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及其生产线用表面除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283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包车用电缆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钢包车电缆在使用中随时出现钢水溅烫、钢渣磕碰导致电缆不同程度损伤、电缆生产方式在经过水冷后往往不经过去水操作,附着的水会对后续的电缆生产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具体是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及其生产线用表面除水装置,包括细钢丝绳,多股细钢丝绳的外围设置有第一护套,第一护套的外围设置有若干组六类镀锡铜导体,且六类镀锡铜导体的外围设置有第二护套,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全氟橡胶让电缆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减少钢水溅烫和钢渣磕碰对电缆的损伤,电缆先通过挡水机构的初步除水,除去在电缆外表面的大多数水分,再进入到除水机构的里面,除水机构中的海绵辊吸附电缆表面的水珠让电缆干燥。让电缆干燥。让电缆干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及其生产线用表面除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包车用电缆
,具体是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及其生产线用表面除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包车电缆主要以纯铜为导体,天然+丁苯混合橡胶为绝缘和护套材料的传统工艺,钢包车电缆需求量巨大,电缆使用环境非常特殊、恶劣,要承受很大拉力且周围环境温度极高、使用中随时出现钢水溅烫、钢渣磕碰、缆车拉伸、地面磨损、内部断裂情况,导致电缆不同程度损伤甚至报废;
[0003]电缆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挤塑完毕后需经过水冷成型,现有的电缆生产方式在经过水冷后往往不经过去水操作,附着的水会对后续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无法立即在电缆表面印字等操作;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及其生产线用表面除水装置,是通过全氟橡胶让电缆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减少钢水溅烫和钢渣磕碰对电缆的损伤,海绵辊吸附在电缆表面的水珠,让电缆实现干燥,解决了钢包车电缆使用中随时出现钢水溅烫、钢渣磕碰导致电缆不同程度损伤、电缆生产方式在经过水冷后往往不经过去水操作,附着的水会对后续的电缆生产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包括细钢丝绳,多股所述细钢丝绳的外围设置有第一护套,所述第一护套的外围设置有若干组六类镀锡铜导体,且六类镀锡铜导体的外围设置有第二护套,若干组所述六类镀锡铜导体的外围设置有外护套。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护套、第二护套和外护套的材质均为全氟橡胶绝缘材质。
[0009]该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生产线用表面除水装置,包括除水箱,所述除水箱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框,所述除水箱的输入端设置有挡水机构,所述挡水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两组除水机构,两组除水机构之间镜像错位设置,且两组除水机构之间通过收集机构连通,所述挡水机构与除水机构的内部输送有电缆,该电缆为权利要求或所述的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
[0010]所述除水机构包括限位框、移动板、支撑架、第一转轴、槽轮、棘轮、第二转轴、海绵辊、刮辊、单向阀门、空腔、第一连接管、限位槽、弹簧、漏水孔和分隔板,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一侧壁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海绵辊和槽轮,所述槽轮啮合连接有棘轮,且棘轮的中心轴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支撑架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刮辊,且刮辊与海绵辊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延伸至刮辊的外侧,所述分隔
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且每两个分隔板与第二转轴和刮辊之间形成储水区,所述刮辊的外侧设置有四组单向阀门,且四组所述单向阀门均设置在分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开设有四组漏水孔,且漏水孔设置在相邻两个分隔板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与限位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移动板的另一侧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活动贯穿支撑架的外侧且与第一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限位框与除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环形输送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输出管,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连通有第二连接管,若干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输出端连通有环形输送管,所述环形输送管的输出端连通有输出管,且输出管的一端延伸至除水箱的外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机构包括环形挡板、限位板、环形弹簧、刮水板和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若干组限位板,且若干组限位板之间通过环形弹簧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远离弧形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水板,所述弧形槽开设在环形挡板的外壁上,且环形挡板与除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中,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的结构设计减少钢水溅烫和钢渣磕碰对电缆的损伤,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0018]2、本专利技术中,两组除水机构相互镜像错位的设置,让电缆的每一侧外壁均与海绵辊的外表面相互接触,海绵辊吸附电缆表面水分时,并让刮辊间歇性转动对海绵辊上的水分及时刮除,确保海绵辊每次接触电缆的一侧相对干燥,通过除水机构中的海绵辊吸附在电缆上面的水珠,海绵具有强吸水性且材料软,避免对电缆表面造成损伤;
[0019]3、本专利技术中,电缆的设计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减少钢水溅烫和钢渣磕碰对电缆的损伤,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电缆活动贯穿挡水机构的中心轴处,刮水板初步刮除在电缆表面的大部分水分,当电缆的直径不同时,刮水板挤压限位板向弧形槽的内部移动,移动板向限位槽的内部移动,通过挡水机构对电缆的外表面初步除水,再通过除水机构除去电缆外表面上的小水珠,确保电缆表面的干燥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为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除水机构的立体图;
[0024]图4为图3中的侧视图;
[0025]图5为图3中的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除水机构中海绵辊与刮辊的立体图;
[0027]图7为除水机构中槽轮和棘轮的立体图;
[0028]图8为除水机构中刮辊的内部示意图;
[0029]图9为图8中的B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0]图10为挡水机构的立体图。
[0031]附图标记:1、除水箱;2、支撑框;3、挡水机构;4、除水机构;6、收集机构;31、环形挡板;32、限位板;33、环形弹簧;34、刮水板;35、弧形槽;41、限位框;42、移动板;43、支撑架;44、第一转轴;45、槽轮;46、棘轮;47、第二转轴;48、海绵辊;49、刮辊;410、单向阀门;411、空腔;412、第一连接管;413、限位槽;414、第一弹簧;415、漏水孔;416、分隔板;51、多股细钢丝绳;52、第一护套;53、六类镀锡铜导体;54、第二护套;55、外护套;61、环形输送管;62、第二连接管;63、第三连接管;64、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钢包车电缆需求量巨大,电缆使用环境非常特殊、恶劣,要承受很大拉力且周围环境温度极高、使用中随时出现钢水溅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钢丝绳(51),多股所述细钢丝绳(51)的外围设置有第一护套(52),所述第一护套(52)的外围设置有若干组六类镀锡铜导体(53),且六类镀锡铜导体(53)的外围设置有第二护套(54),若干组所述六类镀锡铜导体(53)的外围设置有外护套(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52)、第二护套(54)和外护套(55)的材质均为全氟橡胶绝缘材质。3.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生产线用表面除水装置,包括除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箱(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框(2),所述除水箱(1)的输入端设置有挡水机构(3),所述挡水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两组除水机构(4),两组除水机构(4)之间镜像错位设置,且两组除水机构(4)之间通过收集机构(6)连通,所述挡水机构(3)与除水机构(4)的内部输送有电缆,该电缆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包车用耐高温移动电缆;所述除水机构(4)包括限位框(41)、移动板(42)、支撑架(43)、第一转轴(44)、槽轮(45)、棘轮(46)、第二转轴(47)、海绵辊(48)、刮辊(49)、单向阀门(410)、空腔(411)、第一连接管(412)、限位槽(413)、弹簧、漏水孔(415)和分隔板(416),所述支撑架(43)相对的一侧壁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4),所述第一转轴(4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海绵辊(48)和槽轮(45),所述槽轮(45)啮合连接有棘轮(46),且棘轮(46)的中心轴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47),所述第二转轴(47)的一端与支撑架(43)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47)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刮辊(49),且刮辊(49)与海绵辊(48)相互配合,所述第二转轴(47)的内部开设有空腔(411),所述分隔板(416)的一端延伸至刮辊(49)的外侧,所述分隔板(416)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47)的外壁固定连接,且每两个分隔板(416)与第二转轴(47)和刮辊(49)之间形成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裔伟周国庆黄小龙钱灵敏束义如凌前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新吉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