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27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倒虹吸管道设置在管廊的下方,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外周在所述管廊的正下方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柱基座,各所述连接柱基座之间沿所述倒虹吸管道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柱基座与所述管廊的管廊底板之间设有连接柱,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柱基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管廊底板相连接,以使所述倒虹吸管道连接在所述管廊上,使得所述倒虹吸管道与所述管廊形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柱基座和连接柱的设置,将倒虹吸管道以及倒虹吸管道上方箱体结构即管廊通过相连,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由于管廊的体量大并且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减少了倒虹吸管道受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影响。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现代工程建设,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市政地下基础管线设施建设在处理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上,仍旧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以新型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为例,作为长度较长,体积和重量大的地下基础设施,对管廊基坑基槽的承载力、沉降变形力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通常需要采取基底换填措施来保证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另外地下基础设施地下市政管道,其埋深较深,管道直径一般较小,所以对地基的压力比较集中,受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较大。目前针对这些地下线形市政基础管线设施大多数采用地基换填、地基夯实的方法来减少不均匀沉降,此方法通用且有效。但是当地下管线需要下穿地下箱体结构的构筑物时,需要采用倒虹吸结构来保证管线的通过,以综合管廊为例:当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时两种构筑物构件均受不均匀沉降的影响,采取对下穿部分的管道基底与管道上部至管廊底部换填的基底进行夯实方法,对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效果不会明显,沉降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在下穿管廊的倒虹吸管道不均匀沉降造成对管道破坏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倒虹吸管道设置在管廊的下方,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外周在所述管廊的正下方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柱基座,各所述连接柱基座之间沿所述倒虹吸管道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柱基座与所述管廊的管廊底板之间设有连接柱,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柱基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管廊底板相连接,以使所述倒虹吸管道连接在所述管廊上,使得所述倒虹吸管道与所述管廊形成一个整体。
[0005]进一步地,上述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外周在所述倒虹吸管道的端部与相邻的连接柱基座之间设有保护层,和/或,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外周在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柱基座之间设有保护层。
[0006]进一步地,上述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保护层的外壁、所述连接柱基座的外壁和/或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涂刷有防腐层。
[0007]进一步地,上述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保护层为方形结构,其包裹在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外周。
[0008]进一步地,上述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保护层为素混凝土浇筑层。
[0009]进一步地,上述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连接柱基座与所述连接柱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钢筋,其两端分别预埋在所述连接柱基座和所述连接柱上。
[0010]进一步地,上述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管廊底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钢筋,其两端分别预埋在所述连接柱和所述管廊底板上。
[0011]进一步地,上述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连接柱基座与所述倒虹吸管道之间设有封堵层,所述封堵层为水泥砂浆层。
[0012]进一步地,上述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连接柱基座为方形结构,其套设在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外周。
[0013]进一步地,上述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所述连接柱基座为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基座结构;和/或,所述连接柱为混凝土浇筑形成的柱状结构。
[0014]本技术提供的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通过连接柱基座和连接柱的设置,将倒虹吸管道以及倒虹吸管道上方箱体结构即管廊通过相连,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由于管廊的体量大并且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减少了倒虹吸管道受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即以管廊的大体积、较大受力面积来减少管道的不均匀沉降,能够有效解决有在下穿管廊的倒虹吸管道不均匀沉降造成对管道破坏的问题,同时,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5]第一,本技术采用与管廊连接的方式极大的减少了倒虹吸管道受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保证了工程结构的使用年限;
[0016]第二,本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防腐涂料的方式来保证倒虹吸管道的稳定,比普通钢结构耐腐蚀性强;
[0017]第三,本技术的混凝土结构适用性高,不仅可以在倒虹吸管道垂直横穿箱体结构时使用,还可以在倒虹吸管道在斜向下穿箱体结构时使用。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倒虹吸管道在连接柱基座处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层处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柱基座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4]参见图1,其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0025]倒虹吸管道1设置在管廊2的下方,倒虹吸管道1的外周在管廊2的正下方设有至少
两个连接柱基座3,各连接柱基座3之间沿倒虹吸管道1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具体实施时,各连接柱基座3均可设置在管廊2的正下方,以便使得连接柱基座3可固定在管廊2上,同时,连接柱基座3沿倒虹吸管道1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以提高倒虹吸管道1与管廊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同时,连接柱基座3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可对倒虹吸管道1进行平分,以进一步提高倒虹吸管道1的受力均匀性,进而提高倒虹吸管道1的连接稳固性;同时,连接柱基座3可包裹在倒虹吸管道1的外周,进而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使得倒虹吸管道1与连接柱基座3之间形成整体。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连接柱基座3和倒虹吸管道1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优选地,连接柱基座3与倒虹吸管道1之间设有封堵层(图中未示出),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进而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该封堵层可以为水泥砂浆层,然而本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封堵层可以为适当的材质,例如水泥与蒙脱石混合物等。其中,连接柱基座为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基座结构,然而本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柱基座可以为适当的材质,例如塑料浇筑成型的基座等。其中,管廊2为箱体结构。
[0026]连接柱基座3与管廊2的管廊底板21之间设有连接柱4,连接柱4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底端)与连接柱基座3相连接,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顶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虹吸管道设置在所述管廊的下方,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外周在所述管廊的正下方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柱基座,各所述连接柱基座之间沿所述倒虹吸管道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柱基座与所述管廊的管廊底板之间设有连接柱,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柱基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管廊底板相连接,以使所述倒虹吸管道连接在所述管廊上,使得所述倒虹吸管道与所述管廊形成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外周在所述倒虹吸管道的端部与相邻的连接柱基座之间设有保护层,和/或,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外周在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柱基座之间设有保护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外壁、所述连接柱基座的外壁和/或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涂刷有防腐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虹吸管道下穿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方形结构,其包裹在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外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乾董军谢斐刘艳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