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柔性多路探测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0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多路探测电极。包括正面绝缘层、背面绝缘层以及夹在两绝缘层之间的铜箔。正面绝缘层与背面绝缘层形状相同,正面绝缘层上、下部各截去一段,使铜箔的上部和下部的一面裸露,铜箔形状为上部由若干偶数条铜箔导线和下部为相应的偶数条铜箔片组成,铜箔片的裸露处及其绝缘层四周涂有导电粘胶,铜箔下部的铜箔片裸露处黏附在生物体表面,将柔性多路探测电极的电极黏附在生物体的多个部位,并在一个具有较大导电面积、固定在生物体体表的参考电极的配合之下,可以连续而快捷地测量生物体在电极所黏附位置的阻抗、电阻。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适合于同时检测五个手指的两个侧面的电阻或者阻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柔性多路探测电极
技术介绍
测量生物阻抗、电阻或电位都需要使用电极,为了形成回路,电极通常有两个,其中一个导电面积较大,固定在生物体体表某处,常称作参考电极,另一个放置在需要测量的部位,常称作探测电极。技术多通道点阵电极探头ZL93209358.2描述了一种点阵式排列的多路电极,但是对于同时检测五个手指的同一部位电阻或者阻抗,该电极并不适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多路探测电极,它由正面绝缘层、背面绝缘层以及两者之间的铜箔组成。将柔性多路探测电极的电极黏附在生物体的多个部位,可以连续而快捷地测量生物体在电极所黏附位置的阻抗、电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正面绝缘层、背面绝缘层以及夹在两绝缘层之间的铜箔。正面绝缘层与背面绝缘层形状相同,正面绝缘层上、下部各截去一段,使铜箔的上部和下部的一面裸露,铜箔形状为上部由若干偶数条铜箔导线和下部为相应的偶数条铜箔片组成,铜箔片的裸露处及其绝缘层四周涂有导电粘胶,铜箔下部的铜箔片裸露处黏附在生物体表面,铜箔上部的裸露处与一个接线座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它适合于同时检测多个部位的生物阻抗或者电阻;电极是由柔性线路板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弯曲性能,加上导电粘胶的作用使得其可以随生物体表的形状黏附在生物体表面。将柔性多路探测电极的电极黏附在生物体的多个部位,并在一个具有较大导电面积、固定在生物体体表的参考电极的配合之下,可以连续而快捷地测量生物体在电极所黏附位置的阻抗、电阻。本专利技术特别适合于同时检测五个手指的两个侧面的电阻或者阻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背面绝缘层的示意图;图4是正面绝缘层的示意图; 图5是利用本专利技术在检测五个手指两个侧面的电阻或者阻抗时的示意图。图中1、背面绝缘层,2、铜箔,3、正面绝缘层,4、手指,a、正面绝缘层上部截去段,b、正面绝缘层下部截去段。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包括正面绝缘层3、背面绝缘层1以及夹在两绝缘层之间的铜箔2。正面绝缘层3与背面绝缘层1形状相同,正面绝缘层1上、下部a、b各截去一段,使铜箔2的上部a和下部b的一面裸露,铜箔形状为上部a由若干偶数条铜箔导线和下部b为相应的偶数条铜箔片组成(图中为10条共5对,具体条数根据需要而定),铜箔片的裸露处及其绝缘层四周涂有导电粘胶,铜箔2下部b的铜箔片裸露处黏附在生物体表面,铜箔2上部a的裸露处与一个接线座连接。如图3所示的背面绝缘层1两端的长度要比图4所示的正面绝缘层3两端的长度要长一点。所述的绝缘层材料为聚酯或者聚酰亚胺。如图5所示,显示了利用本专利技术对五个手指的两个侧面同时检测的示意图。将与本申请人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0410015665.6号的参考电极固定在受测者身体表面并连接好相关的检测设备,将柔性多路探测电极的下部进行扭转,依靠其弹性以及表面的导电粘胶黏附在手指4的两侧。在柔性多路探测电极的上部连接一个接线座,将电极连接到相关的电路即可对5个手指两侧的阻抗或者电阻进行检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柔性多路探测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绝缘层(3)、背面绝缘层(1)以及夹在两绝缘层之间的铜箔(2);正面绝缘层(3)与背面绝缘层(1)形状相同,正面绝缘层(1)上、下部(a、b)各截去一段,使铜箔(2)的上部(a)和下部(b)的一面裸露,铜箔形状为上部(a)由若干偶数条铜箔导线和下部(b)为相应的偶数条铜箔片组成,铜箔片的裸露处及其绝缘层四周涂有导电粘胶,铜箔(2)下部(b)的铜箔片裸露处黏附在生物体表面,铜箔(2)上部(a)的裸露处与一个接线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多路探测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材料为聚酯或者聚酰亚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多路探测电极。包括正面绝缘层、背面绝缘层以及夹在两绝缘层之间的铜箔。正面绝缘层与背面绝缘层形状相同,正面绝缘层上、下部各截去一段,使铜箔的上部和下部的一面裸露,铜箔形状为上部由若干偶数条铜箔导线和下部为相应的偶数条铜箔片组成,铜箔片的裸露处及其绝缘层四周涂有导电粘胶,铜箔下部的铜箔片裸露处黏附在生物体表面,将柔性多路探测电极的电极黏附在生物体的多个部位,并在一个具有较大导电面积、固定在生物体体表的参考电极的配合之下,可以连续而快捷地测量生物体在电极所黏附位置的阻抗、电阻。本专利技术特别适合于同时检测五个手指的两个侧面的电阻或者阻抗。文档编号A61B5/053GK1732844SQ20051006067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8日专利技术者李江 申请人:浙江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柔性多路探测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绝缘层(3)、背面绝缘层(1)以及夹在两绝缘层之间的铜箔(2);正面绝缘层(3)与背面绝缘层(1)形状相同,正面绝缘层(1)上、下部(a、b)各截去一段,使铜箔(2)的上部(a)和下部(b)的一面裸露,铜箔形状为上部(a)由若干偶数条铜箔导线和下部(b)为相应的偶数条铜箔片组成,铜箔片的裸露处及其绝缘层四周涂有导电粘胶,铜箔(2)下部(b)的铜箔片裸露处黏附在生物体表面,铜箔(2)上部(a)的裸露处与一个接线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