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舵性能检测装置的限位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612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舵性能检测装置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转动杆、第一扭动臂、第二扭动臂、限位杆及限位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检测阻力矩加载条件下动舵面展开时间时对动舵面限位与否的结构,在动舵面折叠完毕状态下,动舵面倾斜布置在转动杆之上,转动第一扭动臂、第二扭动臂带着限位杆向上翻转,至限位杆抵压在动舵面上,将限位销插置在第二支撑臂的卡口中,完成对动舵面的限位,此时,动舵面倾斜穿过转动杆与限位杆之间;在需要消除对动舵面的限位时,使限位销自卡口中退出,转动第一扭动臂、第二扭动臂带着限位杆向下翻转,至限位杆位于动舵面的端部边缘之外即可;上述限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舵性能检测装置的限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器零部件检测
,具体指一种折叠舵展开时的性能检测装置的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飞行器上普遍采用折叠舵结构,以减小前期飞行阻力。在折叠舵的生产行业中,需要在出厂前对折叠舵的展开时间做相应检测,如果在对折叠舵施加了模拟飞行阻力前提下,折叠舵的展开时间符合要求,则代表产品合格。
[0003]在测试过程中,对折叠舵施加模拟飞行阻力之后,虽然会通过其自身的拔销对动舵面进行限位,但是,在折叠舵的动舵面蓄力之后、展开之前,由于动舵面上被施加了展开所需要的扭力矩,而该力矩非常大,如果拔销限位失败,则会产生很大的检测风险。
[0004]因此,提供一种专用于折叠舵展开时的性能检测装置的限位结构,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提高检测安全性的折叠舵性能检测装置的限位结构。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折叠舵性能检测装置的限位结构,折叠舵的定舵面支撑定位在一操作平台之上,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折叠舵的旁侧,包括:
[0008]第一支撑臂,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且对应折叠舵的第一端布置;
[0009]第二支撑臂,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且对应折叠舵的第二端布置;
[0010]转动杆,第一端能转动的穿过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下部,第二端能转动的穿过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下部;
[0011]第一扭动臂,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外侧且下端与转动杆的第一端相连接、随转动杆同步转动;
[0012]第二扭动臂,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外侧且下端与转动杆的第二端相连接、随转动杆同步转动;
[0013]限位杆,第一端与第一扭动臂的上部相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扭动臂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上部的外侧开有供限位杆卡入中从而对其进行限位的卡口;以及
[0014]限位销,能沿所述限位杆轴向往复移动地设于第二扭动臂的外侧,相应的,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侧部开有供限位销插入或退出的限位孔。
[0015]为了便于实现限位销的装配,所述第二扭动臂上开有沿限位杆轴向贯穿的装配孔,所述限位销通过一旋转结构可移动地设于该装配孔处。
[0016]优选地,所述的旋转结构包括螺栓及螺母,所述螺母固定在第二扭动臂的外侧壁上且螺孔对应装配孔布置,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于螺母中且开有沿轴向贯穿的穿孔,所述限位销穿过穿孔布置且外端与螺栓固定连接。通过旋转螺栓的方式带动限位销缓慢移动,有
利于提高操作稳定性。
[001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动杆与限位杆之间形成限位空间,在动舵面处于折叠状态下,动舵面被约束在限位空间中。
[0018]优选地,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对折叠舵的定舵面进行支撑定位的基座,所述限位空间位于基座的旁侧且低于基座的上表面。采用上述结构,对动舵面的限位位置进行约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动舵面的限位稳定性及安全性。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检测阻力矩加载条件下动舵面展开时间时对动舵面限位与否的结构,在动舵面折叠完毕状态下,动舵面倾斜布置在转动杆之上,转动第一扭动臂、第二扭动臂带着限位杆向上翻转,至限位杆抵压在动舵面上,将限位销插置在第二支撑臂的卡口中,完成对动舵面的限位,此时,动舵面倾斜穿过转动杆与限位杆之间;在需要消除对动舵面的限位时,使限位销自卡口中退出,转动第一扭动臂、第二扭动臂带着限位杆向下翻转,至限位杆位于动舵面的端部边缘之外即可;上述限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叠舵的结构示意图(折叠状态);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叠舵的结构示意图(展开状态);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叠舵处于待检测状态下与限位结构的配合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结构的限位状态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的部分分解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结构的解除限位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本实施例的性能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折叠舵在恒定阻力矩加载条件下的展开时间,本实施例的限位结构用于对蓄力状态下的动舵面进行辅助限位。
[0029]为了进行更清楚的描述,以下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折叠舵及相应结构做大致介绍。如图1、2,示出了一种内置展开动力源的折叠舵结构,其包括与飞行器直接连接固定的定舵面001及可沿转轴旋转的动舵面002,二者相互运动主要通过转动套内部设置的扭力矩蓄存结构驱动,该扭力矩蓄存结构的端部设有供动力轴插入其中、对其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扭力矩施加的操作口d,在动舵面001从展开状态被驱动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扭力矩蓄存结构自动完成对动舵面001展开所需要的扭力矩的加载。具体的,定舵面001与动舵面002转动连接,定舵面001的上端具有部分转动套a,动舵面002的下端具有部分转动套b,转动套a与转动套b间隔对接且位于同一转动轴线上,扭力矩蓄存结构设于转动套a、转动套b中,扭力矩蓄存结构具有一能相对于转动套a转动而与转动套b固定在一起随转动套b同步转动的驱动套c。在动舵面002从展开状态被驱动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扭力矩蓄存结构自动完成对动舵面002展开所需扭力矩的蓄存,即驱动套c保持有驱动转动套b相对于转动套a向动舵面002展开方向的转动趋势。
[0030]在检测展开时间过程中,会先通过一力矩施加机构模拟出始终施加在驱动套c上的阻力矩,且该阻力矩与驱动套c因动舵面002折叠而续存其中的扭力矩方向相反。上述性能检测装置具有操作平台3,该操作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折叠舵的基座4,折叠舵的定舵面001通过螺栓定位在基座4的上表面上。
[0031]如图3~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包括第一支撑臂51、第二支撑臂52、转动杆53、第一扭动臂54、第二扭动臂55、限位杆56及限位销57。
[0032]其中,第一支撑臂51设于操作平台3上且对应基座4的第一端布置;第二支撑臂52设于操作平台3上且对应基座4的第二端布置。
[0033]转动杆53的第一端能转动的穿过第一支撑臂51的下部,第二端能转动的穿过第二支撑臂52的下部。第一扭动臂54设于第一支撑臂51的外侧且下端与转动杆53的第一端相连接、随转动杆53同步转动;第二扭动臂55设于第二支撑臂52的外侧且下端与转动杆53的第二端相连接、随转动杆53同步转动。
[0034]限位杆56第一端与第一扭动臂54的上部相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扭动臂55的上部相连接;第二支撑臂52上部的外侧开有供限位杆56卡入中从而对其进行限位的卡口521;限位销57能沿限位杆56轴向往复移动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舵性能检测装置的限位结构,折叠舵的定舵面(001)支撑定位在一操作平台(3)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折叠舵的旁侧,包括:第一支撑臂(51),设于所述操作平台(3)上且对应折叠舵的第一端布置;第二支撑臂(52),设于所述操作平台(3)上且对应折叠舵的第二端布置;转动杆(53),第一端能转动的穿过所述第一支撑臂(51)的下部,第二端能转动的穿过所述第二支撑臂(52)的下部;第一扭动臂(54),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51)的外侧且下端与转动杆(53)的第一端相连接、随转动杆(53)同步转动;第二扭动臂(55),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臂(52)的外侧且下端与转动杆(53)的第二端相连接、随转动杆(53)同步转动;限位杆(56),第一端与第一扭动臂(54)的上部相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扭动臂(55)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52)上部的外侧开有供限位杆(56)卡入中从而对其进行限位的卡口(521);以及限位销(57),能沿所述限位杆(56)轴向往复移动地设于第二扭动臂(55)的外侧,相应的,所述第二支撑臂(52)的侧部开有供限位销(57)插入或退出的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尧瑶赵敏李懿烜余林峰葛秦吾牛浩王宁龙张健诸梦醒杜向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科祥龙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