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2786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属于装甲防护技术领域。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箱体、弹体入射孔、弹体射出孔和填充孔;箱体为金属材质的中空的长方体,正面中心位置加工有弹体入射孔,背面中心位置加工有弹体射出孔,两者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弹体入射孔尺寸小于弹体射出孔的尺寸;弹体入射孔左右两边分别和下方分别加工有填充孔;箱体左、右侧面和上面分别加工有填充孔;填充孔安装有尺寸匹配的木质或橡胶填充板;使用时将所述装置放在靶板前方,弹体射出孔与靶板接触。所述装置结构简单,弹体回收时间减短,回收率高,质量轻便于搬运,减少了靶试场地的限制,避免了射中靶材后反弹的弹体直接撞击箱体对弹体造成二次损伤和破坏。成二次损伤和破坏。成二次损伤和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属于装甲防护


技术介绍

[0002]装甲防护能够抵抗弹丸的冲击,保护装备和人员的安全,随着武器科技的进步,因此需要研发具有更高抗弹的装甲防护材料,进一步提升防弹装甲的抗弹性能。装甲材料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靶试试验,通过装甲的损伤情况进行抗弹性能的评判,为了进一步研究能够抵抗弹体击穿装甲的抗弹机理,需要对靶试后弹体回收,结合弹体损伤情况进行分析。
[0003]在目前的试验中,弹体撞击靶板发生反弹,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使弹体停止,通过试验人员在地面寻找,花费大量时间,降低了新型装甲材料的研发效率。现有的一些专门回收装置结构设计复杂,质量重,尤其是户外靶场靶试试验不便搬运。此外,现有回收装置通常为金属材质,靶试弹体撞击靶板后与回收装置四壁发生二次碰撞,对弹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对靶试试验后弹体状态的准确研究。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回收靶试试验弹体且不会对试验后弹体造成二次损伤的装置是装甲材料研发领域科研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搬运,减短弹体回收的时间,且不会对试验后弹体造成二次损伤。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箱体和填充板,箱体加工有弹体入射孔、弹体射出孔和两个以上填充孔,所述每个填充孔内均安装有一块以上填充板,所有填充板包络而成的空间能够使得弹体从弹体入射孔射入,并从弹体射出孔射出。
[0007]所述箱体的正面中心位置加工有弹体入射孔,背面中心位置加工有弹体射出孔,所述弹体入射孔的位置和弹体射出孔的位置相对,且弹体入射孔面积小于弹体射出孔的面积。
[0008]所述弹体入射孔为长
×
宽40mm
×
40mm到80mm
×
80mm的长方形孔,弹体射出孔为长
×
宽70mm
×
70mm到100mm
×
100mm的长方形孔。
[0009]弹体入射孔左右两边分别加工有填充孔A和填充孔B,下方加工有填充孔C;箱体左侧面加工有填充孔D,右侧面加工有填充孔E,箱体的上面加工有填充孔F。
[0010]所述填充孔F长边的长度不大于填充孔A和填充孔B之间最短的距离,填充孔F短边的长度不大于填充孔E和填充孔D的短边与正面之间最短的距离。
[0011]每个填充孔安装1~3块填充板,其中,安装在填充孔F中的填充板加工有长方形孔洞,所述孔洞大小和位置与弹体入射孔大小和位置相对应。
[0012]所述填充板的材质为木板或橡胶板。
[0013]所述箱体为中空的长方体,材质为金属材料。
[0014]所述箱体的材质为厚度4~8mm的钢、钛合金或铝合金。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所述装置结构简单,回收率高,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搬运,减少了靶试场地的限制,弹体回收的时间减短,提高了新型装甲材料的研发效率;此外,相对于直接使用木板作为箱体,在箱体内加入填充板便于更换,操作简单,使用时间长,节约成本。
[0017](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的箱体正面中心位置加工有弹体入射孔,背面中心位置加工有弹体射出孔,所述弹体入射孔的位置和弹体射出孔的位置相对,且弹体入射孔面积小于弹体射出孔的面积,使靶试试验用弹体能够充分落入弹体回收装置中,提高弹体的回收效率。
[0018](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所述装置每个填充孔可填充1~3块填充板,既能通过调节填充孔中安装填充板的数目来调节填充板构成箱体的厚度,以满足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不同强度需求。
[0019](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所述装置采用的填充板为木质橡胶填充板,能够避免了射中靶材后反弹的弹体直接撞击箱体,对弹体造成二次损伤和破坏,从而影响对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的研究。
[002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所述箱体的材质为厚度4~8mm的金属材料,优选钢、钛合金或铝合金,既能满足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撞击的强度需求,钢、钛合金或铝合金密度低,质量轻,便于搬运,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安装填充板后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正面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背面示意图;
[0025]图5为实施例1制备的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左侧面示意图;
[0026]图6为实施例1制备的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底面示意图;
[0027]其中,1

箱体,2

弹体入射孔,3

填充孔A,4

填充孔C,5

填充孔B,6

填充孔E,7

弹体射出孔,8

填充孔F,9

填充孔D。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9]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和填充板,箱体1为中空的长方体,以箱体1面积最大的面为正面,与正面相对的面为背面,
与正面左右两边相邻的面为左侧面和右侧面,与正面上下两边相邻的面为上面和底面,箱体1的正面加工有弹体入射孔2、背面加工有弹体射出孔7,箱体1的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均加工有填充孔;将所述装置放在靶板前方,弹体射出孔7与靶板接触;所述箱体1的材质为厚度4~8mm的金属材料,优选的,所述金属材料为钢、钛合金或铝合金;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为长
×

×
高为300mm
×
200mm
×
300mm的中空的长方体,所述箱体材质为6mm厚的45#钢;
[0031]所述箱体1的正面中心位置加工有弹体入射孔2,弹体入射孔2左右两边分别加工有填充孔A 3和填充孔B 5,弹体入射孔2下方加工有填充孔C 4;
[0032]所述箱体1的背面中心位置加工有弹体射出孔7;
[0033]所述箱体1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加工有填充孔D 9和填充孔E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和填充板,箱体(1)加工有弹体入射孔(2)、弹体射出孔(7)和两个以上填充孔,所述每个填充孔内均安装有一块以上填充板,所有填充板包络而成的空间能够使得弹体从弹体入射孔(2)射入,并从弹体射出孔(7)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正面中心位置加工有弹体入射孔(2),背面中心位置加工有弹体射出孔(7),所述弹体入射孔(2)的位置和弹体射出孔(7)的位置相对,且弹体入射孔(2)面积小于弹体射出孔(7)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体入射孔(2)为长
×
宽40mm
×
40mm到80mm
×
80mm的长方形孔,弹体射出孔(7)为长
×
宽70mm
×
70mm到100mm
×
100mm的长方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甲材料研发靶试试验用弹体回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群波苑京久杨林徐舜陈凯闫倩芸贡海超应家尧谢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