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88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其包括浮岛体、设置于所述浮岛体上的人工湿地层和设置于所述人工湿地层上的湿地植物层,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浮岛体上的微生物净化机构,所述微生物净化机构包括微生物投料和用于将所述微生物投料投放至水体的添加组件。本申请具有减小净化微污染河道时微生物投料频次进而降低人力使用的效果。物投料频次进而降低人力使用的效果。物投料频次进而降低人力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污染水体净化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河道生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雨水夹带着地表污染物质汇入河流、湖泊,包括不合理地向河流排污等都会引起水体的污染。
[0003]微生物净化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用于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方法,通过向水体中直接投放微生物固体或液体制剂等微生物投料,对水体中的污染进行分解,具有绿色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通过微生物净化法对微污染的河道进行生物净化时,由于一些河道中水体的流动性较高,使得微生物投料易随水流迅速流走,且不易于微生物投料自身的增殖,进而使得污染水体处的微生物投料浓度降低,加之微生物投料自身的时效性,使得微生物投料的投加频次增大,增加了人力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净化微污染河道时微生物投料频次较高增加人力使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包括浮岛体、设置于所述浮岛体上的人工湿地层和设置于所述人工湿地层上的湿地植物层,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浮岛体上的微生物净化机构,所述微生物净化机构包括微生物投料和用于将所述微生物投料投放至水体的添加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湿地植物层通过人工湿地层设置于浮岛体上后,适宜湿地种植的植物根系发达,植物体和植物体根系能降低浮岛体周侧水流的流速,从而使得通过添加组件投放至浮岛体周侧的微生物投料随水流流走的时间增加,使得浮岛周侧能有较好的生物净化效果,降低了投放微生物投料的频率,进而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人力的使用;同时,水生植物也能够一定程度上降解水体中的氮和磷,种植于浮岛体上的湿地植物层使得浮岛体形成生态浮岛,也能对浮岛体周侧的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与微生物投料一起共同实现对微污染水体的多功能净化。
[0009]可选的,所述湿地植物层包括芦苇、水生美人蕉、灯心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芦苇、水生美人蕉和灯心草均能在潮湿环境生长且根系发达,易于在浮岛体中存活;同时通过湿地植物层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并实现对浮岛体周侧污染水体的净化。
[0011]可选的,所述人工湿地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种植层、砾石填料层和陶粒填料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层、砾石填料层和陶粒填料层为湿地植物层提供种植基础,同时种植层中植物生长环境中含有的微生物也能一定程度上净化浮岛体周侧的水体,进一步形成对微污染水体的组合净化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添加组件包括外筒和可拆设置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贯穿所述浮岛体,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微生物投料设置于所述内筒中。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微生物投料加入内筒中,微生物投料即可通过通孔进入浮岛体周围的水体和人工湿地层中,对浮岛体周侧的水体进行净化。
[0015]可选的,所述外筒上还设置有用于启闭所述外筒的密封盖。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完微生物投料后,通过密封盖密封外筒,进而尽可能避免外部杂物进入外筒和/或内筒导致通孔堵塞。
[0017]可选的,所述浮岛体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曝气装置能够提高浮岛体下方水体的溶氧量,适宜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投料的增殖。
[0019]可选的,所述浮岛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曝气装置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板向曝气装置供电,使得位于浮岛体下方的曝气装置能够长时间使用。
[0021]可选的,所述浮岛体浸没于水体的一端设置有人工水草层。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工水草为长条形,设置于浮岛体下方的人工水草层同样能够减缓浮岛体下方污染水体的流速,便于微生物的增殖,降低人工投放微生物投料的频率;同时,人工水草也可用于微生物挂膜,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空间,进一步增大浮岛体周侧水体内的微生物含量,提升对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湿地植物层通过人工湿地层设置于浮岛体上后,植物体和植物体根系能降低浮岛体周侧水流的流速,从而使得通过添加组件投放至浮岛体周侧的微生物投料随水流流走的时间增加,使得浮岛周侧能有较好的生物净化效果,降低了投放微生物投料的频率,进而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人力的使用;
[0025]2.水生植物也能够一定程度上降解水体中的氮和磷,种植于浮岛体上的湿地植物层使得浮岛体形成生态浮岛,也能对浮岛体周侧的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与微生物投料一起共同实现对微污染水体的多功能净化;
[0026]3.种植层、砾石填料层和陶粒填料层为湿地植物层提供种植基础,同时种植层中植物生长环境中含有的微生物也能一定程度上净化浮岛体周侧的水体,进一步形成对微污染水体的组合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用于展示人工湿地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用于展示内筒、外筒和密封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是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浮岛体;11、种植孔;2、人工湿地层;21、种植层;22、砾石填料层;23、陶粒填料层;3、湿地植物层;4、添加组件;41、外筒;42、内筒;43、通孔;44、密封盖;45、锁止结构;451、卡块;452、插槽;453、弧形槽;454、卡槽;46、把手;471、固定环;472、连接环;5、曝气装置;6、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参照图1和图2,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包括浮岛体1、设置于浮岛体1上的人工湿地层2、湿地植物层3和微生物净化机构;微生物净化机构包括用于净化污水的微生物投料和用于将微生物投料投放至水体的添加组件4,通过湿地植物层3、人工湿地层2和微生物投料共同对浮岛体1周侧的水体进行净化,同时通过植物层中的植物的发达根系降低浮岛体1周侧水体的流速,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投料的净化效果,降低了投放微生物投料的频率,减小人力的使用。
[0034]具体的,参照图2,浮岛体1为中空的框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人工湿地层2包括沿水底向水面的方向依次填埋于浮岛体1内的陶粒填料层23、砾石填料层22和种植层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岛体(1)、设置于所述浮岛体(1)上的人工湿地层(2)和设置于所述人工湿地层(2)上的湿地植物层(3),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浮岛体(1)上的微生物净化机构,所述微生物净化机构包括微生物投料和用于将所述微生物投料投放至水体的添加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植物层(3)包括芦苇、水生美人蕉、灯心草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层(2)包括依次设置的种植层(21)、砾石填料层(22)和陶粒填料层(23)。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多功能生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组件(4)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倩倩万翔高婕妤夏坤陈玉茹叶岛李启铭陈思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