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面与外墙节点,包括若干第一连接体,相邻所述第一连接体固定连接设置,并且组成第一面,还包括若干第二连接体,相邻所述第二连接体固定连接设置,并且组成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垂直;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填充腔体和第一覆盖腔体,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填充腔体和第二覆盖腔体;两相邻第一连接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覆盖腔体与第二覆盖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体在安装前已经将第一覆盖腔体与第一填充腔体组装成型,第二连接体在安装前已经将第二覆盖腔体与第一填充腔体组装成型,其中第一连接体作为基面,第二连接体作为外墙,并且通过该节点连接成一个整体。节点连接成一个整体。节点连接成一个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面与外墙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轻钢房
,具体地说,涉及拆装方便的轻钢房基面与外墙的节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轻钢墙体结构体系,由轻钢密肋梁柱及符合维护结构共同受力,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卓越,施工周期短,保温效果好,是新型的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结构体系。由于轻钢腔体结构的诸多优点,轻钢房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由于现有的轻钢房需要现场搭建,所以需要大量的安装工人到建筑工地。工人到施工现场往返浪费较多时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专利技术一种框架式轻钢房基面与外墙节点的连接方式。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面与外墙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第一连接体,相邻所述第一连接体固定连接设置,并且组成第一面,还包括若干第二连接体,相邻所述第二连接体固定连接设置,并且组成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垂直;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第一填充腔体和第一覆盖腔体,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第二填充腔体和第二覆盖腔体;两相邻第一连接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覆盖腔体与第二覆盖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两面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为第一覆盖腔体,第三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为第一填充腔体。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之间的外缘设置有第一护板,第三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相邻两第一护板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块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护板上,第二限位块固定设置在另一个第一护板上。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相邻两第一护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余同件和第二余同件,所述第一余同和第二余同件分别设置在相邻两第一护板上,第一余同和第二余同件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体在安装前已经将第一覆盖腔体与第一填充腔体组装成型,第二连接体在安装前已经将第二覆盖腔体与第一填充腔体组装成型,其中第一连接体作为基面,第二连接体作为外墙,并且通过该节点连接成一个整体。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基面与外墙节点的剖视图。
[0012]图2是第一连接体的局部剖视图。
[0013]图3是第二连接体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4是第一连接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
[0016]如图1
‑
4所示,基面与外墙节点,包括若干第一连接体101,相邻所述第一连接体101固定连接设置,并且组成第一面101a,还包括若干第二连接体102,相邻所述第二连接体102固定连接设置,并且组成第二面102a,所述第一面101a与第二面102a垂直;所述第一连接体101包括第一填充腔体103和第一覆盖腔体104,所述第二连接体102包括第二填充腔体105和第二覆盖腔体106;两相邻第一连接体10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7,第一覆盖腔体104与第二覆盖腔体106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08。轻钢房建设过程中,基面与外墙是整个轻钢房的基础。若要搭建一个轻钢房,基面与外墙是连接的基础,本技术方案就是一种将模块化的第一连接体101依次连接组成第一面101a,然后用模块化的第二连接体102依次连接组成与第一面101a垂直的第二面102a最终形成基面与外墙。其中第一连接体101不光包括第一面101a还包括保温、隔热的第一填充腔体103和用于连接相邻第一连接体101的第一覆盖腔体104,并且在第一填充腔体103和第一覆盖腔体104之间还设置有防水膜,避免地面的水气进入轻钢房内部,危害内部居住人的安全,防止潮湿的空气对轻钢房的腐蚀,第一覆盖腔体104内设置有连接相邻第一连接体101的第一连接件107。其中第二连接体102包括保温、隔热的第二填充腔体105和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体101与第二连接体102的第二覆盖腔体106,第二填充腔体105与第二覆盖腔体106之间还设置有防水膜,避免外部潮湿空气进入轻钢房内部。第二覆盖腔体106与第一覆盖腔体104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108连接。第一填充腔体103与第二填充腔体105内可以填充多种保温、隔热材料,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填充腔体103与第二填充腔体105内填充了石墨聚苯材料。
[0017]第一连接体101包括第一填充腔体103和第一覆盖腔体104,组成第一填充腔体103和第一覆盖腔体104有多种方式,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是,第一连接体101包括第一连接板109和第二连接板110,所述第一连接板109和第二连接板110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板111,第一连接板109和第三连接板111之间为第一覆盖腔体104,第三连接板111与第二连接板110之间为第一填充腔体103。第一填充腔体103和第一覆盖腔体104是通过平行的第一连接板109、第二连接板110、第三连接板111分隔而成的。其中第一连接板109和第三连接板111之间为第一覆盖腔体104,第三连接板111与第二连接板110之间为第一填充腔体103。
[0018]由于第一填充腔体103和第一覆盖腔体104之间还设置有防水膜,防水膜设置在第三连接板111远离第一连接板109的一面,防水膜需要进行固定。
[0019]所述第一连接板109与第三连接板111之间的外缘设置有第一护板112,第三连接板111与第二连接板110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13。第一支撑板113设置在第三连接板111与第二连接板110之间可以对防水膜进行固定,并且对第三连接板111进行支撑。
[0020]第二连接体102是靠重力堆叠在一起就可以拼接成第二面102a,第一连接体101一
旦底部不平整,无法组成第一面101a,为了保证第一面101a的平面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是,相邻两第一护板112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块107a、第二限位块107b、第三限位块107c,所述第一限位块107a与第三限位块107c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护板112上,第二限位块107b固定设置在另一个第一护板112上,所述第二限位块107b插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块107a与第三限位块107c之间。将第二限位块107b插在第一限位块107a与第三限位块107c之间,此时保证了相邻第一连接体101之间充分连接成一个整体,又保证了第一面101a更加平整。
[0021]相邻两第一护板1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7,所述第一连接件107包括第一余同件114a和第二余同件114b,所述第一余同114a和第二余同件1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面与外墙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第一连接体(101),相邻所述第一连接体(101)固定连接设置,并且组成第一面(101a),还包括若干第二连接体(102),相邻所述第二连接体(102)固定连接设置,并且组成第二面(102a),所述第一面(101a)与第二面(102a)垂直;所述第一连接体(101)包括第一填充腔体(103)和第一覆盖腔体(104),所述第二连接体(102)包括第二填充腔体(105)和第二覆盖腔体(106);两相邻第一连接体(10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7),第一覆盖腔体(104)与第二覆盖腔体(106)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面与外墙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09)和第二连接板(110),所述第一连接板(109)和第二连接板(110)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连接板(111),第一连接板(109)和第三连接板(111)之间为第一覆盖腔体(104),第三连接板(111)与第二连接板(110)之间为第一填充腔体(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焕林,刘晓超,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泰来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