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和易专利>正文

压料机构及自动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918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料机构,其用于压抵待印物件,压料机构包含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以及至少一第一线体。第二组件与第一组件间隔排列。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一端连接于第一组件且另一端连接第二组件。其中,待印物件动态传输至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的下方,以受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拘束。借此有效防止待印物件翘曲。借此有效防止待印物件翘曲。借此有效防止待印物件翘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料机构及自动印刷机


[0001]本技术有关一种压料机构及印刷机,且尤其是有关一种在动态传输时限制平面物件翘曲的压料机构及自动印刷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制鞋业中,一般拉帮式制鞋(或称加州式)会在鞋中底布上印制标记线,后续使用针车与鞋面结合后,装入鞋楦进行后续工程。现有的标记线采用人工网板印刷,故需设置不同尺寸网板对应不同尺寸的鞋中底布,因此,除网版的成本外,也需人力成本,制造成本较高。
[0003]为了减少成本,目前有部分业者导入自动印刷机,利用输送带将鞋中底布传至印刷模块下以进行印刷。然而,鞋中底布为平面物件而容易翘曲,进而导致成品的不良。除鞋中底布外,大多数待印的平面物件也有类似的翘曲问题,因此,如何避免此类的平面物件在自动传输及打印时受到翘曲影响,遂成相关业者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料机构及自动印刷机,通过结构配置,可以有效压抵待印物件,避免待印物件翘曲。
[0005]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压料机构,其用于压抵待印物件,压料机构包含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以及至少一第一线体。第二组件与第一组件间隔排列。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一端连接于第一组件且另一端连接第二组件。其中,待印物件动态传输至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的下方,以受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拘束。
[0006]借此,可使第一线体在不伤害待印物件的情况拘束待印物件,而能达到有效防止翘曲的功效。
[0007]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压料机构,其中,第一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一升降件,第二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二升降件,第一升降件与第二升降件中至少一者作动,以使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下降并压向待印物件。
[0008]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压料机构,其中,第一组件可包含至少一第一压抵件及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连接前述至少一第一升降件且受前述至少一第一升降件带动升降,前述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限位于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第二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二压抵件及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连接前述至少一第二升降件且受前述至少一第二升降件带动升降,前述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限位于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的前述端连接前述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且前述另一端连接前述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
[0009]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压料机构,其中,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可具有圆盘结构且包含二第一凸缘,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的二第一凸缘之间夹第一环形轨道,第一组件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凸销设置于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前述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连接于前
述至少一第一凸销的前侧;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具有圆盘结构且包含二第二凸缘,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的二第二凸缘之间夹第二环形轨道,第二组件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凸销设置于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前述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连接于前述至少一第二凸销的后侧;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的前述端绕过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的第一环形轨道的一部分后连接于前述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的前述另一端绕过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的第二环形轨道的一部分后连接于前述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
[0010]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动印刷机,其用以在待印物件上进行打印,自动印刷机包含机座、输送带、压料机构以及打印模块。输送带设置于机座且用以传送待印物件,压料机构设置于机座且包含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以及至少一第一线体。第一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一压抵件,第二组件与第一组件间隔排列且包含至少一第二压抵件。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一端连接于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且另一端连接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打印模块设置于机座且用以在待印物件上打印预设图案。其中,待印物件受输送带传至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的下方,以受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拘束。
[0011]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动印刷机,其中,第一组件包含二第一升降件,二第一升降件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二侧,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连接二第一升降件且受二第一升降件带动升降;第二组件包含二第二升降件,二第二升降件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二侧,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连接二第二升降件且受二第二升降件带动升降,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中至少一者作动,以使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下降并压向待印物件。
[0012]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动印刷机,其中,第一组件可包含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前述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限位于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第二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前述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限位于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的前述端连接前述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且前述另一端连接前述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
[0013]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动印刷机,其中,第一组件可还包含第一轮轴,第一轮轴连接于二第一升降件之间,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具有圆盘结构,前述至少一第一压抵件的数量为三且间隔穿设于第一轮轴;第二组件还包含第二轮轴,第二轮轴连接于二第二升降件之间,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具有圆盘结构,前述至少一第二压抵件的数量为三且间隔穿设于第二轮轴;前述至少一第一线体的数量为三,各第一线体连接于各第一压抵件与各第二压抵件之间。
[0014]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动印刷机,其中,压料机构可还包含第三组件、第四组件以及至少一第二线体。第三组件与第二组件间隔排列,第三组件包含二第三升降件及至少一第三压抵件,二第三升降件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二侧,前述至少一第三压抵件连接二第三升降件且受二第三升降件带动升降。第四组件与第三组件间隔排列,第四组件包含二第四升降件及至少一第四压抵件,二第四升降件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二侧,前述至少一第四压抵件连接二第四升降件且受二第四升降件带动升降。前述至少一第二线体一端连接于前述至少一第三压抵件且另一端连接前述至少一第四压抵件。
[0015]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动印刷机,可还包含影像辨识模块,其设置于机座且用以拍摄至少一影像,前述至少一影像包含待印物件。
[0016]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动印刷机,其中,影像辨识模块的拍摄范围位于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打印模块的打印范围位于第三组件与第四组件之间。
[0017]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自动印刷机,其中,各第一升降件及各第二升降件可具有电磁阀结构。
附图说明
[0018]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第1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印刷机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绘示图1第1实施例的自动印刷机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0020]图3绘示图1第1实施例的自动印刷机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绘示图1第1实施例的自动印刷机的第一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5绘示图1第1实施例的自动印刷机的第一压抵件至第四压抵与第一线体至第四线体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6绘示图1第1实施例的自动印刷机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第一线体与待印物件的剖面作动示意图;以及
[0024]图7绘示依照本技术第2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印刷机压料方法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料机构,用于压抵待印物件,其特征在于,该压料机构包含: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与该第一组件间隔排列;以及至少一第一线体,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组件且另一端连接该第二组件;其中,该待印物件动态传输至该至少一第一线体的下方,以受该至少一第一线体拘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料机构,其中,该第一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一升降件,该第二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二升降件,该第一升降件与该第二升降件中至少一者作动,以使该至少一第一线体下降并压向该待印物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料机构,其中,该第一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一压抵件及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该至少一第一压抵件连接该至少一第一升降件且受该至少一第一升降件带动升降,该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限位于该至少一第一压抵件,该第二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二压抵件及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该至少一第二压抵件连接该至少一第二升降件且受该至少一第二升降件带动升降,该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限位于该至少一第二压抵件,该至少一第一线体的该端连接该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且该另一端连接该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料机构,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压抵件具有圆盘结构且包含二第一凸缘,该至少一第一压抵件的二该第一凸缘之间夹第一环形轨道,该第一组件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凸销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一压抵件,该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连接于该至少一第一凸销的前侧;该至少一第二压抵件具有圆盘结构且包含二第二凸缘,该至少一第二压抵件的二该第二凸缘之间夹第二环形轨道,该第二组件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凸销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二压抵件,该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连接于该至少一第二凸销的后侧;该至少一第一线体的该端绕过该至少一第一压抵件的该第一环形轨道的一部分后连接于该至少一第一前端弹性件,该至少一第一线体的该另一端绕过该至少一第二压抵件的该第二环形轨道的一部分后连接于该至少一第二后端弹性件。5.一种自动印刷机,用以在待印物件上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印刷机包含:机座;输送带,设置于该机座且用以传送该待印物件;压料机构,设置于该机座且包含:第一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一压抵件;第二组件,与该第一组件间隔排列且包含至少一第二压抵件;及至少一第一线体,一端连接于该至少一第一压抵件且另一端连接该至少一第二压抵件;以及打印模块,设置于该机座且用以在该待印物件上打印预设图案;其中,该待印物件受该输送带传至该至少一第一线体的下方,以受该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和易杨士贤
申请(专利权)人:谢和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