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种子培育的小麦田间管理方法,出苗后对缺苗处进行补苗,对断垄处进行补种,在分蘖开始至封冻前,进行中耕松土,在小麦3叶期后,喷洒除草剂;越冬前气温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种子培育的小麦田间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小麦种子培育的小麦田间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基本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对小麦的增收,一直是世界种子行业的重点研究目标,在数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培育出了优良的小麦种子,当往往由于不规范的田间管理,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缺水、缺肥、病虫害等影响,造成小麦种子大量减产,难以获得理想的收益效率;因此怎样解决不规范的田间管理,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缺水、缺肥、病虫害等影响,造成小麦种子大量减产,难以获得理想的收益效率,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3]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一种小麦种子培育的小麦田间管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麦种子培育的小麦田间管理方法,通过对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结合小麦的生长特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及时补充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肥、水,防治病虫害,对小麦播种后实施规范化的田间管理,有效的解决了不规范的田间管理,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缺水、缺肥、病虫害等影响,造成小麦种子大量减产,难以获得理想的收益效率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种子培育的小麦田间管理方法,查苗补缺
→
中耕镇压
→
冬前除草
→
灌水追肥
→
早春中耕松土
→
返青喷灌
→
肥水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灌浆水追肥,所述的管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6]第一步:查苗补缺:出苗后在小麦长到2
‑
3叶时,对缺苗处进行移栽补苗,对断垄处进行补种,确保每亩基本苗18
‑
20万左右,补苗、补种后,对补苗、补种处进行浇水、施加偏心肥;
[0007]第二步:中耕镇压:在分蘖开始至封冻前,进行中耕松土,中耕深度3
‑
5厘米,对于耕作粗放、坷垃较多的麦田,地面封冻前进行镇压,压碎坷垃,弥补裂缝;
[0008]第三步:冬前除草:在小麦3叶期以后、杂草2
‑
4叶期、土壤湿润、白天温度不低于10度时喷洒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0009]第四步:灌水追肥:越冬前气温3
‑
5℃时,对麦田小水浇灌,每亩灌水30
‑
40m3,每亩施尿素4公斤,磷酸二氢钾1.5公斤;
[0010]第五步:早春中耕松土:中耕深度8
‑
10cm;
[0011]第六步:返青喷灌:在小麦返青期采用喷灌设备每亩喷灌水量水量6.6
‑
10m3;
[0012]第七步:肥水管理:在小麦进入拔节期,每亩施尿素25公斤,拔节期的中后期,小麦叶面喷晒3
‑
5次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间隔时间5
‑
7天,每次每亩250克;
[0013]第八步:病虫害防治:在拔节期初期,对小麦叶面喷施药剂,重点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小麦红蜘蛛、麦蚜;
[0014]第九步:灌浆水追肥:小麦扬花期过后10至15天,每亩灌水30
‑
40m3,结合灌水,每亩施尿素3
‑
5公斤,7天后追施氮肥3
‑
5公斤。
[0015]所述的移栽补苗的移栽苗从疙瘩苗、稠苗、地边苗等密苗处取苗进行移栽,移栽苗应保证有2
‑
3个分蘖,移栽时,2
‑
3株为一墩。
[0016]所述的补种在小麦出苗后10天内完成,补种前对种子用磷酸二氢钾浸种12小时,捞出后保持种子湿润,待种子萌动时进行补种。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根据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结合小麦的生长特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及时补充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肥、水,防治病虫害,对小麦播种后实施规范化的田间管理,能够对小麦各个时期的生长进行良好的控制,大幅度降低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缺水、缺肥、病虫害等影响,提高收益率,有效的解决了不规范的田间管理,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缺水、缺肥、病虫害等影响,造成小麦种子大量减产,难以获得理想的收益效率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查苗补缺
→
中耕镇压
→
冬前除草
→
灌水追肥
→
早春中耕松土
→
返青喷灌
→
肥水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灌浆水追肥,所述的管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1]第一步:查苗补缺:出苗后在小麦长到2
‑
3叶时,对缺苗处进行移栽补苗,对断垄处进行补种,确保每亩基本苗18
‑
20万左右,补苗、补种后,对补苗、补种处进行浇水、施加偏心肥;
[0022]第二步:中耕镇压:在分蘖开始至封冻前,进行中耕松土,中耕深度3
‑
5厘米,对于耕作粗放、坷垃较多的麦田,地面封冻前进行镇压,压碎坷垃,弥补裂缝;
[0023]第三步:冬前除草:在小麦3叶期以后、杂草2
‑
4叶期、土壤湿润、白天温度不低于10度时喷洒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0024]第四步:灌水追肥:越冬前气温3
‑
5℃时,对麦田小水浇灌,每亩灌水30
‑
40m3,每亩施尿素4公斤,磷酸二氢钾1.5公斤;
[0025]第五步:早春中耕松土:中耕深度8
‑
10cm;
[0026]第六步:返青喷灌:在小麦返青期采用喷灌设备每亩喷灌水量水量6.6
‑
10m3;
[0027]第七步:肥水管理:在小麦进入拔节期,每亩施尿素25公斤,拔节期的中后期,小麦叶面喷晒3
‑
5次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间隔时间5
‑
7天,每次每亩250克;
[0028]第八步:病虫害防治:在拔节期初期,对小麦叶面喷施药剂,重点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小麦红蜘蛛、麦蚜;
[0029]第九步:灌浆水追肥:小麦扬花期过后10至15天,每亩灌水30
‑
40m3,结合灌水,每亩施尿素3
‑
5公斤,7天后追施氮肥3
‑
5公斤。
[0030]实施例2
[0031]所述的移栽补苗的移栽苗从疙瘩苗、稠苗、地边苗等密苗处取苗进行移栽,移栽苗
应保证有2
‑
3个分蘖,移栽时,2
‑
3株为一墩。
[0032]实施例3
[0033]所述的补种在小麦出苗后10天内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种子培育的小麦田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查苗补缺
→
中耕镇压
→
冬前除草
→
灌水追肥
→
早春中耕松土
→
返青喷灌
→
肥水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灌浆水追肥,所述的管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查苗补缺:出苗后在小麦长到2
‑
3叶时,对缺苗处进行移栽补苗,对断垄处进行补种,确保每亩基本苗18
‑
20万左右,补苗、补种后,对补苗、补种处进行浇水、施加偏心肥;第二步:中耕镇压:在分蘖开始至封冻前,进行中耕松土,中耕深度3
‑
5厘米,对于耕作粗放、坷垃较多的麦田,地面封冻前进行镇压,压碎坷垃,弥补裂缝;第三步:冬前除草:在小麦3叶期以后、杂草2
‑
4叶期、土壤湿润、白天温度不低于10度时喷洒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第四步:灌水追肥:越冬前气温3
‑
5℃时,对麦田小水浇灌,每亩灌水30
‑
40m3,每亩施尿素4公斤,磷酸二氢钾1.5公斤;第五步:早春中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光,孙军伟,张珂,张养利,程玉红,刘瑞芳,胡卫国,赵双锁,刘玉秀,张笑晴,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