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14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钢管柱,钢管柱具有预设尺寸,以提供预定大小的承载力;第一钢板,固定于钢管柱的顶部,且第一钢板的中心线与钢管柱的中心轴线重合,以用于支撑待支撑模板;第二钢板,固定于钢管柱的底部,且第二钢板的中心线与钢管柱的中心轴线重合;调节部,设置于第二钢板上,并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钢管柱竖直上升或竖直下降,以调节支撑高度。该支撑结构能够有效解决后浇带、施工缝等悬挑部位的独立支撑问题,防止以往实际施工时出现不独立搭设传统支模架体,而是拆除后回顶架体,伪造独立支撑后浇带的假象,避免了后浇带两侧构件下沉引起的质量事故出现。了后浇带两侧构件下沉引起的质量事故出现。了后浇带两侧构件下沉引起的质量事故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附带低层裙房和地下车库的建筑形式越来越普遍,为了避免相邻的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因荷载不同而产生沉降差异,通常会在高层建筑周边的低层建筑、地下车库设置沉降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一般会保留至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45天左右,待沉降量稳定后再浇筑,在此期间,沉降后浇带处的结构钢筋连接而混凝土未连接,沉降后浇带两侧的结构处于一种类似悬臂结构的状态中,与原设计简支或连续梁结构受力状态不同。
[0003]目前,对于沉降后浇带,在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前,多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进行回顶,后浇带处的模板则采用木模板、木方制作,与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形成沉降后浇带模架体系。沉降后浇带模板及支架支撑时间视建筑高度和施工进度而定,一般30层住宅楼周边车库的沉降后浇带,支模架支撑时间需长达1年之久。在此期间,沉降后浇带支撑架处的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工程无法进行。
[0004]因此,在进行沉降后浇带处模板支架设计时,寻求一种高效、可靠、便捷的模板支架体系,代替传统的钢管扣件支架体系,是解决沉降后浇带处支模架存留时间过长、影响后续工序施工进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的重要途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以有效解决后浇带、施工缝等悬挑部位的独立支撑问题,防止以往实际施工时出现不独立搭设传统支模架体,而是拆除后回顶架体,伪造独立支撑后浇带的假象,避免了后浇带两侧构件下沉引起的质量事故出现。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包括:
[0008]钢管柱,所述钢管柱具有预设尺寸,以提供预定大小的承载力;
[0009]第一钢板,固定于所述钢管柱的顶部,且所述第一钢板的中心线与所述钢管柱的中心轴线重合,以用于支撑待支撑模板;
[0010]第二钢板,固定于所述钢管柱的底部,且所述第二钢板的中心线与所述钢管柱的中心轴线重合;
[0011]调节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钢板上,并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钢管柱竖直上升或竖直下降,以调节支撑高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包括:
[0013]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二钢板的底部,并具有螺纹孔;所述第二钢板上与所
述套筒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以使所述通孔与所述套筒的螺纹孔相对齐;
[0014]顶托,穿设在所述套筒内,并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以通过拧动所述顶托上的螺旋卡带动所述套筒竖直上升或竖直下降;
[0015]垫块,设置于所述顶托下方,以支撑所述顶托。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钢板为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的四角均开设有所述通孔,每一个所述通孔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所述调节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垫块为木方。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均为正方形板,且所述第二钢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钢板的尺寸。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根据施工要求预制设定尺寸的钢管柱、第一钢板、第二钢板、顶托以及套筒;
[0021]将所述第一钢板焊接在所述钢管柱的顶部;
[0022]在所述第二钢板上加工出预设直径的通孔,以将套筒焊接在所述通孔的下方,并使得所述套筒的螺纹孔与所述通孔对齐;
[0023]根据施工现场布局,进行支撑定位;
[0024]基于所述支撑定位的结果放置所述套筒,并将所述顶托安装在套筒内,且在所述顶托内垫上垫块;
[0025]切割悬挑处的顶部模板,以形成供所述钢管柱吊装的切孔;
[0026]通过塔吊将所述钢管柱从所述切孔处吊装至所述第二钢板上,并将所述钢管柱的底部与所第二钢板焊接;
[0027]将切下的顶板模板盖回所述切孔并以胶带密封,调整底部顶托的螺旋卡,直至切下的顶板模板恢复水平。
[002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定位所处位置位于楼层上梁的正下方,且上下楼层的支撑定位所处位置相同。
[0029]进一步地,采用架管将所述钢管柱支撑结构与周边支模架相连,以使得混凝土浇筑时维持所述钢管柱支撑结构的稳定,并在混凝土达到拆模条件后保留所述钢管柱支撑结构。
[00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均由平整的废料钢板切割而成。
[0031]进一步地,所述钢管柱的尺寸不小于DN150*3mm。
[003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操作简单,工艺先进,安全可靠,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两侧构件下沉引起的质量事故出现。而且,该支撑结构便于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两侧混凝土面剃凿清理,最后封闭部位时不存在底模内有大量垃圾情况,避免了因为后浇带、施工缝剃凿、清理而出现的将传统独立支模架体拆除后回顶情况。此外,不积压传统支模体系材料,极大地节省了周材使用量和使用周期,保障了建筑物内通畅的交通,提高了施工文明,改善了施工形象,方便在施工中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0039]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0040]100、支撑结构;1、钢管柱;2、第一钢板;3、第二钢板;31、通孔;4、调节部;41、套筒;42、顶托;43、垫块;421、螺旋卡;422、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第一实施例>
[0043]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100,其包括钢管柱1、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3以及调节部4。
[0044]其中,钢管柱1具有预设尺寸,以提供预定大小的承载力;第一钢板2固定于钢管柱1的顶部,且第一钢板2的中心线与钢管柱1的中心轴线重合,以用于支撑待支撑模板;第二钢板3固定于钢管柱1的底部,且第二钢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柱,所述钢管柱具有预设尺寸,以提供预定大小的承载力;第一钢板,固定于所述钢管柱的顶部,且所述第一钢板的中心线与所述钢管柱的中心轴线重合,以用于支撑待支撑模板;第二钢板,固定于所述钢管柱的底部,且所述第二钢板的中心线与所述钢管柱的中心轴线重合;调节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钢板上,并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所述钢管柱竖直上升或竖直下降,以调节支撑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二钢板的底部,并具有螺纹孔;所述第二钢板上与所述套筒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以使所述通孔与所述套筒的螺纹孔相对齐;顶托,穿设在所述套筒内,并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以通过拧动所述顶托上的螺旋卡带动所述套筒竖直上升或竖直下降;垫块,设置于所述顶托下方,以支撑所述顶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为矩形钢板,所述矩形钢板的四角均开设有所述通孔,每一个所述通孔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所述调节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为木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钢管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均为正方形板,且所述第二钢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钢板的尺寸。6.一种可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俊吕之楠何宇陈思宇罗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