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型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蓝牙耳机、充电线圈模块和智能手表壳体,所述智能手表壳体内部中央处设有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左右两侧的所述智能手表壳体内部分别设有充电线圈模块,所述智能手表壳体顶部表面左右两侧内凹形成容置蓝牙耳机的容纳槽,靠近所述容纳槽边缘处的所述智能手表壳体内部设有磁吸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合了蓝牙耳机与智能手表,不仅节约了适配器资源,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充电便携性以及可穿戴设备和无线耳机的充电效率,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型智能穿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穿戴设备
,具体为一种组合型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与手机配对的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无线蓝牙耳机等都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设备,作为独立设备,他们也足够小巧便携,但是当所有这些智能设备与手机共同互联应用的话,日常出门又要随身携带各自的充电器,又显得过于繁杂不够智能,所以这就需要一种将智能手表与蓝牙耳机结合起来的智能穿戴设备,既能有效减少耳机丢失又能通过智能手表给耳机充电,使出门不带耳机舱及充电器成为现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组合型智能穿戴设备,所述组合型智能穿戴设备具有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造价低廉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组合型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蓝牙耳机、充电线圈模块和智能手表壳体,所述智能手表壳体内部中央处设有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左右两侧的所述智能手表壳体内部分别设有充电线圈模块,所述智能手表壳体顶部表面左右两侧内凹形成容置蓝牙耳机的容纳槽,靠近所述容纳槽边缘处的所述智能手表壳体内部设有磁吸模块,当所述蓝牙耳机靠近所述智能手表时,所述磁吸模块与所述蓝牙耳机相互吸附形成固定结构,并嵌入在所述容纳槽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圈模块包括反馈单元、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发射线圈和功率驱动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反馈单元、开关单元以及功率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发射线圈分别与反馈单元、开关单元以及谐振电容电连接,所述功率驱动单元还与开关单元和谐振电容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中继线圈具有增强磁场功能,用于将接收器传输的电能整流滤波处理后传输至充电控制单元,已解决远距离传输,在耦合谐振时中继线圈对源级电流放大;
[0008]所述控制单元,其连接所述开关单元,对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其连接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用于将所述功率驱动单元传输的电能转化成符合蓝牙耳机充电标准的电能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
[0009]所述反馈单元,及时将发射线圈的电压和电流信息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
[0010]所述开关单元,其连接在所述发射线圈与功率驱动单元之间的充电电流传输线路中,用于连通或者切断所述充电电流传输线路;
[0011]所述谐振电容,实现瞬时间的增压。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充电电源,
并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控制,开关元件连通充电电流传输线路,并连通电池的充电回路,然后检测接入电流,并根据所述接入电流的大小确定智能手表和蓝牙耳机的充电时序。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在检测到接入电流大于等于智能手表和蓝牙耳机所需的充电电流之和时,控制所述智能手表和无线耳机一并充电;
[0014]所述控制单元在检测到所述接入电流小于智能手表和无线耳机所需的充电电流之和时,首先切断电池的充电回路,优先利用所述接入电流对智能手表充电;待所述智能手表充满电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切断所述充电电流传输线路,并连通电池的充电回路,对所述蓝牙耳机充电。
[0015]进一步地,在所述智能手表中设置有霍尔传感器,当所述磁吸模块与蓝牙耳机吸合后,所述霍尔传感器生成感应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检测出智能手表壳体上有蓝牙耳机设备插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磁吸模块为磁铁,在所述蓝牙耳机中设置有磁铁,所述智能手机壳体通过磁铁与蓝牙耳机的吸合。
[0017]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提手,所述提手用于取出蓝牙耳机。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整合了蓝牙耳机与智能手表,使其可作为整合设备可一起使用,又可作为独立设备单独使用,利用智能手表实现了耳机仓的功能,更加便携,减少了充电器的种类,也降低了丢失耳机的风险,无需为可穿戴设备单独配置适配器,不仅节约了适配器资源,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充电便携性以及可穿戴设备和无线耳机的充电效率,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充电线圈模块方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发射接收电路流程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升压电路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升压电路参考器件值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驱动控制整体电路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控制单元电路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的开关单元电路图;
[0027]图9为本技术的指示单元电路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的充电线圈电路图;
[0029]其中,1
‑
智能手表壳体,2
‑
充电线圈模块,3
‑
磁吸模块,4
‑
容纳槽,5
‑
智能手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
内。
[0032]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3]一种组合型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5、蓝牙耳机、充电线圈模块2和智能手表壳体1,所述智能手表壳体1内部中央处设有智能手表5,所述智能手表5左右两侧的所述智能手表壳体1内部分别设有充电线圈模块2,所述智能手表壳体1顶部表面左右两侧内凹形成容置蓝牙耳机的容纳槽4,靠近所述容纳槽4边缘处的所述智能手表壳体1内部设有磁吸模块3,当所述蓝牙耳机靠近所述智能手表5时,所述磁吸模块3与所述蓝牙耳机相互吸附形成固定结构,并嵌入在所述容纳槽4内。
[0034]具体而言,所述充电线圈模块2包括反馈单元、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发射线圈和功率驱动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反馈单元、开关单元以及功率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发射线圈分别与反馈单元、开关单元以及谐振电容电连接,所述功率驱动单元还与开关单元和谐振电容电连接。
[0035]具体而言,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中继线圈具有增强磁场功能,用于将接收器传输的电能整流滤波处理后传输至充电控制单元,已解决远距离传输,在耦合谐振时中继线圈对源级电流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手表(5)、蓝牙耳机、充电线圈模块(2)和智能手表壳体(1),所述智能手表壳体(1)内部中央处设有智能手表(5),所述智能手表(5)左右两侧的所述智能手表壳体(1)内部分别设有充电线圈模块(2),所述智能手表壳体(1)顶部表面左右两侧内凹形成容置蓝牙耳机的容纳槽(4),靠近所述容纳槽(4)边缘处的所述智能手表壳体(1)内部设有磁吸模块(3),当所述蓝牙耳机靠近所述智能手表(5)时,所述磁吸模块(3)与所述蓝牙耳机相互吸附形成固定结构,并嵌入在所述容纳槽(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模块(2)包括反馈单元、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发射线圈和功率驱动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反馈单元、开关单元以及功率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发射线圈分别与反馈单元、开关单元以及谐振电容电连接,所述功率驱动单元还与开关单元和谐振电容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型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的中继线圈具有增强磁场功能,用于将接收器传输的电能整流滤波处理后传输至充电控制单元,已解决远距离传输,在耦合谐振时中继线圈对源级电流放大;所述控制单元,其连接所述开关单元,对开关元件进行通断控制,其连接所述功率驱动单元,用于将所述功率驱动单元传输的电能转化成符合蓝牙耳机充电标准的电能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所述反馈单元,及时将发射线圈的电压和电流信息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其连接在所述发射线圈与功率驱动单元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晓萌,王立君,马凯,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友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