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197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防水卷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包括反应型白砂,所述反应型白砂包括A组分、B组分和C组分,所述A组分为骨料,所述B组分为涂料,所述C组分为粉料,通过分层将液料及粉料均匀包裹于骨料上,将原始骨料表面自然棱角及尖锐凸起包裹圆润,从而提高成品砂表面的强度和抗紫外线性能以及与后浇混凝土的抗剥离性能,使该反应砂表面白度及净度高,附着后表面美观白度高且具有凹凸质感,通过B组份涂料在与A组分混合搅拌过程中可牢固附着于A组分骨料表边,形成潮湿且具有粘性的中间隔离层,起到提高骨料的耐水性、耐候性以及抗紫外线的耐老化性能。耐候性以及抗紫外线的耐老化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防水卷材
,具体为一种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白砂是中国产砂岩,产地中国内蒙古。其应用于室内外高档装饰、构件等领域。
[0003]现有的白砂的骨料的自然棱角较为尖锐,并且抗剥离性能差,常出现与后浇混凝土分离的现象,并且现今的白砂的耐水性、耐候性以及抗紫外线的耐老化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其具有棱角圆润、抗剥离效果好和耐老化性能强的效果。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包括反应型白砂,所述反应型白砂包括A组分、B组分和C组分,所述A组分为骨料,所述B组分为涂料,所述C组分为粉料;所述A组分包括但不限于10~85目硅镁砂、石英砂等天然砂以及莫来砂、陶粒砂、刚玉等人工合成砂的混合砂,其中各类目数级配包含但不限于10~40目、30~70目、30~80目、40~60目、40~70目、40~80目;所述B组分以质量份数计,水30~50份,水性胶乳10~30份,PH调节剂 0.5~5份,重钙10~20份,42.5或52.5标号硅酸盐白水泥30~50份,钛白粉2~5份,抗紫外线吸收剂1~2份,减水剂0.1~0,3份,速凝剂0.2~0.5份,消泡剂0.01~0.05份;所述C组分以质量份数计,42.5或52.5标号硅酸盐白水泥70~200份,纤维素1~5份,乳胶粉1~5份,C组分在与A组分和B组分混合物搅拌混合后可牢固附着于反应砂表面,并通过水泥与水的反应快速形成0.1~0.15mm的圆润且坚硬外层保护层。
[0006]所述反应型白砂的制备方法为:将水、重钙、硅酸盐白水泥、钛白粉、抗紫外线吸收剂、减水剂和速凝剂,依次加入分散设备进行高速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水性乳胶、PH调节剂进行低速搅拌,待以上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消泡剂再次低速搅拌去除涂料内细小泡沫,得到B组分待用;将水泥、纤维素、乳胶粉按照比例进行搅拌混合后待用;现将A组分依照级配投入搅拌设备预搅拌,将骨料部分混合均匀,后投入B组分涂料搅拌,待均匀后观察混合物表面湿度及粘度,后投入C组分进行搅拌混合,待C组分充分包裹均匀后将混合物放入专用熟化箱进行第一次熟化反应过程,期间B组分及C组分中含有的水泥在熟化中会将多余水分自然去除,省去烘干过程,降低烘干设备能耗,待水泥初凝后可进行第一次筛分,去除多余杂质及过大过小目数的砂粒,后再次放置于熟化箱进行二次熟
化反应,本次反应目的为使水泥成分及乳液成分充分干燥,使砂表面形成坚实的外层保护层,待二次熟化反应完成后进行最终筛分,得到标准目数级配的水泥反应型白砂。
[0007]进一步的,A组分、B组分和C组分的质量比为10:1.2~1.7:0.7~2.0。
[0008]进一步的,B组分其中的水性胶乳为水性丙烯酸乳液或EVA乳液,固含量须达到50%或以上,重钙目数≥300目,钛白粉采用金红石钛白粉。
[0009]进一步的,B组分搅拌附着于A组分表边,形成潮湿且具有粘性的中间隔离层。
[0010]进一步的,涂料内水泥与水反应,消耗一部分水分,有利于涂料成膜干燥,避免了与后续C组分粘接。
[0011]进一步的,液料及粉料分层均匀包裹于骨料上。
[0012](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通过分层将液料及粉料均匀包裹于骨料上,将原始骨料表面自然棱角及尖锐凸起包裹圆润,从而提高成品砂表面的强度和抗紫外线性能以及与后浇混凝土的抗剥离性能,使该反应砂表面白度及净度高,附着后表面美观白度高且具有凹凸质感。
[0013]通过B组份涂料在与A组分混合搅拌过程中可牢固附着于A组分骨料表边,形成潮湿且具有粘性的中间隔离层,同时涂料内水泥与水反应,消耗一部分水分,有利于涂料成膜干燥,避免了与后续C组分粉料粘接,粉料粘接不均匀且长时间无法干燥现象的产生。解决了由于干燥时间长需长时间使用烘干设备的问题降低能耗。同时该中间隔离层能够起到提高骨料的耐水性、耐候性以及抗紫外线的耐老化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包括反应型白砂,反应型白砂包括A组分、B组分和C组分,A组分为骨料,B组分为涂料,C组分为粉料,A组分、B组分和C组分的质量比为10:1.2~1.7:0.7~2.0。
[0016]分层将液料及粉料均匀包裹于骨料上,将原始的骨料表面自然棱角及尖锐凸起包裹圆润并提高成品砂表面的强度和抗紫外线性能以及与后浇混凝土的抗剥离性能,反应砂表面白度及净度高,附着后表面美观、白度高且具有凹凸质感。
[0017]其中的A组分包括但不限于10~85目硅镁砂、石英砂等天然砂以及莫来砂、陶粒砂、刚玉等人工合成砂的混合砂,其中各类目数级配包含但不限于10~40目、30~70目、30~80目、40~60目、40~70目、40~80目。
[0018]其中的B组分以质量份数计,水30~50份,水性胶乳10~30份,PH调节剂 0.5~5份,重钙10~20份,42.5或52.5标号硅酸盐白水泥30~50份,钛白粉2~5份,抗紫外线吸收剂1~2份,减水剂0.1~0,3份,速凝剂0.2~0.5份,消泡剂0.01~0.05份。
[0019]B组分其中的水性胶乳为水性丙烯酸乳液或EVA乳液,固含量须达到50%或以上,重钙目数≥300目,钛白粉采用金红石钛白粉。
[0020]B组分在与A组分混合搅拌过程中可牢固附着于A组分表边,形成潮湿且具有粘性的中间隔离层,同时涂料内水泥与水反应,消耗一部分水分,有利于涂料成膜干燥,避免了与后续C组分粘接,粉料粘接不均匀且长时间无法干燥现象的产生,解决了由于干燥时间长,需长时间使用烘干设备的问题,降低能耗,同时该中间隔离层能够起到提高骨料的耐水性、耐候性以及抗紫外线的耐老化性能。
[0021]其中的C组分以质量份数计,42.5或52.5标号硅酸盐白水泥70~200份,纤维素1~5份,乳胶粉1~5份,C组分在与A组分和B组分混合物搅拌混合后可牢固附着于反应砂表面通过水泥与水的反应快速形成0.1~0.15mm的圆润且坚硬外层保护层,由于主体为水泥基,可在后期与后浇混凝土粘接过程中极大提高与水泥浆体的亲和性,进而提高粘接性,提升抗剥离强度。
[0022]该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为:将水、重钙、硅酸盐白水泥、钛白粉、抗紫外线吸收剂、减水剂和速凝剂,依次加入分散设备进行高速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水性乳胶、PH调节剂进行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反应型白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型白砂,所述反应型白砂包括A组分、B组分和C组分,所述A组分为骨料,所述B组分为涂料,所述C组分为粉料;所述A组分包括但不限于10~85目硅镁砂、石英砂等天然砂以及莫来砂、陶粒砂、刚玉等人工合成砂的混合砂,其中各类目数级配包含但不限于10~40目、30~70目、30~80目、40~60目、40~70目、40~80目;所述B组分以质量份数计,水30~50份,水性胶乳10~30份,PH调节剂 0.5~5份,重钙10~20份,42.5或52.5标号硅酸盐白水泥30~50份,钛白粉2~5份,抗紫外线吸收剂1~2份,减水剂0.1~0,3份,速凝剂0.2~0.5份,消泡剂0.01~0.05份;所述C组分以质量份数计,42.5或52.5标号硅酸盐白水泥70~200份,纤维素1~5份,乳胶粉1~5份,C组分在与A组分和B组分混合物搅拌混合后可牢固附着于反应砂表面,并通过水泥与水的反应快速形成0.1~0.15mm的圆润且坚硬外层保护层;所述反应型白砂的制备方法为:将水、重钙、硅酸盐白水泥、钛白粉、抗紫外线吸收剂、减水剂和速凝剂,依次加入分散设备进行高速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水性乳胶、PH调节剂进行低速搅拌,待以上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消泡剂再次低速搅拌去除涂料内细小泡沫,得到B组分待用;将水泥、纤维素、乳胶粉按照比例进行搅拌混合后待用;现将A组分依照级配投入搅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伟
申请(专利权)人:科聚恒达天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