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架及包括其的吊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071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架及包括其的吊装系统。该吊架包括框架本体、若干上吊点以及若干下吊点,上吊点设置在框架本体的上端,用于与吊装设备连接,下吊点设置在框架本体的下端,用于与被吊装物连接。被吊装物无需直接与吊装设备连接,可提前完成被吊装物、牵拉件和吊架的连接,在进行吊装时只需连接吊架和吊装设备,以提高吊装准备速度。该吊装系统包括吊装设备和该吊架,其中,吊装设备通过牵拉件连接上吊点,下吊点通过牵拉件与被吊装物连接以进行吊装。通过将该吊架用于吊装系统进行吊装,以提高吊装准备速度。被吊装物与吊架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使得在吊装时使用的牵拉件较短,从而提高吊装时被吊装物的稳定性,确保高效安全的完成吊装。效安全的完成吊装。效安全的完成吊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架及包括其的吊装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吊架及包括其的吊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使用吊装设备搬运物品是工程应用中常见的一种搬运方式。通常,在准备吊装时,先将绳子等牵拉件缠绕在被吊装物的外侧,一般是在被吊装物的顶部或底部,接着将牵拉件的端部挂在吊装设备的吊钩上,在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再开始进行吊装搬运。对于电动汽车的换电站等大型物件,目前在车间和现场装配时也均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吊装。由于大型物件重量大,采用顶部吊装的方式对结构强度要求很高,大型物件的上部结构难以达到同时拉起下部承载结构重要的要求。而采用底部吊装,则由于大型物件体型大,从大型物件底部至吊装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所述牵拉件较长,加上牵拉件是斜拉式,使得吊装过程中大型物件(被吊装物)很不稳,容易晃动而出现碰撞等意外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大型物件吊装困难,吊装不稳的缺陷,提供一种吊架及包括其的吊装系统。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吊架,所述吊架包括框架本体、若干上吊点以及若干下吊点,其中,所述上吊点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上端,用于与吊装设备连接,所述下吊点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下端,用于与被吊装物连接。
[0006]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吊架,并在吊架上设置上吊点和下吊点,被吊装物无需直接与吊装设备连接,在进行吊装前,可先将被吊装物与吊架的下吊点连接,在进行吊装时再将吊架的上吊点与吊装设备连接,连接吊架与吊装设备较连接吊架与被吊装物简单,本技术方案中的吊装方式可提高吊装准备速度。同时,被吊装物与吊装设备之间通过吊架连接,吊装设备和被吊装物之间通过吊架传递作用力,通过吊架结构的设置,可改善吊装设备和被吊装物的受力情况,以及被吊装物与吊架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使得在吊装时使用的牵拉件较短,从而提高吊装时被吊装物的稳定性,确保高效安全的完成吊装。
[0007]较佳地,各所述下吊点分别分布于所述框架本体的边缘位置。
[0008]在本技术方案中,下吊点有多个,在吊装时,下吊点与被吊装物之间有多个吊接点,一个牵拉件与被吊装物缠绕后可与多个下吊点连接,使得下吊点与被吊装物之间的牵拉件更容易保持垂直,减小牵拉件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从而减小牵拉件受到的力,使得被吊装物在吊装时更为稳定。多个下吊点分布于框架本体的边缘位置,扩大下吊点的覆盖范围,提高吊架与不同尺寸的被吊装物的适配性,同时下吊点的覆盖范围大,连接被吊装物与吊架的牵拉件容易保持垂直。
[0009]较佳地,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外框以及连接于所述外框的承载梁,其中,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连接在所述外框上,且所述承载梁与所述外框的连接位置与所述上吊点
和/或所述下吊点的位置对应。
[0010]在本技术方案中,承载梁与外框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高,吊架上的上吊点和下吊点处承受外力,通过设置上吊点和/或下吊点的位置与承载梁和外框的连接位置相对应,以提高吊架的承载能力。
[0011]较佳地,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分为若干对,每一对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中的两个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梁的两端的与所述外框的连接位置。
[0012]在本技术方案中,上吊点和/或下吊点成对设置,实现将吊架受到的外力分散,改善吊架的受力情况。一对上吊点和/或下吊点对应一根承载梁,一对上吊点或下吊点中的两个吊点对应承载梁的两端,使得承载梁的受力均衡。上吊点或下吊点设置在承载梁的端部和外框的连接位置处,扩大下吊点的覆盖范围,提高吊架与不同尺寸的被吊装物的适配性,同时下吊点的覆盖范围大,连接被吊装物与吊架的牵拉件容易保持垂直。
[0013]较佳地,对应所述上吊点的所述承载梁与对应所述下吊点的所述承载梁互相交叉连接。
[0014]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承载梁交叉连接以提高吊架整体的结构强度。一对上吊点或下吊点对应一根承载梁,对应上吊点的承载梁与对应下吊点的承载梁交叉连接,即上吊点和下吊点沿不同的方向布置,使得吊架上的上吊点和下吊点分散,吊架受到的外力主要作用在上吊点和下吊点处,上吊点和下吊点分散使得吊架受到的外力分散,改善吊架的受力情况;同时通过本技术方案中上吊点和下吊点的布置形式,可实现在吊装过程中,吊架受力均衡,被吊装物不易发生倾斜。
[0015]较佳地,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均包括两对,所述上吊点分别位于两个横向并排设置的承载梁的两端与所述外框的连接位置,和/或所述下吊点分别位于两个纵向并排设置的承载梁的两端与所述外框的连接位置。
[0016]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两对上吊点和/或两对下吊点,两对下吊点分别对应被吊装物的两侧,两对上吊点对应一台吊装设备;两对下吊点分别对应两根并排设置的承载梁,四个下吊点形成一个四边形,两对上吊点分别对应另外两根并排设置的承载梁,四个上吊点形成另一个四边形;且对应上吊点的承载梁与对应下吊点的承载梁沿不同的方向设置,使得吊架上的上吊点和下吊点分散,上吊点和下吊点分散使得吊架受到的外力分散,改善吊架的受力情况。
[0017]较佳地,对应所述下吊点的两个所述纵向并排设置的承载梁之间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加强梁。
[0018]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对应下吊点的两个纵向承载梁之间设置加强梁,加强梁与两个纵向承载梁连接,且加强梁设置在横向,与承载梁的方向相对立。横向布置的加强梁与纵向承载梁连接,可提高单根纵向承载梁的抗弯能力;同时加强梁布置在两个并排的纵向承载梁之间,可提高吊架整体的抗弯能力和稳定性。
[0019]较佳地,所述上吊点和/或下吊点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框架本体上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吊装的吊装孔。
[0020]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吊装孔便于牵拉件与吊架连接。设置连接板,便于将连接孔设置在连接板上,无需将连接孔设置在吊架的梁上而造成梁的强度削弱,保证吊架整体的
强度。同时,由于连接板是在框架本体下方并具有一定长度,因此在吊装时,可将被吊装物限制在各连接板之间,使得连接板对被吊装物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避免被吊装物在吊装过程中晃动,提高吊装稳定性。
[0021]较佳地,所述下吊点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板面与所述连接板的板面连接,且所述加强板的端面与所述框架本体连接,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内侧。
[0022]在本技术方案中,加强板与连接板的板面连接,起到增强连接板的作用,可提高连接板的抗变形能力。通常在吊装过程中,连接板与被吊装物之间隔着钢丝绳或绑带等物体,被吊装物容易相对吊架晃动;下吊点成对设置,下吊点对应的连接板也是成对设置,且连接板内侧设置加强板,加强板可以卡住被吊装物的两侧,起到对被吊装物限位,避免被吊装物相对吊架晃动的作用;同时加强板的设置相对连接板直接对被吊装物限位,可避免干涉钢丝绳等牵拉件而影响吊装或者磨损牵拉件。
[0023]较佳地,所述加强板延伸至所述吊装孔处并避开所述吊装孔,其中,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包括框架本体、若干上吊点以及若干下吊点,其中,所述上吊点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上端,用于与吊装设备连接,所述下吊点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下端,用于与被吊装物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下吊点分别分布于所述框架本体的边缘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外框以及连接于所述外框的承载梁,其中,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连接在所述外框上,且所述承载梁与所述外框的连接位置与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的位置对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分为若干对,每一对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中的两个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梁的两端与所述外框的连接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上吊点的所述承载梁与对应所述下吊点的所述承载梁互相交叉连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点和/或所述下吊点均包括两对,所述上吊点分别位于两个横向并排设置的承载梁的两端与所述外框的连接位置,和/或所述下吊点分别位于两个纵向并排设置的承载梁的两端与所述外框的连接位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下吊点的两个所述纵向并排设置的承载梁之间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加强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廖海博陈新雨郭维娟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