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负压猴笼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272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负压猴笼通风系统,包括外壳、空气循环装置、仓门、笼子、安全机构和支架;第一风机设置在外壳的一侧;第二风机设置在外壳远离第一风机的一侧;第一单向阀设置在外壳的上部;第二单向阀设置在外壳的侧壁上;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机和第一单向阀远离外壳的一端上;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风机和第二单向阀远离外壳的一端上;移动装置设置在外壳的底部;固定组件设置在外壳上,固定组件用于将不同的外壳固定在一起。本申请通过设置循环装置,实现了负压猴笼在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还可以使得负压猴笼的每个笼位的空气流动路程一致,从而使环境条件达到一致的技术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负压猴笼通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实验
,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负压猴笼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的科技的发展,对于生物实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通过生物实验可以攻克很多人类身上的疾病,但是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无法用人类自己进行实验,故由此可以使用猴子来代替,在进行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通常需要对多个猴子进行实验测试,而由于是处于实验的阶段,所以不同猴子所产生的病理现象也会出现不同的现象。为了保证不同猴子之间不会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在现有技术中便采用了负压猴笼,这样可以使得被实验的猴子不会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
[0003]中国专利CN202123395725.X公开了一种生物安全型负压猴笼,包括:至少一个腔体组件,每个腔体组件包括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形成容纳第一动物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二腔体形成容纳第二动物的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具有第一容纳空间进气口以及第一容纳空间出气口,第二容纳空间具有第二容纳空间进气口以及第二容纳空间出气口,第一容纳空间出气口与第二容纳空间进气口通过第一空气过滤装置连通;风机,以使空气由第一容纳空间进气口进入第一容纳空间,并经由第一容纳空间出气口以及第二容纳空间进气口进入第二容纳空间后,由第二容纳空间出气口排出。
[0004]上述方案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猴子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但是这需要猴笼的空气循环系统足够稳定才能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且现有的负压猴笼无法实现每个笼位的空气流动路程的一致性,从而无法使环境条件达到一致。<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负压猴笼通风系统,包括外壳、循环装置、仓门、笼子、安全机构和支架;循环装置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整体密闭式第一管路、整体密闭式第二管路、移动装置和固定组件;外壳设置有多个,第一风机设置在外壳的一侧;第二风机设置在外壳远离第一风机的一侧;第一单向阀设置在外壳的上部;第二单向阀设置在外壳的侧壁上;整体密闭式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机和第一单向阀远离外壳的一端上;整体密闭式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风机和第二单向阀远离外壳的一端上,使空气流程达到相同;移动装置设置在外壳的底部;固定组件设置在外壳上,固定组件用于将不同的外壳固定在一起。
[0006]优选的,安全机构包括观察窗、保护组件、投喂组件和防误开组件;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观察孔,观察窗设置在第一观察孔上;保护组件设置在猴笼上;投喂组件设置在保护组件的侧壁上;防误开组件设置在仓门上,防误开组件用于保证仓门的密封性。
[0007]优选的,保护组件包括保护板、通风孔和第二观察孔;保护板设置有多个,保护板固定设置在笼子的外壁上;通风孔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均匀的开设在保护板上;第二观察孔开设在第一观察孔一侧的保护板上。
[0008]优选的,投喂组件包括投食槽、水箱和翻板;投食槽设置在保护板的侧壁上;水箱设置在投食槽的一侧;在设置有投食槽的保护板上开设有翻转口,翻转口位于投食槽靠近笼子的一侧,翻板设置在翻转口内,翻板的上部与翻转口的上部铰接。
[0009]优选的,防误开组件包括报警灯、限位壳、转动柱、第一把手、滑槽和插接槽块;报警灯固定设置在仓门的侧壁上;限位壳设置有多个,限位壳设置在仓门的四周边缘处的侧壁上;转动柱可转动的设置在限位壳内,转动柱与限位壳间隙配合;滑槽倾斜的开设在限位壳的侧壁上;第一把手固定设置在转动柱的侧壁上,第一把手与滑槽滑动配合;插接槽块固定设置在限位壳一侧的外壳侧壁上,插接槽块与转动柱卡接配合。
[0010]优选的,还包括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引导组件和分隔板;引导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引导组件与仓门一一对应,引导组件设置在仓门一侧的外壳的内壁上;分隔板设置在两个笼子之间,分隔板的上部开设有承接槽。
[0011]优选的,引导组件包括导轨和第二把手;导轨对称的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笼子与导轨滑动配合;第二把手设置在笼子靠近仓门的一侧。
[0012]优选的,还包括开关门和插销;开关门设置在笼子的一侧上;插销设置在开关门上。
[0013]优选的,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孔;固定板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板分别对称的设置在外壳的侧壁上;固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孔沿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在固定板上。
[0014]优选的,循环装置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弹簧;弹簧设置有两个,两个弹簧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底部。
[0015]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整体密闭式第一管路、整体密闭式第二管路、移动装置和固定组件,实现了负压猴笼在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还可以使得负压猴笼的每个笼位的空气流动路程一致,从而使环境条件达到一致的技术要求。
[0017]2.本申请通过设置观察窗、保护组件、投喂组件和防误开组件,实现了安全机构可以保证在不影响正常的实验的同时,还能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的技术要求。
[0018]3.本申请通过设置保护板、通风孔和第二观察孔,实现了保护组件的保护功能。
[0019]4.本申请通过设置投食槽、水箱和翻板,防止了实验人员在对猴子进行投喂的时候被猴子抓伤的情况出现。
[0020]5.本申请通过设置报警灯、限位壳、转动柱、第一把手、滑槽和插接槽块,避免了实验人员将仓门误开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申请的总装立体示意图一;
[0022]图2是本申请的总装立体示意图二;
[0023]图3是本申请的去除了部分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4是本申请的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5是本申请的单体外壳立体示意图;
[0026]图6是本申请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一;
[0027]图7是本申请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二;
[0028]图8是本申请的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9是本申请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三;
[0030]图10是本申请的局部组装立体示意图一;
[0031]图11是本申请的局部组装立体示意图二;
[0032]图12是本申请的图1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13是本申请的局部组装立体示意图三。
[0034]图中标号为:
[0035]1‑
外壳;
[0036]2‑
循环装置;2a

第一风机;2b

第二风机;2c

第一单向阀;2d

第二单向阀;2e

整体密闭式第一管路;2f

整体密闭式第二管路;2g

移动装置;2h

固定组件;2h1

固定板;2h2

固定孔;2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负压猴笼通风系统,包括外壳(1)、空气循环装置(2)、仓门(3)、笼子(4)、安全机构(5)和支架(6);其特征在于,空气循环装置(2)包括第一风机(2a)、第二风机(2b)、第一单向阀(2c)、第二单向阀(2d)、整体密闭式第一管路(2e)、整体密闭式第二管路(2f)、移动装置(2g)和固定组件(2h);外壳(1)设置有多个,第一风机(2a)设置在外壳(1)的一侧;第二风机(2b)设置在外壳(1)远离第一风机(2a)的一侧;第一单向阀(2c)设置在外壳(1)的上部;第二单向阀(2d)设置在外壳(1)的侧壁上;整体密闭式第一管路(2e)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机(2a)和第一单向阀(2c)远离外壳(1)的一端上;整体密闭式第二管路(2f)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风机(2b)和第二单向阀(2d)远离外壳(1)的一端上,使空气流程达到相同;移动装置(2g)设置在外壳(1)的底部;固定组件(2h)设置在外壳(1)上,固定组件(2h)用于将不同的外壳(1)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负压猴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安全机构(5)包括观察窗(5a)、保护组件(5b)、投喂组件(5c)和防误开组件(5d);外壳(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观察孔,观察窗(5a)设置在第一观察孔上;保护组件(5b)设置在猴笼上;投喂组件(5c)设置在保护组件(5b)的侧壁上;防误开组件(5d)设置在仓门(3)上,防误开组件(5d)用于保证仓门(3)的密封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负压猴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保护组件(5b)包括保护板(5b1)、通风孔(5b2)和第二观察孔(5b3);保护板(5b1)设置有多个,保护板(5b1)固定设置在笼子(4)的外壁上;通风孔(5b2)设置有多个,通风孔(5b2)均匀的开设在保护板(5b1)上;第二观察孔(5b3)开设在第一观察孔一侧的保护板(5b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负压猴笼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投喂组件(5c)包括投食槽(5c1)、水箱(5c2)和翻板(5c3);投食槽(5c1)设置在保护板(5b1)的侧壁上;水箱(5c2)设置在投食槽(5c1)的一侧;在设置有投食槽(5c1)的保护板(5b1)上开设有翻转口,翻转口位于投食槽(5c1)靠近笼子(4)的一侧,翻板(5c3)设置在翻转口内,翻板(5c3)的上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宏斌王洋汤逸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