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整打机整理手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75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手套整打机整理手套的方法,包括如下顺序步骤:S1.定夹爪、动夹爪处于原点位置;S2.手套的五个指头加工完成时,定夹爪、动夹爪开始上升并到达第一位置;S3.手套编织至罗口部位时,动夹爪关闭,使定夹爪、动夹爪夹住手套的五个指头并下行至第二位置;S4.动夹爪再次张开;S5.定夹爪、动夹爪上升至第三位置;S6.手套罗口部位编织完成后,动夹爪关闭,使定夹爪、动夹爪夹住生产完成的手套下行至原点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整个过程充分考虑了手套生产部分的现有结构特点以及刚刚生产出的手套柔软性的特点,利用夹爪的“上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套整打机整理手套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套生产
,特别是指一种手套整打机整理手套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手套机是现有技术用于实现针织手套自动化生产的专用设备,在预设程序的指引下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针织手套的自动化生产,生产完成的针织手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出,再通过人工将一只只手套进行整理、打包,其优点是手套生产效率高,缺点是人工整理手套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目前已存在诸多涉及手套机方面的专利,例如CN104018289B、CN306155907S等。
[0003]整打机是现有技术用于对针织手套进行自动化整理的专用设备,其能够在预设程序的指引下对手套机生产出的针织手套进行自动整理,从而取代了人工整理,提高了效率,大大减小了人工成本,目前已存在诸多涉及整打机方面的专利,例如CN212268019U、CN305869505S等。
[0004]目前的针织手套生产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小生产成本,通常是同时采购手套机和整打机,并将二者配合使用,进行手套的生产和整理,通常情况下单名工人可同时负责照看40

50台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5]随着手套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出现了一种将手套机和整打机“合二为一”的新型技术产品,该产品同时具有手套机和整打机的功能,不仅能够实现手套的生产和整理,关键是降低了生产商的生产成本,中国公开号CN216040076U、CN114561739A即属于此。但经本专利的专利技术人实际调研市场后,发现上述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陷:第一是手套品种丰富,有厚有薄,薄手套的手指部位大多呈现向前或者向后弯曲的情况,并且弯曲方向并不相同,上述技术中的两个夹持臂、夹板在夹紧手套过程中,极易发生手指部位反折叠的现象,最终影响手套的质量;第二是夹板在将手套夹出后,并不进行检测即开始生产下一只手套,一旦手套落下不良,将直接损坏手套机结构,后果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手套整打机整理手套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套整理时手指部位极易出现反折叠现象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套整打机整理手套的方法,包括如下顺序步骤
[0008]S1.定夹爪、动夹爪处于原点位置,此位置定夹爪、动夹爪张开至最大角度,定夹爪、动夹爪上端的水平间距大于手套机中两根光轴之间的水平间距;
[0009]S2.手套的五个指头加工完成时,定夹爪、动夹爪开始上升并到达第一位置,此位置手套的五个指头位于定夹爪、动夹爪之间;
[0010]S3.手套编织至罗口部位时,动夹爪关闭,使定夹爪、动夹爪夹住手套的五个指头并下行至第二位置;
[0011]S4.动夹爪再次张开,此时定夹爪、动夹爪之间的角度小于所述最大角度,定夹爪、动夹爪上端的水平间距小于手套机中两根光轴之间的水平间距;
[0012]S5.定夹爪、动夹爪上升至第三位置,该位置为定夹爪、动夹爪上升的极限位置,定夹爪、动夹爪的上端高于所述光轴;
[0013]S6.手套罗口部位编织完成后,动夹爪关闭,使定夹爪、动夹爪夹住生产完成的手套下行至原点位置。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套整打机包括用于控制手套生产的第一控制系统和用于控制定夹爪、动夹爪动作的第二控制系统;
[0015]步骤S2中,手套的五个指头加工完成时,第一控制系统产生滚筒到位信号,第二控制系统采集该信号并控制定夹爪、动夹爪动作;
[0016]步骤S3中,手套编织至罗口部位时,第一控制系统向橡筋剪刀或热熔剪刀发送动作信号,第二控制系统采集该信号并控制动夹爪动作;
[0017]步骤S6中,手套罗口部位编织完成后,第一控制系统再次向橡筋剪刀或热熔剪刀发送动作信号,第二控制系统采集该信号并控制动夹爪动作。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套整打机上设有落下不良感应开关,用于感应步骤S6中定夹爪、动夹爪之间的手套,步骤S6完成后,所述第二控制系统控制定夹爪、动夹爪向所述落下不良感应开关靠近;
[0019]若落下不良感应开关能够感应到定夹爪、动夹爪之间的手套,则第一控制系统发送指令继续生产下一只手套;
[0020]若落下不良感应开关未感应到定夹爪、动夹爪之间的手套,第一控制系统报警并停止生产手套。
[002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套整打机上设有多个用于感应手套生产进度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分别采集步骤S2、S3和S6中的相应信号,并控制所述定夹爪、动夹爪动作。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夹爪的旋转中心与定夹爪之间具有间距。
[002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对生产中的手套进行整理时,充分考虑了手套生产部分的结构特点以及刚刚生产出的手套柔软性的特点。首先将定夹爪、动夹爪张开至最大角度,确保生产中的手套能够落入其中的空间内,而且在手套的五个指头部位生产完成后,定夹爪、动夹爪即可上升至一定高度,该高度只要求两个夹爪能够覆盖五个指头即可,并不要求覆盖手套的罗口部位,因此,该高度可不受手套机中两根光轴的限制,同时确保了五个指头均落入两个夹爪之间,之后动夹爪动作,将手套的五个指头夹住,这个过程中无论手指部位向前或向后弯曲程度如何,两个夹爪都能够确保将其压平,且在压平后两个夹爪再下行一段距离,该动作的目的是利用两个夹爪将手套的五个指头捋平、捋直,为后续的整理打好基础,因此,两个夹爪的此次下行距离并不需要较大行程。随着手套的继续生产,动夹爪再次张开一定角度,而该角度并不需要太大,因为此时的手套五个指头已经处于两个夹爪之间,且经过捋平、捋直动作后,已经基本定型,动夹爪张开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其再次上升,且需上升至最高的极限位置,此位置的目的首先是确保两个夹爪的上端能够到达手套的罗口部位,再夹住手套输出时不至于出现耷拉的现象,其次是上升过程中必须避开两根光轴的位置。待手套的罗口部位生产完成后,动夹爪再次
关闭,夹住手套回到原点即可。
[0024]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整个过程充分考虑了手套生产部分的现有结构特点以及刚刚生产出的手套柔软性的特点,利用夹爪的“上升

夹紧

捋平、捋直

张开

再上升

再夹紧

送出”的基本动作消除了手套手指部位反折叠的现象,确保了手套整理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手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套整打机整理手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顺序步骤S1.定夹爪、动夹爪处于原点位置,此位置定夹爪、动夹爪张开至最大角度,定夹爪、动夹爪上端的水平间距大于手套机中两根光轴之间的水平间距;S2.手套的五个指头加工完成时,定夹爪、动夹爪开始上升并到达第一位置,此位置手套的五个指头位于定夹爪、动夹爪之间;S3.手套编织至罗口部位时,动夹爪关闭,使定夹爪、动夹爪夹住手套的五个指头并下行至第二位置;S4.动夹爪再次张开,此时定夹爪、动夹爪之间的角度小于所述最大角度,定夹爪、动夹爪上端的水平间距小于手套机中两根光轴之间的水平间距;S5.定夹爪、动夹爪上升至第三位置,该位置为定夹爪、动夹爪上升的极限位置,定夹爪、动夹爪的上端高于所述光轴;S6.手套罗口部位编织完成后,动夹爪关闭,使定夹爪、动夹爪夹住生产完成的手套下行至原点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整打机整理手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整打机包括用于控制手套生产的第一控制系统和用于控制定夹爪、动夹爪动作的第二控制系统;步骤S2中,手套的五个指头加工完成时,第一控制系统产生滚筒到位信号,第二控制系统采集该信号并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银建张训孝宋敬强谢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平邑县中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