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包括钥匙、锁体、第一层锁芯、弹子以及第二弹簧,弹子位于锁体的第一弹子孔和第一层锁芯的第二弹子孔内,解锁后第一层锁芯能相对于锁体转动;弹子端面平行于钥匙孔或位于钥匙孔之下;钥匙包括套筒、推杆、弹簧片以及顶针,弹簧片一端固定在套筒的内壁上,弹簧片另一端翘起且下方固定有顶针,位于顶针正下方的套筒上设置有通孔,弹簧片未受压时顶针位于套筒内;推杆上设置有凸台,推杆水平滑动连接于套筒内,推杆滑动的过程中凸台接触弹簧片将顶针压出通孔,实现对弹子的下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很好地解决了弹子泄密的问题,同时还把开锁的秘密藏进了钥匙里,极大的提升了安全可靠性。了安全可靠性。了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
[0001]本技术涉及防盗锁
,尤其涉及一种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世界上各种锁具中普遍使用的是1848年美国人耶鲁
‑
林那斯技术的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现代弹子锁发展出双向、三向、四向弹子、母弹子,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等。无论何种结构的弹子锁,开锁原理都是钥匙齿推动锁芯里的弹子发生位移而将锁开启。现有弹子锁由于钥匙齿都是固定的,锁芯里的弹子必须设计成端部凸出在钥匙槽孔里。只有这样设计,钥匙齿才能接触并推动弹子。因此现有的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弹子端部外露。外露的弹子端部能直接被异物(钢丝钩等)触及,而被技术开启。也就是说这外露的弹子泄露了开锁的“秘密”,使技术开锁成为了可能。
[0003]为了保证安全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弹子不外漏,不能通过钢丝钩等物体打开的锁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以解决现有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包括钥匙、锁体、第一层锁芯、弹子以及第二弹簧,所述锁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弹子孔,所述第一层锁芯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弹子孔,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一弹子孔内,若干所述弹子位于所述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内,所述第一层锁芯中部设置有钥匙孔,解锁后所述第一层锁芯能相对于锁体转动;
[0006]所述弹子端面平行于所述钥匙孔或位于所述钥匙孔之下;
[0007]所述钥匙包括套筒、推杆、弹簧片以及顶针,所述弹簧片一端固定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片另一端翘起且下方固定有顶针,位于所述顶针正下方的套筒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弹簧片未受压时顶针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推杆上设置有凸台,所述推杆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推杆滑动的过程中凸台接触弹簧片将所述顶针压出所述通孔,实现对所述弹子的下压。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二层锁芯,所述第二层锁芯位于所述锁体和第一层锁芯之间,所述第二层锁芯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三弹子孔,所述第三弹子孔中设置有弹子。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使所述推杆回位的回位装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回位装置包括回位筒以及第一弹簧,所述回位筒固定于所述套筒底端,所述推杆一端位于所述回位筒内,所述第一弹簧固定于所述推杆一端和回位筒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回位装置为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套筒内,另一
端固定在所述推杆上。
[0012]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套筒外的推杆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刻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刻度。
[0014]进一步的,位于所述钥匙孔一端的第一层锁芯端面和第二层锁芯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刻度。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锁舌,所述第一层锁芯转动能带动所述锁舌转动。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锁舌,所述第二层锁芯转动能带动所述锁舌转动。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的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很好地解决了弹子“泄密”的问题,同时还把开锁的“秘密”完美地藏进了钥匙里,极大的提升了安全可靠性。
[0019]2)、锁芯可设计为双层或多层,使用钥匙逐层将锁芯打开。
[0020]3)、该弹子锁在转动锁芯时不会发出声响,使用听诊器等探测工具也无法探究到开锁秘密,因此双层锁芯锁比现在的密码锁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的剖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的左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钥匙的透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钥匙的左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的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的左视图。
[0026]图6为图5中A
‑
A向剖视图。
[0027]图7为图5中B
‑
B向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1、钥匙;11、套筒;12、推杆;121、凸台;13、回位装置;131、回位筒;132、第一弹簧;14、弹簧片;15、顶针;2、锁体;21、第一弹子孔;3、第一层锁芯;31、第二弹子孔;32、钥匙孔;4、第二层锁芯;41、第三弹子孔;5、弹子;6、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0]实施例1:
[0031]参见图1
‑
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弹子锁也包括钥匙、锁体2、第一层锁芯3、弹子5以及第二弹簧6。并且所述锁体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弹子孔21,所述第一层锁芯3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弹子孔31,所述第二弹簧6位于第一弹子孔21内,若干所述弹子5位于所述第一弹子孔21和第二弹子孔31内,所述第一层锁芯3中部设置有钥匙孔32,解锁后所述第一层锁芯3能相对于锁体2转动。
[0032]以下为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本实施例中的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的弹子5端面平行于所述钥匙孔32或位于所述钥匙孔32之下。从而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弹子5始终没有外凸,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弹子5因外露而导致“泄密”的问题。
[0033]参见图3
‑
4,本实施例的钥匙1包括套筒11、推杆12、弹簧片14以及顶针15。所述弹
簧片14一端固定在所述套筒11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片14另一端翘起且下方固定有顶针15,位于所述顶针15正下方的套筒11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弹簧片14未受压时顶针15位于所述套筒11内;所述推杆12上设置有凸台121,所述推杆12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11内,所述推杆12滑动的过程中凸台121接触弹簧片14将所述顶针15压出所述通孔,实现对所述弹子5的下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簧片14的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弹簧片14两端均固定在套筒11上,弹簧片14中部凸起且其下方固定顶针15。
[0034]为了使推出去的推杆12回位,本实施例还包括回位装置13,参见图3
‑
4,所述回位装置13包括回位筒131以及第一弹簧132,所述回位筒131固定于所述套筒11底端,所述推杆12一端位于所述回位筒131内,所述第一弹簧132固定于所述推杆12一端和回位筒131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32处于压缩状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位装置可以为第三弹簧(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套筒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推杆上。
[0035]进一步的,为了准确知晓推杆12推进的深度,可以在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包括钥匙、锁体、第一层锁芯、弹子以及第二弹簧,所述锁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弹子孔,所述第一层锁芯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弹子孔,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一弹子孔内,若干所述弹子位于所述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内,所述第一层锁芯中部设置有钥匙孔,解锁后所述第一层锁芯能相对于锁体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端面平行于所述钥匙孔或位于所述钥匙孔之下;所述钥匙包括套筒、推杆、弹簧片以及顶针,所述弹簧片一端固定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片另一端翘起且下方固定有顶针,位于所述顶针正下方的套筒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弹簧片未受压时顶针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推杆上设置有凸台,所述推杆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推杆滑动的过程中凸台接触弹簧片将所述顶针压出所述通孔,实现对所述弹子的下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二层锁芯,所述第二层锁芯位于所述锁体和第一层锁芯之间,所述第二层锁芯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三弹子孔,所述第三弹子孔中设置有弹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子不外漏的弹子锁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姝逸,何勇强,
申请(专利权)人:何姝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