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65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换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换热器的管路和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容易产生分液不均且安装困难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多组换热管和至少一个管路连接件,多组换热管呈并列设置,管路连接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多个流通管路,流通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能够分别和相邻的两组换热管的端口相连通,并且管路连接件设置成能够和换热管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管路连接件将相邻的两组换热管连通,以便有效避免二次分液不均的问题,同时便于拆装。同时便于拆装。同时便于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提供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蒸发器主要有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两种,目前,在制冷系统中一般会使用到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内设置有多个管路,管路和管路之间需要用封头或者弯头实现密封连接,之后制冷剂在管路和管路之间流通实现换热。但是现有干式蒸发器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封头连接管路和管路相邻的两端时,由于制冷剂在制冷剂进口处已经被均匀分配,在封头处混合再次分配至各个管路时会出现制冷剂分液不均的问题,从而影响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加速制冷系统的能量消耗;使用弯头将相邻的两个管路进行连接时,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会增加许多焊点,焊接的方式耗时长,延长换热器的生产周期,并且在管路密集的情况下,焊接难度增大,在焊接时会使管路泄露或者破损。综上所述,现有换热器的管路和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容易产生分液不均且安装难度大。
[000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换热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换热器的管路和管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容易产生分液不均且安装困难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组换热管和至少一个管路连接件,多组所述换热管呈并列设置,所述管路连接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多个流通管路,所述流通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能够分别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的端口相连通,并且所述管路连接件设置成能够和所述换热管实现可拆卸连接。
[0006]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管路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
[0007]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多个第一流通管和多个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管和所述第二流通管均贯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管路连接件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管口相连,所述第一流通管的另一端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中的一组相连,所述第二流通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口相连,所述第二流通管的另一端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中的另一组相连。
[0008]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流通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立的两个面上,所述第一管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管件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流通管和所述第一流通管的径向尺寸相同。
[0009]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同一侧。
[0010]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通管路的内部形状为圆筒状。
[0011]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通管路的孔径和所述换热管的孔径相同。
[0012]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通管路为所述本体内部形成的管状结构。
[0013]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和所述壳体的一端相连,所述密封构件上设置有多个容纳结构,多个所述容纳结构中的第一部分能够容纳所述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多个所述容纳结构中的第二部分能够流通冷媒介质,多个所述容纳结构中的第三部分能够容纳所述本体。
[0014]在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壳体的一端相连,所述固定构件上设置有容纳槽,在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壳体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所述容纳槽能够容纳所述密封构件。
[001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技术的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组换热管和至少一个管路连接件,多组所述换热管呈并列设置,所述管路连接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多个流通管路,所述流通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能够分别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的端口相连通,并且所述管路连接件设置成能够和所述换热管实现可拆卸连接。本技术通过所述管路连接件将相邻的两组换热管连通能够避免二次分液不均,同时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结构爆炸图;
[0018]图2是图1中部分结构放大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管路连接件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管路连接件和连接组件相连后的结构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管路连接件和连接组件相连后的剖视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连接组件的结构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密封构件的结构图;
[0024]图8是本技术的固定构件的结构图;
[0025]图9是本技术的壳体的结构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壳体;11、第一组换热管;12、第二组换热管;13、第三组换热管;14、第四组换热管;15、第一管道;16、第二管道;17、支架;18、排污管;2、分液装置;3、管路连接件;31、流通管路;311、第一管口;312、第二管口;4、连接组件;41、连接板;42、第一流通管;421、第一管件;422、第二管件;43、第二流通管;431、第三管件;432、第四管件;5、密封构件;51、第一容纳结构;52、第二容纳结构;6、固定构件;61、第一通孔;62、第二通孔;7、制冷剂进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首先参阅图1至3,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结构爆炸图,图2是图1中部分结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管路连接件的剖视图。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要求保护一种换热器,所述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组换热管和至少一个管路连接件,多组所述换热管呈并列设置,所述管路连接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多个流通管路,所述流通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能够分别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的端口相连通,并且所述管路连接件设置成能够和所述换热管实现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管路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多个第一流通管和多个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一流通管和所述第二流通管均贯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管路连接件连接到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流通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管口相连,所述第一流通管的另一端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中的一组相连,所述第二流通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口相连,所述第二流通管的另一端和相邻的两组所述换热管中的另一组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分别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荣强孟庆良谭雪艳裴梦宇潘雁妮张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