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280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属于热力供暖领域。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包括全直埋用阀组,其包括全直埋用阀门和与所述全直埋用阀门相连的全直埋用减速机构,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用于控制全直埋用阀门的开闭;供热管道,所述全直埋用阀门设置在供热管道上。本申请的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直接埋入地下,降低了在局部产生过多积水的情况,减少了过多积水对整个装置的损害,进而延长了一体化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的寿命,提高了阀门相关作业的安全性。业的安全性。业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地下管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力管网由多个供热管道组成,供热管道能够把锅炉房、直燃机房或供热中心等发出的热源,送往建筑物热力入口,以满足居民采暖的需求。
[0003]为了便于对热力管网中的各个分支供热管道进行管控、检测或维修等,通常会在供热管道上分段设置阀组,阀组可以用于连通或切断管道。而阀组一般设于热力井室内,进而工作人员可以在需要开启或关闭部分管网时,进入热力井室以实施操作。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一方面近年新建住宅小区,普遍存在车库顶板以上覆土层厚度无法满足热力井室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热力井室内存在雨污水串入而形成积水,热力井室内长时间积水会加速井室内阀门装置老化,影响使用并增加检修负担,同时在密闭空间的热力井室内维修或操作阀门装置存在安全隐患,易发生有害气体蓄积和工人中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阀门相关作业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包括:全直埋用阀组,其包括全直埋用阀门和与所述全直埋用阀门相连的全直埋用减速机构,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用于控制全直埋用阀门的开闭;供热管道,所述全直埋用阀门设置在供热管道上。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整个一体化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全部直接埋入土中,不再需要为该阀门建设热力井室,所以不会再产生热力井室内积水浸泡阀门导致损坏的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工人在地面即可操作本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通风环境较佳,不会发生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使作业风险降低。
[0008]可选的,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的顶部设有呈中空的第一竖直套筒,所述第一竖直套筒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的输入端的延长螺杆,所述延长螺杆用于驱动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螺杆设置在全直埋用减速机构的输入端明显不同于以往非全直埋方式中的延长螺杆设置在减速机构的输出端的情况,延长螺杆驱动全直埋用减速机构运转,全直埋用减速机构驱动全直埋用阀门打开,第一竖直套筒用于保护延长螺杆并且便于操作人员对延长螺杆进行施力。
[0010]可选的,还包括全直埋排气泄水组件;所述全直埋排气泄水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二竖直套筒,所述第二竖直套筒的底部连
通并设置在所述供热管道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排出供热管道中的气体或泄出供热管道中的水时,外界水泵或气泵管道连通第二竖直套筒的顶部并进行抽气和/或泄水。
[0012]可选的,还包括第一移位吸收组件,其包括中空的第一套筒和套设在其外壁上的中空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能够伸出所述第二套筒;第一移位吸收组件的所述第一套筒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竖直套筒外,且两者间隔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本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的供热管道受热发生轴向变形和位移时,第一套筒和第一竖直套筒之间的间隔中可以填充松软物质,进而预先形成一种预设位移补偿,第一竖直套筒能够同步水平移动,进而降低平移时土壤侧向反力对第一竖直套筒等结构件的应力损伤,当然也可以不填充松软物质,间隔自身也可以为一种位移补偿。
[0014]可选的,还包括第一移位吸收组件,其包括中空的第一套筒和套设在其外壁上的中空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能够伸出所述第二套筒;第一移位吸收组件的所述第一套筒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二竖直套筒外,两者间隔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热管道受热发生轴向变形和位移时,第一套筒和第二竖直套筒之间的间隔中可以填充松软物质,进而预先形成一种预设位移补偿,全直埋排气泄水组件能够同步水平移动,进而降低平移时土壤侧向反力对全直埋排气泄水组件的应力损伤,当然也可以不填充松软物质,间隔自身也可以为一种位移补偿。
[0016]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移位吸收组件,其包括中空的第三套筒和套设在其外壁上的中空的第四套筒,两者间隔设置;第二移位吸收组件的所述第三套筒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竖直套筒外,且第三套筒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一竖直套筒的外壁。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热管道受热发生轴向变形和位移时,第四套筒和第三套筒之间的位置可以填充松软物质,进而预先形成一种预设位移补偿,第一竖直套筒能够同步水平移动,进而降低平移时土壤侧向反力对第一竖直套筒等结构件的应力损伤,当然也可以不填充松软物质,间隔自身也可以为一种位移补偿。
[0018]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移位吸收组件,其包括中空的第三套筒和套设在其外壁上的中空的第四套筒,两者间隔设置;第二移位吸收组件的所述第三套筒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二竖直套筒外,且第三套筒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竖直套筒的外壁。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热管道受热发生轴向变形和位移时,第四套筒和第三套筒之间的位置可以填充松软物质,进而预先形成一种预设位移补偿,全直埋排气泄水组件能够同步水平移动,进而降低土壤水平侧向反力对全直埋排气泄水组件的损伤,当然也可以不填充松软物质,间隔自身也可以为一种位移补偿。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竖直套筒包括上部第一竖直套筒和与其球铰接的下部第一竖直
套筒,所述下部第一竖直套筒设置在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顶部;和/或所述第一竖直套筒包括上部第一竖直套筒、下部第一竖直套筒以及连通在两者之间的波纹管或橡胶管。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热管道受热发生轴向变形和位移时,下部第一竖直套筒被带动一起移动,上部第一竖直套筒能够相对下部第一竖直套筒倾斜摆动,该上部第一竖直套筒发生的倾斜摆动相当于悬臂机构用自身悬臂的非弹性变形,吸收了作用在悬臂上的外力对悬臂固定端的扭转应力和剪切应力,所以本设计大幅度降低了土壤水平侧向反力对上部第一竖直套筒和下部第一竖直套筒等结构的应力损伤与破坏,从而确保本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可以在土壤中安全可靠工作,波纹管或橡胶管也能够形成一种预设位移补偿,也为预设应力补偿。
[0022]可选的,所述第二竖直套筒包括上部第二竖直套筒和与其球铰接的下部第二竖直套筒,所述下部第二竖直套筒的底部连通并设置在所述供热管道上;和/或所述第二竖直套筒包括上部第二竖直套筒、下部第二竖直套筒以及连通在两者之间的波纹管或橡胶管。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热管道受热发生轴向变形和位移时,下部第二竖直套筒被带动一起移动,上部第二竖直套筒能够相对下部第二竖直套筒倾斜摆动,该上部第二竖直套筒发生的倾斜摆动相当于悬臂机构用自身悬臂的非弹性变形,吸收了作用在悬臂上的外力对悬臂固定端的扭转应力和剪切应力,所以本设计大幅度降低了土壤水平侧向反力对上部第二竖直套筒和下部第二竖直套筒等结构的应力损伤与破坏,从而确保本全直全直埋排气泄水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全直埋用阀组(10),其包括全直埋用阀门(11)和与所述全直埋用阀门(11)相连的全直埋用减速机构(12),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12)用于驱动全直埋用阀门(11)的开闭;供热管道(20),所述全直埋用阀门(11)设置在供热管道(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12)的顶部设有呈中空的第一竖直套筒(31),所述第一竖直套筒(31)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12)的输入端的延长螺杆(32),所述延长螺杆(32)用于驱动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直埋排气泄水组件(40);所述全直埋排气泄水组件(40)包括中空的第二竖直套筒(41),所述第二竖直套筒(41)的底部连通并设置在所述供热管道(20)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移位吸收组件(70),其包括中空的第一套筒(71)和套设在其外壁上的中空的第二套筒(72),所述第一套筒(71)和所述第二套筒(72)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71)能够伸出所述第二套筒(72);第一移位吸收组件(70)的所述第一套筒(71)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竖直套筒(31)外,且两者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移位吸收组件(70),其包括中空的第一套筒(71)和套设在其外壁上的中空的第二套筒(72),所述第一套筒(71)和所述第二套筒(72)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71)能够伸出所述第二套筒(72);第一移位吸收组件(70)的所述第一套筒(71)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二竖直套筒(41)外,两者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移位吸收组件(80),其包括中空的第三套筒(81)和套设在其外壁上的中空的第四套筒(82),两者间隔设置;第二移位吸收组件(80)的所述第三套筒(81)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竖直套筒(31)外,且第三套筒(81)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一竖直套筒(31)的外壁。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移位吸收组件(80),其包括中空的第三套筒(81)和套设在其外壁上的中空的第四套筒(82),两者间隔设置;第二移位吸收组件(80)的所述第三套筒(81)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二竖直套筒(41)外,且第三套筒(81)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竖直套筒(41)的外壁。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套筒(31)包括上部第一竖直套筒(311)和与其球铰接的下部第一竖直套筒(312),所述下部第一竖直套筒(312)设置在所述全直埋用减速机构(12)顶部;和/或所述第一竖直套筒(31)包括上部第一竖直套筒(311)、下部第一竖直套筒(312)以及连通在两者之间的波纹管或橡胶管。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直埋供热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直套筒(41)包括上部第二竖直套筒(411)和与其球铰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权张志刚陈明崔海涛张子英王立民赵江昊张峰蔡议于洋马强国王健戚晓丹李晓晖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热力实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