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绞杀”现象的热带森林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135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绞杀”现象的热带森林恢复方法,涉及热带森林生态修复技术领域,通过模拟热带森林中的“绞杀”现象,建立起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工生态体系,进一步通过人工生态体系向自然群落演替,恢复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并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更新、自我修复等特点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从而得到一个健康、稳定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与现有技术中多使用地生型榕树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具有使用地生型榕树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如改善林内小气候,吸引动物传播种子增加种子雨等;另一方面就是半附生榕树建立也不会过多占用后来定殖者的空间生态位,减少了砍伐原有单一林分所带来的演替不确定性。原有单一林分所带来的演替不确定性。原有单一林分所带来的演替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绞杀”现象的热带森林恢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带森林生态修复
,具体是指一种基于“绞杀”现象的热带森林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带森林作为世界上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不仅在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对于栖居于森林中及其周边区域的人们来说更是赖以生存的产业。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热带森林的面积急剧减少,长期的干扰破坏使其成为陆地上生物多样性丧失最快、功能退化最严重的系统之一。热带森林的破坏和退化将会对本地物种以及生态系统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结构破坏、碳汇功能减弱、水文功能恶化以及栖息地破碎化等,而森林恢复是缓解上述负面影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0003]热带森林的恢复问题被认为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退化或采伐后的热带森林能否恢复、如何恢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退化系统的生态及干扰历史,一些退化程度较轻的地区使用自然再生的方法让其生物多样性及系统结构功能恢复是一种可行策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缺少可靠参考资料,并不能准确判断这些退化系统是否能在无人工干预的条件下自然再生。限制植被自然恢复的障碍主要包括极端物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临界值以及限制生物扩散定植的景观结构等。恢复策略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特定恢复项目的基础条件、恢复目标、恢复成本、社会文化以及政府政策等多重因素。
[0004]当热带森林植被的退化程度较低(图1中1~2),即植被中繁殖体的密度足够高时,通常选择被动恢复(自然再生)的恢复策略。被动恢复方法可划分为:(1)自然再生,即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自然再生;(2)受保护的自然再生,即在退化植被中减少或消除阻碍因素,例如防火、移走牛群等;(3)辅助(或加速)自然再生,即通过增加生态系统中种子雨、促进种子传播来增加退化植被中繁殖体的密度。当退化生态系统中繁殖体密度不足导致无法通过自然再生恢复植被时(图1中3),可选择使用“框架物种法”——建立一个或一群物种,作为恢复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来恢复退化植被。如果残存森林中的种子传播受到阻碍(图1中4),就必须种植构成顶级生态系统的大多数树种,即“最大多样性法”,该方法所使用的物种数量远多于框架物种法,因其高成本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和推广。当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一步恶化,则需要首先进行土壤基质改良,土壤修复后再种植护理树种来进一步改善小气候和立地条件(图1中5)。
[0005]榕树在维持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促进群落更新与演替中的关键作用,其经常被选作目标树种用于热带植被恢复实践中。在以往的恢复项目中,几乎都使用地生型榕树进行实践,半附生型榕树(绞杀榕)的恢复潜力尚未被挖掘。绞杀榕在其生活史的初期常常依赖于宿主树上积存的凋落物与腐殖质(图2中1),中期其根系进入土壤并与土壤建立直
接联系(图2中2~3),最终,宿主树由于机械损伤、资源匮缺和负重而死亡,绞杀榕则完成“绞杀”过程成为独立的大树(图2中4),部分气生根网络不够发达的绞杀榕难以支撑自己的躯体,倒伏死亡后形成林窗(图2中5),有利于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萌发和森林群落的演替。和地生型榕树一样,绞杀榕也能够改善林内小气候,吸引动物传播种子增加种子雨,其建立也不会过多占用后来定殖者的空间生态位,减少了砍伐原有单一林分所带来的演替不确定性(杂草和灌丛的生长)和人工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绞杀”现象的热带森林恢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限,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绞杀”现象的热带森林恢复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绞杀”现象的热带森林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确立生态修复区
[0009]对比区域生态顶级生态系统,判定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趋势,划定生态退化等级;分析土壤理化特征、植物物种组成,设立生态修复区,以期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以及提高生态系统功能。
[0010]S2:前期准备
[0011]2.1.林地整理:对林地内杂物进行清理,割除清理林地内杂草、灌木,林地内残存枯落物可适当进行堆积处理。
[0012]2.2.装置安装:使用棕榈皮作为容器材料,棕榈皮的下部用铁丝固定在林地内原有大乔木距离地面约1.5m的主干上,两侧用码钉固定于主干上,上部开口边缘再用铁丝加固,为放置培养基质用。
[0013]2.3.基质装配:将细沙土、园艺有机肥蚯蚓粪和充分吸水膨胀的农林钾盐保水剂按2:1:2的体积比配比混合后使用。
[0014]S3:植苗技术
[0015]3.1.栽植时间:选择降水量稳定的季节,可以在绞杀榕幼苗根系向下生长到达土壤的过程中提供所需水分。
[0016]3.2.苗木要求:树种宜选用当地常见绞杀榕树种的实生幼苗。
[0017]3.3.栽植要点:种植要做到根系舒展、苗木直立、栽种深度适宜,确保灌水和土壤落实后,根颈与基质表面齐平。
[0018]S4:管理措施
[0019]4.1.抚育措施:根据榕树幼苗生长发育状况、恢复改造地的立地条件、天气状况等确定抚育时间、抚育措施和抚育次数。
[0020]4.2.管护措施:定期对恢复改造地进行巡护,定期监测幼苗的存活率与生长情况。
[0021]S5:生态监测及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0022]5.1.生态监测: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的1~5年内,开展恢复区生态监测。主要监测指标包括: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和生态功能监测。
[0023]5.2.成效评估:从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功能、生态系统服
务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恢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与服务的影响,综合评估生态修复效果。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5]1、生态效益:与现有热带森林修复策略手段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模拟热带森林中的“绞杀”现象,建立起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工生态体系,进一步通过人工生态体系向自然群落演替,恢复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并充分利用自然群落的自然更新、自我修复等特点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从而得到一个健康、稳定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0026]与现有技术中多使用地生型榕树相比,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具有使用地生型榕树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如改善林内小气候,吸引动物传播种子增加种子雨等;另一方面就是绞杀榕的建立也不会过多占用后来定殖者的空间生态位,减少了砍伐原有单一林分所带来的演替不确定性(杂草和灌丛的生长)。
[0027]2、经济效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成本较低廉,同时减少了人工管理抚育成本,以修复区域历史种植橡胶林为例,恢复前林地初始状态要求简单,林地整理工作成本较低。通过此修复手段恢复热带森林对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绞杀”现象的热带森林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立生态修复区对比区域生态顶级生态系统,判定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趋势,划定生态退化等级;分析土壤理化特征、植物物种组成,设立生态修复区,以期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以及提高生态系统功能。S2:前期准备2.1.林地整理:对林地内杂物进行清理,割除清理林地内杂草、灌木,林地内残存枯落物可适当进行堆积处理。2.2.装置安装:使用棕榈皮作为容器材料,棕榈皮的下部用铁丝固定在林地内原有大乔木距离地面约1.5m的主干上,两侧用码钉固定于主干上,上部开口边缘再用铁丝加固,为放置培养基质用。2.3.基质装配:将细沙土、园艺有机肥蚯蚓粪和充分吸水膨胀的农林钾盐保水剂按2:1:2的体积比配比混合后使用。S3:植苗技术3.1.栽植时间:选择降水量稳定的季节,可以在绞杀榕幼苗根系向下生长到达土壤的过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亮邹璜卢华正莫雨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