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圈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923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低圈梁结构,主要是为了增强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和外墙圈梁的整体闭合性。包括上部外加圈梁、下部外加圈梁、外加构造柱;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下部外加圈梁通过外加构造柱进行连接,并沿楼四周形成整体闭合;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和外加构造柱通过L型连接筋、圈梁纵向钢筋、构造柱主筋、构造柱箍筋、圈梁箍筋整体浇筑在一起;所述的下部外加圈梁和外加构造柱通过L型连接筋、圈梁纵向钢筋、构造柱主筋、构造柱箍筋、圈梁箍筋整体浇筑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圈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低圈梁结构,属于既有建筑综合改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砌体结构房屋是我国既有建筑中的主要结构形式,约占民用建筑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然而,由于砌体结构的基本材料及连接方式决定了结构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抗震性能差等缺点,在历次地震中震害都比较严重。因此,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研究是当今结构工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砌体结构最常用的加固方法是外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及内横墙加钢拉杆的抗震加固方法,经过多次地震验证,此加固方法是安全可靠的,特别是抗结构倒塌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在抗震加固中常被采用。该加固方法虽然比较实用,但在实际工程中有些节点需要进行研究,本技术主要是针对高、低圈梁结构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低圈梁结构,主要是为了增强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和外墙圈梁的整体闭合性。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高、低圈梁结构,包括上部外加圈梁、下部外加圈梁、外加构造柱;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下部外加圈梁通过外加构造柱进行连接,并沿楼四周形成整体闭合;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和外加构造柱通过L型连接筋、圈梁纵向钢筋、构造柱主筋、构造柱箍筋、圈梁箍筋整体浇筑在一起;所述的下部外加圈梁和外加构造柱通过L型连接筋、圈梁纵向钢筋、构造柱主筋、构造柱箍筋、圈梁箍筋整体浇筑在一起。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下部外加圈梁、外加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5。/>[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圈梁纵向钢筋为4φ12的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构造柱主筋为4φ12的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L型连接筋为4φ12的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L型连接筋在外加构造柱内的搭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圈梁箍筋、构造柱箍筋均为φ6@100的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与下部外加圈梁的间距H不大于600mm。上部外加圈梁与下部外加圈梁连接处上、下500mm范围内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宜大于100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与下部外加圈梁截面高度不小于180mm,宽度不小于 12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截面尺寸厚度同外加圈梁截面尺寸高度180mm,宽度为 240mm。
[0015]上述一种高、低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0016]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钢筋下料。
[0017]步骤二:施工前先清除墙面的酥碱、油污或饰面层,并对待施工的墙面进行抹面补强。
[0018]步骤三:上部外加圈梁、下部外加圈梁、外加构造柱浇筑前进行圈梁纵向钢筋、圈梁箍筋、 L型连接筋、构造柱主筋、构造柱箍筋的布置,并进行模板支护。
[0019]步骤四:检查合格后,对上部外加圈梁、下部外加圈梁、外加构造柱进行混凝土整体浇筑。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上部外加圈梁、下部外加圈梁、外加构造柱进行整体浇筑,使上部外加圈梁、下部外加圈梁通过外加构造柱进行连接,并沿楼四周形成整体闭合,结构互相可靠拉接,保证共同受力,防止各层刚度突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高、低圈梁结构做法平面示意图。
[0023]图中,1:上部外加圈梁;2:下部外加圈梁;3:外加构造柱;4:圈梁纵向钢筋;5:圈梁箍筋;6:L型连接筋;7:构造柱主筋;8:构造柱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一种高、低圈梁结构,参见图1所示,包括上部外加圈梁1、下部外加圈梁2、外加构造柱3;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1、下部外加圈梁2通过外加构造柱3进行连接,并沿楼四周形成整体闭合;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1和外加构造柱3通过L型连接筋6、圈梁纵向钢筋4、构造柱主筋7、构造柱箍筋8、圈梁箍筋5整体浇筑在一起;所述的下部外加圈梁2和外加构造柱 3通过L型连接筋6、圈梁纵向钢筋4、构造柱主筋7、构造柱箍筋8、圈梁箍筋5整体浇筑在一起。
[0025]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1、下部外加圈梁2、外加构造柱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5。
[0026]进一步地,所述的圈梁纵向钢筋4为4φ12的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
[0027]进一步地,所述的构造柱主筋7为4φ12的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
[0028]进一步地,所述的L型连接筋6为4φ12的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
[0029]进一步地,所述的L型连接筋6在外加构造柱3内的搭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0030]进一步地,所述的圈梁箍筋5、构造柱箍筋8均为φ6@100的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
[0031]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1与下部外加圈梁2的间距H不大于600mm。上部外加圈梁1与下部外加圈梁2连接处上、下500mm范围内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宜大于100mm。
[0032]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1与下部外加圈梁2截面高度不小于180mm,宽度不小于120mm。
[0033]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3截面尺寸厚度同上部外加圈梁1和下部外加圈梁2截面尺寸高度180mm,宽度为240mm。
[0034]上述一种高、低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0035]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钢筋下料。
[0036]步骤二:施工前先清除墙面的酥碱、油污或饰面层,并对待施工的墙面进行抹面补强。
[0037]步骤三:上部外加圈梁1、下部外加圈梁2、外加构造柱3浇筑前进行圈梁纵向钢筋4、圈梁箍筋5、L型连接筋6、构造柱主筋7、构造柱箍筋8的布置,并进行模板支护。
[0038]步骤四:检查合格后,对上部外加圈梁1、下部外加圈梁2、外加构造柱3进行混凝土整体浇筑。
[0039]以上是本技术的一典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不限于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外加圈梁(1)、下部外加圈梁(2)、外加构造柱(3);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1)、下部外加圈梁(2)通过外加构造柱(3)进行连接,并沿楼四周形成整体闭合;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1)和外加构造柱(3)通过L型连接筋(6)、圈梁纵向钢筋(4)、构造柱主筋(7)、构造柱箍筋(8)、圈梁箍筋(5)整体浇筑在一起;所述的下部外加圈梁(2)和外加构造柱(3)通过L型连接筋(6)、圈梁纵向钢筋(4)、构造柱主筋(7)、构造柱箍筋(8)、圈梁箍筋(5)整体浇筑在一起;所述的上部外加圈梁(1)、下部外加圈梁(2)、外加构造柱(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圈梁纵向钢筋(4)为4φ12的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造柱主筋(7)为4φ12的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圈梁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有鞠树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筑福国际抗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