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冲压铆接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自动送料的金属板材冲压铆接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且定模的外部设置有模座,所述模座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模座上表壁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空间,所述第二转动空间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上料辊,且第二转动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上料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且在模座的内部安装了电机,第一上料辊的内部安装转动杆,第二上料辊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连接,且转动杆和第二上料辊之间也通过传动带连接,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第二上料辊转动,在传动带的作用下带动缩短上料辊之间的距离,挤压金属板材进行自动上料。料。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送料的金属板材冲压铆接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冲压铆接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送料的金属板材冲压铆接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将金属板材连接到一起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采用焊接、铆接等方式,其中铆接是利用轴向力将零件铆钉孔内钉杆墩粗并形成钉头,使多个零件相连接的方法,而在金属板材的铆接中,还可以采用无铆钉的铆接方式,而采用无铆钉铆接的方式则需要用到冲压铆接模具,通过将两个金属板材叠加后放置在模具中,然后进行冲压,使其完成铆接。
[0003]但是现在的冲压铆接模具需要配合较为复杂的机械才能进行自动上料操作,其自身不能完成自动上料的工序,操作较为不便,且过多的设备会占用大量空间,而在冲压铆接时,定模的位置可能会因为金属板材受到动模的冲击而变换角度,从而使得铆接的痕迹混乱,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送料的金属板材冲压铆接模具,以解决现有的冲压铆接模具需要借助其他设备才能自动上料和冲压时定模容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转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送料的金属板材冲压铆接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位于定模的上方,且定模的外部设置有模座,所述模座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模座上表壁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空间,所述第二转动空间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上料辊,且第二转动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上料辊,所述第一上料辊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杆。
[0006]优选的,所述定模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角,且定模的上表壁开设有冲压槽,所述模座的上表壁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底壁的两端均开设有角槽。
[0007]优选的,所述模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且电机位于安装腔的内部,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封装块。
[0008]优选的,所述模座上表壁的两侧均安装有限位边,且限位边的上方安装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模座之间开设有上料缝。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表壁对称开设有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且第一环槽位于第二环槽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模座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上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转动空间,且第一上料辊位于第一转动空间的内部。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设置了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且在模座的内部安装了电机,第一上料辊的内部安装转动杆,第二上料辊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连接,且转动杆和第
二上料辊之间也通过传动带连接,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第二上料辊转动,在传动带的作用下带动,缩短上料辊之间的距离,挤压金属板材进行自动上料。
[0013](2)本技术开设了放置槽,且放置槽底壁的两端开设了角槽,在定模的底部的两端设置了凸角,使用时,将定模安放在放置槽中,通过凸角和角槽之间的卡合对定模进行限位,避免在冲压的过程中定模受力转动,从而避免了铆接孔不一致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上壳体和模座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上壳体和模座的侧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上料缝的侧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定模的仰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第一上料辊的侧视图;
[0020]图中:1、上壳体;2、第一上料辊;3、第一转动空间;4、第二上料辊;5、第二转动空间;6、电机;7、安装腔;8、封装块;9、放置槽;10、角槽;11、限位边;12、动模;13、冲压槽;14、定模;15、模座;16、收纳槽;17、上料缝;18、凸角;19、第一环槽;20、转动杆;21、第二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
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送料的金属板材冲压铆接模具,包括动模12和定模14,动模12位于定模14的上方,且定模14的外部设置有模座15,模座15的内部设置有电机6,模座15上表壁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空间5,第二转动空间5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上料辊4,且第二转动空间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上料辊2,第一上料辊2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杆20,转动杆20和第一上料辊2之间转动连接,电机6和第二上料辊4通过传动带连接,第一上料辊2和第二上料辊4之间也通过传动带连接,在使用时,第一上料辊2和第二上料辊4之间的传动带拉动第一上料辊2向下移动,配合第二上料辊4对金属板材进行夹持,转动杆20则在传动结构的作用下在第一上料辊2的内部空转。
[0023]进一步的,定模14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角18,且定模14的上表壁开设有冲压槽13,动模12在冲压设备的作用下对板材进行冲压,借助冲压槽13的结构,将两个板材进行铆接,模座15的上表壁开设有放置槽9,且放置槽9底壁的两端均开设有角槽10,角槽10和凸角18相匹配,借助角槽10和凸角18之间的卡合来将定模14进行固定。
[0024]更进一步的,模座15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7,且电机6位于安装腔7的内部,安装腔7的底部设置有封装块8,在安装腔7的内部固定好电机6后,使用封装块8对其进行密封。
[0025]具体的,模座15上表壁的两侧均安装有限位边11,限位板11限定金属板材的上料路径,避免在上料的途中金属板材偏移,且限位边11的上方安装有上壳体1,上壳体1和模座15之间开设有上料缝17。
[0026]值得说明的是,转动杆20的表壁对称开设有第一环槽19和第二环槽21,且第一环槽19位于第二环槽21的内部,第一上料辊2和第二上料辊4之间的传动带位于第一环槽19的内部。
[0027]进一步的,模座15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16,上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转动空间3,且第一上料辊2位于第一转动空间3的内部,在冲压铆接模具不使用时可以将动模12放置在收纳槽16中避免丢失。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本技术时,将本技术组装完毕后,将动模12安装在冲压设备上,把待铆接的金属板材叠加后从上料缝17处塞入,在利用第一上料辊2和第二上料辊4之间的传动待将第一上料辊2的位置下拉,形成第一上料辊2和第二上料辊4挤压金属板材的效果,在通过电机6带动第二上料辊4转动来移动金属板材,以此达到自动上料的操作,金属板材在限位边11的作用下其位置被限定在限位边11之间,在放置槽9的内部放入定模14,借助角槽10和凸角18之间的卡合避免定模14在冲压的过程中转动,当金属板材移动到定模14的上方后,冲压设备向下移动动模12,对板材进行冲压,在冲压槽13的作用下将两块金属板材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送料的金属板材冲压铆接模具,包括动模(12)和定模(1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2)位于定模(14)的上方,且定模(14)的外部设置有模座(15),所述模座(15)的内部设置有电机(6),所述模座(15)上表壁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转动空间(5),所述第二转动空间(5)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上料辊(4),且第二转动空间(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上料辊(2),所述第一上料辊(2)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杆(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送料的金属板材冲压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14)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角(18),且定模(14)的上表壁开设有冲压槽(13),所述模座(15)的上表壁开设有放置槽(9),且放置槽(9)底壁的两端均开设有角槽(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送料的金属板材冲压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东,王福东,周成立,王瑞,李山,海东,邢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金溪金属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