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645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和第三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架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下方分别设置有行走机构;通过设计并排设置的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和第三车架,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车架之间可转动的连接,同时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下方设置行走机构,因此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底盘就同时兼具有快速移动以及越障能力强的优点。就同时兼具有快速移动以及越障能力强的优点。就同时兼具有快速移动以及越障能力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


[0001]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运输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未来农场会作为一种通行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对智能化、通用化农用移动平台有着强烈的使用需求。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智能移动机器人涉及的环境和技术系统更加广泛和复杂,息感知与导航算法还不能完全具有通用性,部分导航算法仍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经过实践阶段验证,智能移动机器人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大量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也就引出了当今机器人研究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问题,即如何让机器人在环境中自主移动更加稳定和可靠。目前全地形移动平台多为履带式、腿式,其负载能力有限,转向、行走控制精度低,难以在农场环境中多机具协同稳定、精准、高效作业。
[0003]另一方面,轮式车具有平地快速行驶能力,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越障通行能力差,不利于山地及丛林地区行走和灵活机动;而步行机械可以在山地行走,但限于其行走机构特点,在平地上行动迟缓,不利于平原和公路上的快速行驶;因此,需要设计研发一种可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通过设计并排设置的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和第三车架,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车架之间可转动的连接,同时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下方设置行走机构,因此使得本技术提供的底盘就同时兼具有快速移动以及越障能力强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和第三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架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下方分别设置有行走机构。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相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架之间可转动的连接。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车架上靠近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边沿处分别设置有铰座,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连接、另一端分别对应的、可转动的插接在所述第二车架上的铰座的内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三套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上,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插装在第二车架上的两个铰座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的一端分别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第二套管
两端的内部、另一端分别对应的、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三套管的内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上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重叠处分别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三转轴上与所述第三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重叠处分别设置有轴套。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套设置在两个所述铰座以及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三套管两端的位置处。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为轮式行走机构,所述轮式行走机构包括车轮和车轮轴,所述车轮通过所述车轮轴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池、电机、齿轮箱和链条,所述电池、电机和齿轮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上,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机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的主轴与所述齿轮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上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链轮;
[0014]所述车轮轴上分别设置有从动链轮,所述第一车架上的从动链轮分别通过所述链条对应的与第一车架上的主动链轮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车架上的从动链轮分别通过所述链条对应的与第三车架上的主动链轮之间传动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式行走机构,所述履带式行走机构包括履带、主动轮、承重轮、张紧轮和车轮轴,所述主动轮、承重轮和张紧轮通过所述车轮轴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上,所述履带分别包覆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上的主动轮、承重轮和张紧轮的外部。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池、电机、齿轮箱和链条,所述电池、电机和齿轮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上,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机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的主轴与所述齿轮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上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链轮;
[0017]安装有所述主动轮的车轮轴上分别设置有从动链轮,所述第一车架上的从动链轮分别通过所述链条对应的与第一车架上的主动链轮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车架上的从动链轮分别通过所述链条对应的与第三车架上的主动链轮之间传动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可靠、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当运输机在不平整的路况下行走时,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前端会随着路面的高低进行上下偏转,从而使得行走机构始终贴紧地面,防止打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整机的通过性;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在平坦地面上行驶时,前进与后退是通过调节控制驱动车轮的电机的旋转速度和方向来实施,在行驶中需要转向时,通过控制左右两侧行走机构的速度差来实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仰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和第三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架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下方分别设置有行走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相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车架之间可转动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车架上靠近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的边沿处分别设置有铰座,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连接、另一端分别对应的、可转动的插接在所述第二车架上的铰座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三套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三车架上,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插装在第二车架上的两个铰座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的一端分别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第二套管两端的内部、另一端分别对应的、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三套管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重叠处分别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三转轴上与所述第三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重叠处分别设置有轴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设置在两个所述铰座以及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三套管两端的位置处。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全地形运输机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为轮式行走机构,所述轮式行走机构包括车轮和车轮轴,所述车轮通过所述车轮轴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鑫章亮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梅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