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20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7
本申请提出了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驱动层、设置于阵列驱动层上的发光器件层、设置于发光器件层上的封装层以及设置于封装层上的触控层。阵列驱动层内设置有多条第一信号线,触控层内设置有与第一信号线对应的多条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并联连接;本申请通过在触控层内设置与第一信号线并联的第二信号线,使并联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可以作为阵列驱动层的信号传输线,并且并联电路的阻抗更小,阻抗导致的压降更低,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显示面板的信号线因屏占比提高、尺寸增大导致的阻抗和压降增大,进而改善显示均一性。进而改善显示均一性。进而改善显示均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面板技术的发展,更窄的边框、更高的屏占比成为了目前的发展趋势,这就意味着面板上信号线的走线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导致信号线的宽度被进一步压缩。
[0003]信号线的宽度变窄后其阻抗会明显增大,而且随着产品尺寸的变大,信号线会变得更长,信号线上远离驱动芯片一侧的压降会变得更加明显,从而对显示均一性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改善当前显示面板因信号线宽度变窄导致压降增大,进而导致面板显示均一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7]阵列驱动层;
[0008]发光器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驱动层上;
[0009]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上;以及
[0010]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
[0011]其中,所述阵列驱动层内设置有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触控层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对应的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并联连接。
[0012]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且绝缘设置;
[0013]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异层设置。
[0014]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桥接件电性连接,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桥接件电性连接;
[0015]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
[0016]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桥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桥接件与所述第一桥接件异层且绝缘设置;
[0017]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桥接件、所述第二桥接件异层设置。
[0018]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桥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桥接件与所述第一桥接件异层且绝缘设置;
[0019]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桥接件同层设置。
[0020]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或/和所述第二电极内的至少一个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同层且绝缘设
置;
[0021]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多条分离设置的信号线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条所述信号线段通过所述第三电极电性连接。
[0022]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驱动层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多条信号主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线共同连接至一条所述信号主线;
[0023]其中,多条所述信号主线由靠近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侧收束聚集。
[0024]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交替且错位排布,所述触控层还包括多条第一触控走线和多条第二触控走线;
[0025]其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电性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触控走线电性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
[0026]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构成的阵列外围,以及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构成的阵列内。
[0027]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构成的阵列外围,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构成的阵列内;
[0028]其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触控层的相异两侧。
[0029]有益效果
[0030]本申请通过在所述触控层内设置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并联的第二信号线,使并联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可以作为所述阵列驱动层的信号传输线,并且并联电路的阻抗更小,阻抗导致的压降更低,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显示面板的信号线因屏占比提高、尺寸增大导致的阻抗和压降增大,进而改善显示均一性。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是本申请所述显示面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申请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申请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触控层上的平面布线图;
[0035]图4是本申请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6]图5是本申请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7]图6是本申请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阵列驱动层100、端子绑定区101、第一信号线110、信号主线120、发光器件层200、封装层300、触控层400、第一电极401、第二电极402、第三电极403、电极矩阵404、第二信号线410、信号线段411、第一桥接件420、第二桥接件430、第一触控走线440、第二触控走线
450。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0041]随着面板技术的发展,更窄的边框,更高的屏占比成为了目前的发展趋势,这就意味着信号走线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信号线的宽度被进一步压缩,导致每一根信号线的负载或阻抗变得更大。而且随着产品尺寸的变大,信号线会变得更长,信号线远离驱动芯片一端的压降会变得更加明显,最终影响显示均一性。本申请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
[0042]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驱动层100、设置于所述阵列驱动层100上的发光器件层200、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200上的封装层300以及设置于所述封装层300上的触控层400。所述阵列驱动层100内设置有多条第一信号线110,所述触控层400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信号线110对应的多条第二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驱动层;发光器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驱动层上;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上;以及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其中,所述阵列驱动层内设置有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触控层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对应的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并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且绝缘设置;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异层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桥接件电性连接,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桥接件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桥接件与所述第一桥接件异层且绝缘设置;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桥接件、所述第二桥接件异层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桥接件与所述第一桥接件异层且绝缘设置;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桥接件同层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或/和所述第二电极内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雪影张筱霞戴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