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21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多个触控单元,每一所述触控单元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主干电极和多个第一支干电极。所述第一主干电极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一主干电极的两侧。所以第一支干电极以所述第一主干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并形成放射状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主干电极和多个第一支干电极。所述第二主干电极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支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二主干电极的两侧。所述第一支干电极与所述第二支干电极之间交替设置并形成咬合结构。之间交替设置并形成咬合结构。之间交替设置并形成咬合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其高耐久性,长寿命,并且支持多点触控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交互场景设备中。电容式触摸屏,通过检测手指触摸位置处电容量的变化,来检测手指触摸的具体位置。因此,当触摸时引起的电容变化量较小时,传统的电容式触摸屏可能无法准确检测到是否有触摸输入。由于触摸屏的结构设计方案是检测电容改变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够检测较小电容改变量的触摸屏设计方案将是非常有必要的。
[0003]目前针对柔性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其触控电极图案通常需要直接制作在薄膜封装层上表面,然而由于封装层较薄(通常厚度约为10um),因此该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距离小,从而导致TX(驱动电极)/RX(感应电极)与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较大,进而导致RC延迟较大,降低触控灵敏度。并且,目前的柔性AMOLED显示屏中触控电极的材质通常为镂空的金属网格材质,其导电面积相对传统的整面透明ITO材质的触控电极,其实际有效导电电极面积较小,因此触控电极TX与RX之间的互容感应量非常小,导致手指触摸时,引起的电容变化量更小,不容易被触控芯片检测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较大,从而导致触控基板的灵敏度和精准度降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多个触控单元,每一所述触控单元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极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
[0006]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主干电极和多个第一支干电极。所述第一主干电极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一主干电极的两侧。所以第一支干电极以所述第一主干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并形成放射状结构。
[0007]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主干电极和多个第一支干电极。所述第二主干电极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支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二主干电极的两侧。所述第一支干电极与所述第二支干电极之间交替设置并形成咬合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第一次干电极,所述第一次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一主干电极的两侧,所述第一主干电极与所述第一次干电极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小于90
°
。所述第一支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一次干电极远离所述第一主干电极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支干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电极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90
°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干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次干电极,每两个所述第一子
次干电极之间相互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干电极围绕出一开口。每一所述第一子次干电极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均设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一支干电极,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干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支干电极离所述第一主干电极越远,所述第一支干电极的长度越长。
[0010]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单元还具有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设于所述开口中,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绝缘。
[0011]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支干电极的两侧均设有一所述第二支干电极,并且所述第二支干电极离所述第一主干电极越远,所述第二支干电极的长度越长。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干电极与所述第二支干电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触控单元还具有第二虚拟电极,所述第二虚拟电极设于所述空隙中,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性绝缘。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干电极包括两个第一子主干电极,所述第一子主干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干电极的两侧,并通过至少一导电桥桥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第二次干电极,所述第二次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二主干电极的两侧,并平行于所述第二主干电极。所述第二次干电极靠近所述第一支干电极的一侧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支干电极。
[0015]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单元还包括第三虚拟电极,所述第三虚拟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第一主干电极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绝缘。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分支电极的宽度最小值大于两个子像素的尺寸。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由金属网格或透明导电材料构成。
[0018]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组和多个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一电极组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极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0019]所述触控单元阵列排布在所述触控基板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触控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互相电连接,多个相互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电极组合成一所述第一电极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触控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互相电连接,多个互相电连接的所述第二电极组合成一所述第二电极组。
[0020]本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基板。
[002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通过放射状的支干电极分布结构,使每一个触控单元中互容电场的分布更加均匀,并在有限的空间里增加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咬合长度,大大增加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正对面积,进而增加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发生触控后的寄生电容的变化量,有效提高触控基板识别触摸位置时的灵敏度和精准度。同时,相互咬合的第一支干电极和第二支干电极能够降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阻抗,从而降低触控单元中的RC延迟,提升所述触控基板的报点率。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控基板的架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控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控单元中第一区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电桥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阵列排布的4个触控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金属走线与发光器件之间层状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金属网格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部件表示如下:
[0032]第一方向x;
ꢀꢀꢀꢀꢀꢀꢀꢀꢀꢀꢀꢀꢀꢀꢀꢀ
第二方向y;
[0033]触控基板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触控单元,每一所述触控单元具有: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电极,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主干电极,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多个第一支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一主干电极的两侧;所以第一支干电极以所述第一主干电极为中心向外延伸,并形成放射状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主干电极,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多个第二支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二主干电极的两侧;所述第一支干电极与所述第二支干电极之间交替设置并形成咬合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第一次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一主干电极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主干电极与所述第一次干电极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小于90
°
;所述第一支干电极设于所述第一次干电极远离所述第一主干电极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支干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电极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90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干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次干电极,每两个所述第一子次干电极之间相互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干电极围绕出一开口;每一所述第一子次干电极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均设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一支干电极,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干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支干电极离所述第一主干电极越远,所述第一支干电极的长度越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还具有:第一虚拟电极,设于所述开口中,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绝缘。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支干电极的两侧均设有一所述第二支干电极,并且所述第二支干电极离所述第一主干电极越远,所述第二支干电极的长度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叶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