时,将气泵与进气口对接,气囊与出气口对接,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与接口,使三者分别与气流通道连通;气泵运行,对气流通道充气流,气流沿气流通道流动至气囊内;同时压力传感器通过接口测量气流通道的气压,无需设置三通接头,安装简便,减少气路占用的空间,同时三条气路管道分别设置于消音盒体三个方向,便于气路走线排布,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2]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3]图1为智能充气枕头的整体结构简易示意图;
[0024]图2为智能充气枕头的消音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智能充气枕头的消音盒机构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0026]图示说明:气泵1、消音盒机构2、压力传感器3、气囊4、消音盒体5、进气口6、出气口7、气流通道8、接口9、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第三气管12、第一降音海绵13、消音块14、第二降音海绵15、贯穿孔16、第一倒角17、进气腔体18、过渡腔体19、出气腔体20、安装口21、消音盖体22、第二倒角23、第三倒角24、控制器25、安装板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00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气枕头,包括气泵1、消音盒机构2、压力传感器3和气囊4,所述消音盒机构2,包括消音盒体5,所述消音盒体5上开设有进气口6和出气口7,所述进气口6和所述出气口7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8;所述消音盒体5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8连通的接口9;
[0031]所述气泵1与所述进气口6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3的测量端与所述接口9连通,所述气囊4与所述出气口7连通;所述气泵1用于对所述气流通道8充气流,并驱动气流沿所述气流通道8流动至所述气囊4内。结合图1所示,所述进气口6连接有第一气管10,所述气泵1通过所述第一气管1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气枕头,包括气泵、消音盒机构、压力传感器和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盒机构,包括消音盒体,所述消音盒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消音盒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接口;所述气泵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与所述接口连通,所述气囊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气泵用于对所述气流通道充气流,并驱动气流沿所述气流通道流动至所述气囊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气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盒机构还包括第一降音海绵、消音块和第二降音海绵;所述第一降音海绵、所述消音块和所述第二降音海绵按照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其中,所述消音块堵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消音块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供空气穿过的贯穿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充气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靠近所述第一降音海绵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倒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充气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腔体、过渡腔体和出气腔体,所述消音块堵设于所述过渡腔体内;所述第一降音海绵安装于所述进气腔体远离所述过渡腔体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降音海绵自所述进气腔体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坤,
申请(专利权)人: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