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740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具体步骤是:在深浅基坑高差处先施工重力式挡墙,在重力式挡墙中套打灌注桩或插入型钢;深浅坑开挖至浅坑基底,并在灌注桩或型钢顶部开槽;施工浅坑底板、下翻压顶梁及水平支撑;浅坑底板、下翻压顶梁及水平支撑达到强度后,开挖深坑区域土方,进行深坑区域底板施工;深坑底板施工完成后,拆除深浅坑交界处的水平支撑,向上浇筑深坑结构及楼板,同步完成楼板与浅坑底板连接;最后向上回筑至自然地坪。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深浅坑基坑设置分隔墙,造成先后施工影响工期,也减少了后续凿除分隔墙的大量建筑垃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具有施工便利性及经济性优势。经济性优势。经济性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部分地下结构采用高低层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深浅基坑。常规深浅基坑的做法为分坑施工,通过在深浅高差区域设置分隔墙进行分坑施工。在工期方面,由于分坑施工,以及后续凿除分隔墙等工序,在深浅基坑施工过程中施工难度较大、工期较长且经济性较低,后续凿除分隔墙亦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不符合绿色施工低碳环保的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要提供一种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通过对深浅基坑高差处设置特殊的节点,将高差处的围护体、浅坑底板与深坑支撑整合形成传力体系,并通过调整施工工序,使得深浅坑可以同步施工,缩短工期及降低造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0005]1)在深浅基坑高差处先施工重力式挡墙,在重力式挡墙中套打灌注桩或插入型钢;
[0006]2)深浅坑开挖至浅坑基底,并在灌注桩或型钢顶部开槽,用以施工下翻压顶梁;
[0007]3)施工浅坑底板、下翻压顶梁及水平支撑;
[0008]4)浅坑底板、下翻压顶梁及水平支撑达到强度后,开挖深坑区域土方,进行深坑区域底板施工;
[0009]5)深坑底板施工完成后,拆除深浅坑交界处的水平支撑,向上浇筑深坑结构及楼板,同步完成楼板与浅坑底板连接;最后向上回筑至自然地坪。
[0010]进一步,在深浅基坑高差处先施工重力式挡墙,重力式挡墙采用水泥土重力式,水泥土重力式采用包括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所采用的水泥、化学材料与土体混合形成的固结体。
[0011]进一步,在重力式挡墙中套打灌注桩或插入型钢,灌注桩或型钢需设置于水平支撑与下翻压顶梁连接节点处,灌注桩桩顶锚入下翻压顶梁50mm,灌注桩钢筋锚入下翻压顶梁700mm以上,或H型钢锚入下翻压顶梁700mm以上,起到锚固作用。
[0012]进一步,浅坑底板时、下翻压顶梁及水平支撑同步施工,其中浅坑底板需预留钢筋接头,方便与深坑地下室楼板连接;下翻压顶梁与浅坑底板需加腋处理,且加腋角度不大于45
°
,以确保传力,水平支撑与下翻压顶梁需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其顶标高不得高于下翻压顶梁顶标高,避免影响浅坑底板预留钢筋接头。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可避免在深浅坑高差处设置分隔墙,引起的分坑施工问题。通过在浅坑底板设置下翻压顶梁与深坑区域的水平支撑连接形成传力体系,可在浅坑底板及深坑水平支撑达到强度后,深坑直接向下开挖,方便快捷,也避免了后续凿
除分隔墙的繁琐,其在技术可行性、工作效率、实施效果上都大大强于传统方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的剖面图;
[0015]图2是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的平面图;
[0016]图3是深浅基坑围护连接节点示意图;
[0017]图4是深浅基坑围护施工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具体步骤是:
[0020]1)在深浅基坑高差处先施工重力式挡墙1,在重力式挡墙中套打灌注桩或插入型钢2;
[0021]2)深浅坑开挖至浅坑基底,并在灌注桩或型钢顶部开槽(用以施工下翻压顶梁);
[0022]3)施工浅坑底板、下翻压顶梁3及水平支撑4;
[0023]4)浅坑底板6、下翻压顶梁3及水平支撑4达到强度后,开挖深坑区域土方,进行深坑区域底板施工;
[0024]5)深坑底板施工完成后,拆除深浅坑交界处的水平支撑4,向上浇筑深坑结构及楼板,同步完成楼板与浅坑底板6连接;最后向上回筑至自然地坪。
[0025]优选地,在高差处先施工重力式挡墙1,重力式挡墙采用水泥土重力式,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采用水泥等化学材料与土体混合形成的固结体。
[0026]优选地,在重力式挡墙中套打灌注桩或插入型钢2,灌注桩或型钢需设置于水平支撑4与下翻压顶梁3连接节点处,灌注桩桩顶锚入下翻压顶梁50mm,灌注桩钢筋锚入下翻压顶梁700mm以上,或H型钢锚入下翻压顶梁700mm以上,起到锚固作用。
[0027]优选地,浅坑底板时、下翻压顶梁3及水平支撑4同步施工。其中浅坑底板6需预留钢筋接头5,方便与深坑地下室楼板连接;下翻压顶梁3与浅坑底板需加腋处理,且加腋角度不大于45
°
,以确保传力。水平支撑4与下翻压顶梁3需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其顶标高不得高于下翻压顶梁顶标高,避免影响浅坑底板预留钢筋接头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在深浅基坑高差处先施工重力式挡墙(1),在重力式挡墙中套打灌注桩或插入型钢(2);2)深浅坑开挖至浅坑基底,并在灌注桩或型钢顶部开槽,用以施工下翻压顶梁;3)施工浅坑底板、下翻压顶梁(3)及水平支撑(4);4)浅坑底板、下翻压顶梁(3)及水平支撑(4)达到强度后,开挖深坑区域土方,进行深坑区域底板施工;5)深坑底板施工完成后,拆除深浅坑交界处的水平支撑(4),向上浇筑深坑结构及楼板,同步完成楼板与浅坑底板连接;最后向上回筑至自然地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浅基坑围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深浅基坑高差处先施工重力式挡墙(1),重力式挡墙采用水泥土重力式,水泥土重力式采用包括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所采用的水泥、化学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欢王理想李伟强罗云峰李煜峰卢秀丽吴斌于顺利商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