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钢板桩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接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壳体,壳体的内侧底壁固接有弹簧,弹簧的顶端固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壳体的内侧壁,支撑板的顶端固接有顶板,支撑板的后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螺纹套管的上表面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铰接于滑动板的后表面。正反转电机通过其输出轴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使螺纹套管沿着螺纹杆外侧壁的轨迹进行移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接杆推动滑动板上下移动,从而对基坑支护的支撑点进行自由调整,提高了支撑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板桩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具体为钢板桩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逆作法”技术是相对于基坑工程的传统施工方法“顺作法”而言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基坑四周的围护墙和坑内的临时立柱作为“逆作”阶段的竖向承重体系,利用地下室自身结构层的梁板作为基坑围护的内支撑,以
±
0层(也可以是地下一层)为起始面,由上而下进行地下结构的“逆作”施工,同时由下而上进行上部主体结构的施工,组成上部、下部结构平行立体作业。为方便土方开挖和垂直运输,可先浇注地下楼盖的肋梁部分混凝土,形成水平框架式内支撑,楼板混凝土待基础底板完成后再浇注。这种方法一般仅在地下采用“逆作”,待完成地下部分后再施工上部结构,所以称作“半逆作法”或“敞开式逆作法”。
[0003]现有的基坑支护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基坑中的坑底未用混凝土进行加固时,基坑支护结构对于基坑侧壁的支撑力相对较小,在基坑侧壁的压力较大时,基坑支护结构没有较好的支撑效果;
[0005]2、现有的基坑支护在使用时,其支护的高度一般为固定的,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自由调节,从而不便于在不同环境下使用,进而降低了实用性,为此,提出钢板桩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钢板桩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钢板桩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固接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底壁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壳体内侧底壁的一端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壳体的内侧壁,所述支撑板远离弹簧的一端固接有顶板,所述支撑板的后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位于壳体的后方,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正反转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相应位置的一个壳体的后表面,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上表面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螺纹套管的一端铰接于滑动板的后表面。
[0009]所述支撑板的后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侧固接于滑动板的前表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远离第一限位槽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支撑板的外侧壁。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远离第二限位槽的一侧固接于螺纹套管的下表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固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二连接杆相互交叉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接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地钉。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正反转电机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保护壳。
[00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前表面粘接有荧光板。
[0016]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的外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散热孔。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接方式可采用焊接,所述转动连接方式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铰接方式可通过销轴铰接。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正反转电机通过其输出轴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使螺纹套管沿着螺纹杆外侧壁的轨迹进行移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接杆推动滑动板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对基坑支护的支撑点进行自由调整,进而提高了支撑效果;
[0020]2、本技术滑动板移动时还会带动滑块沿着滑槽的轨迹进行移动,当滑块接触到滑槽的内侧顶壁时,会带动支撑板沿着壳体内侧壁的轨迹向上移动,从而将本基坑支护的高度升高,当滑块接触到滑槽的内侧底壁时,会带动支撑板沿着壳体内侧壁的轨迹向下移动,从而将本基坑支护的高度降低,进而可以便于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从而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底板;2、壳体;3、弹簧;4、支撑板;5、顶板;6、正反转电机;7、螺纹杆;8、螺纹套管;9、滑动板;10、第一连接杆;11、滑槽;12、滑块;13、第一限位槽;14、第一限位块;15、第二限位槽;16、第二限位块;17、第二连接杆;18、地钉;19、保护壳;20、荧光板;21、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1
‑
3,本技术钢板桩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壳体2,壳体2的内侧底壁焊接有弹簧3,弹簧3远离壳体2内侧底壁的一端焊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壳体2的内侧壁,支撑板4远离弹簧3的一端焊接有顶板5,支撑板4的后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9,底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正反转电机6,正反转电机6位于壳体2的后方,正反转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有螺纹杆7,螺纹杆7远离正反转电机6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相应位置的一个壳体2的后表面,螺纹杆7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8,螺纹套管8的上表面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0远离螺纹套管8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于滑动板9的后表面,支撑板4的后表面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远离滑槽11的一侧焊接于滑动板9的前表面。
[00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壳体2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13,第一限位槽1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4,第一限位块14远离第一限位槽13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支撑板4的外侧壁;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13与第一限位块14,可以对支撑板4起到限位的作用。
[00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6,第二限位块16远离第二限位槽15的一侧焊接于螺纹套管8的下表面;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槽15与第二限位块16,可以对螺纹套管8起到限位的作用。
[003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两个支撑板4之间焊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杆17,两个第二连接杆17相互交叉设置;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杆17,可以增加支护的强度。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板桩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接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壳体(2),壳体(2)的内侧底壁固接有弹簧(3),弹簧(3)远离壳体(2)内侧底壁的一端固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壳体(2)的内侧壁,支撑板(4)远离弹簧(3)的一端固接有顶板(5),支撑板(4)的后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9),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正反转电机(6),正反转电机(6)位于壳体(2)的后方,正反转电机(6)的输出轴固接有螺纹杆(7),螺纹杆(7)远离正反转电机(6)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对应位置的一个壳体(2)的后表面,螺纹杆(7)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8),螺纹套管(8)的上表面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0)远离螺纹套管(8)的一端铰接于滑动板(9)的后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桩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后表面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远离滑槽(11)的一侧固接于所述滑动板(9)的前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桩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13),第一限位槽(1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平,范小东,章舒婷,肖钰,郭云川,彭玲玲,任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