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疏散水源的地下管网,包括设于城市硬质铺装场地下方的蓄水池和铺设于城市绿化地面及硬质路面下方的集渗水管网,所述硬质铺装场地设有硬质地面铺装,所述硬质地面铺装作为所述蓄水池的盖板,所述蓄水池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硬质地面铺装的万能支撑器,所述集渗水管网的管网出水口连接所述蓄水池,所述集渗水管网包括若干个平行的渗水管,所述渗水管的管壁上密布有内外贯穿的渗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快速疏散地面雨水径流,由于蓄水池在城市区域内提供了足够大的蓄水空间,降雨可以从城市硬质铺装场地直接流入蓄水池,或者从城市绿化地面及硬质路面渗入集渗水管网后流入蓄水池,可有效避免由于降雨造成的城市内积水或倒灌。的城市内积水或倒灌。的城市内积水或倒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疏散水源的地下管网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疏散水源的地下管网,属于城市排水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主要是通过下水道管口(雨水集水井)将地面雨水径流收集到地下输水管网中,再通过地下输水管网进行排放,当降雨量较大时,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通常难以满足快速疏散降雨的需求,容易在城市内形成倒灌和积水。另外,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通常只具有排水性能,即使具备一定的蓄水功能,也是将降水转移至指定的蓄水区域,干旱季节或高温季节的城市土地含水量和地下水难以得到补充,容易形成热岛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疏散水源的地下管网,既能够快速疏散降水形成的地面径流,又具有蓄水功能,能够对城市的土地含水量和地下水进行有效补充,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0004]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疏散水源的地下管网,包括设于城市硬质铺装场地下方的蓄水池和铺设于城市绿化地面及硬质路面下方的集渗水管网,地面设置的雨水集水井通过地下输送管道接入所述蓄水池或者连接所述渗水管,所述硬质铺装场地设有硬质地面铺装,所述硬质地面铺装作为所述蓄水池的盖板,所述蓄水池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硬质地面铺装的万能支撑器,所述集渗水管网的管网出水口连接所述蓄水池,所述集渗水管网包括若干个渗水管,所述渗水管的管壁上密布有内外贯穿的渗水孔。可以通过中间输送管道将蓄水池和渗水管连接成管网,管网设置可以依据现有技术,均衡各区域的集水、蓄水和排水能力,适应于海绵城市的要求。
[0005]优选的,所述集渗水管网的渗水管分组设置,同组渗水管包括一个独立设置的渗水管或者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渗水管,同组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渗水管通过连接管道连通。
[0006]所述渗水管水平设置或略带倾斜设置,渗水管的任一端口(内径)的下沿不高于另一端口的中心点,优选地,高位端口(两端口中较高的端口)的下沿不高于低位端口(两端口中较低的端口)下沿上方1/3直径(内径)的高度。
[0007]同组渗水管的高度相同,倾斜方向和角度相同。水平设置的管道的倾斜角度为零,可以将其任一端口视为高位端口或者视为低位端口。
[0008]同组渗水管连接的排水管(下游输送管道)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可以通过多个排水管连接至不同的下游蓄排水设施(含管道),排水管的排水水位高度高于相应渗水管的低位端口的下沿高度且低于相应渗水管的低位端口下沿上方1/2直径(内径)的高度,由此在保证所需排水能力的情形下使排水后渗水管内依然留有一定的水量,所述排水管的排水水位高度为水能够依靠自身重力通过排水管自动从渗水管持续流出的水位高度,由排水通道(排水管及相关连接结构)所有过流面最低点中的最高点高度确定,通常为排水管进口(排
水管与渗水管之间的连接口)的下沿高度。
[0009]优选的,不同的渗水管组之间通过组间连接管道相互连通,由此形成相应的管网。
[0010]所述渗水管通常水平设置,依据水流需要,可以略带倾斜,倾斜角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通常不大于8
°
。
[0011]优选的,同组的多个所述渗水管等间距分布(相邻的渗水管之间的间距相等,且不为零),或者零间距分布(相邻的渗水管的外壁贴紧接触)。
[0012]还可以采用上述两种铺设方式混合间隔铺设。
[0013]优选的,所述渗水管的外壁上包覆有土工布(透水土工布)。
[0014]优选的,所述渗水管为单壁波纹渗水管(管壁上密布有渗水孔的单壁波纹管)。
[0015]优选的,所述集渗水管网中的部分或全部渗水管铺设在沙层内。
[0016]优选的,所述沙层的下方铺设有砾石层。
[0017]优选的,所述沙层的上方铺设有土基层,所述土基层为压实的回填土层,形成不透水面层,所述土基层的上方铺设有种植土层,形成绿化地面(绿化草坪或绿化种植带),或者所述土基层的上方铺设有硬质路面(例如混凝土路面),形成人行或车行路面,所述硬质路面为不透水面层的一部分。
[0018]优选的,所述不透水面层设有若干个竖向贯穿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上端管口漏在所述不透水面层的表面,所述导水管的下端管口位于所述沙层内,地面径流/积水或所述种植土层下渗的水可以通过所述导水管直接流入所述沙层内,所述沙层内的积水可以渗入所述渗水管内。
[0019]所述导水管的下端管口可以包覆有透水土工布或丝网。
[0020]所述导水管的上端管口可以包覆有透水土工布或丝网。
[0021]当所述土基层的上方铺设硬质路面时,所述导水管的上端管口可以设有透水的盖子,所述盖子采用不锈钢、塑料等硬质材料,盖子顶面(或顶面的主体部分)呈网格状或分布有若干通孔,相对包裹土工布而言,这种盖子比土工布结实耐用,并可以更换,适应于人行路面。
[0022]可以依据使用场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导水管上端管口的过滤和保护方式。
[0023]优选的,所述硬质地面铺装采用硬质地面铺装板。
[0024]优选的,所述硬质地面铺装板受所述万能支撑器的支撑位置至少包括其四角,除位于硬质地面铺装角部的硬质地面铺装板的外凸角外,相互邻接的多个硬质地面铺装板的相应角汇集在一起,并采用同一个万能支撑器同时支撑在汇集在一起的各硬质地面铺装板的角部的下面。
[0025]所述万能支撑器可以采用高度可调的万能支撑器。
[0026]优选的,所述硬质地面铺装上设有下水口,所述下水口设有呈格栅状或分布有若干通孔的下水口盖。
[0027]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门。
[0028]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可以接入用水设施、水库、景观水体或天然水体。
[0029]优选的,所述蓄水池内的池壁上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接入所述排水阀门的控制端。
[0030]可以依据现有技术设置配套的控制装置对所述排水阀门进行控制,亦可以通过配
套适宜的数据采集电路采集所述水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送入控制装置作为控制所述排水阀门工作的依据。
[0031]优选的,所述集渗水管网的管网出水口与所述蓄水池的池底之间留有间距。
[0032]所述渗水管的一端作为出水端(或称出水口,各所述渗水管的出水端构成所述集渗水管网的管网出水口),另一端封闭或不封闭,优选封闭。当所述渗水管的另一端(或称进水口)不封闭时,可以并联在一个进水管上,并通过所述进水管连接市政雨水排水管网或雨水集水井。
[0033]优选的,各所述渗水管的出口端的高度相同。
[0034]优选的,所述水位传感器在所述蓄水池的池壁上的设置高度不高于所述渗水管的管壁最高点的高度。
[0035]优选的,所述水位传感器在所述蓄水池的池壁上的设置高度不低于所述渗水管的管壁最低点的高度。
[003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7]1)本技术可以快速疏散地面雨水径流,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疏散水源的地下管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城市硬质铺装场地下方的蓄水池和铺设于城市绿化地面及硬质路面下方的集渗水管网,地面设置的雨水集水井通过地下输送管道接入所述蓄水池或者连接所述渗水管,所述硬质铺装场地设有硬质地面铺装,所述硬质地面铺装作为所述蓄水池的盖板,所述蓄水池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硬质地面铺装的万能支撑器,所述集渗水管网的管网出水口连接所述蓄水池,所述集渗水管网包括若干个渗水管,所述渗水管的管壁上密布有内外贯穿的渗水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疏散水源的地下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渗水管网的渗水管分组设置,同组渗水管包括一个独立设置的渗水管或者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渗水管,同组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渗水管通过连接管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疏散水源的地下管网,其特征在于同组的多个所述渗水管等间距分布,或者零间距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大磊,李敬民,封子秀,季军廷,舒健骅,王月容,马晓燕,冯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纪立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