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用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808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用墙体,包括墙体主体,所述墙体主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和通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空心方形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块、卡槽、空心筒、转轴、空心方形块、弹簧、连接块、支撑柱、滑孔、磁块和铁块,其中,当使用者将支撑柱插入至卡槽内时,通过弹簧使支撑柱与卡槽紧密接触,并通过卡槽与支撑柱与墙板主体相互垂直,此时,通过支撑柱使使用者能直接将储物板或物品放置在该墙体上。置在该墙体上。置在该墙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用墙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用墙体。

技术介绍

[0002]墙体主要包括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墙承重结构建筑的墙体,承重与围护合一,骨架结构体系建筑墙体的作用是围护与分隔空间。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的能力。目前,当人们在将物品放置在墙体上时,通常需要先将放置板安装板墙体上,然后,通过放置板对放置物品进行支撑,但由于放置板与墙体之间的安装过程较为麻烦,进而不便于人们在墙体上安装放置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当人们在将物品放置在墙体上时,通常需要先将放置板安装板墙体上,然后,通过放置板对放置物品进行支撑,但由于放置板与墙体之间的安装过程较为麻烦,进而不便于人们在墙体上安装放置板,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用墙体。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用墙体,包括墙体主体,所述墙体主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和通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空心方形块,所述空心方形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空心筒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壁与连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孔的内壁与空心方形块的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磁块位于转轴的下方,所述空心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铁块,所述铁块的左侧与磁块的右侧接触。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滑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粘接有第一橡胶块,所述空心筒内壁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一橡胶块的表面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粘接有第二橡胶块。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所述第一空心块的内壁和第二空心块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弹力绳。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中心与转轴的轴线重合,且支撑柱的上下两端均为圆弧状。
[0010]优选的,所述空心筒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和第四凹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柱,所述弧形柱位于卡槽的上方。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块、卡槽、空心筒、转轴、空心方形块、弹簧、连接块、支撑柱、滑孔、磁块和铁块,其中,当使用者将支撑柱插入至卡槽内时,通过弹簧使支撑柱与卡槽紧密接触,并通过卡槽与支撑柱与墙板主体相互垂直,此时,通过支撑柱使使用者能直接将储物板或物品放置在该墙体上,同时,当磁块与铁块接触时,通过磁块对铁块的吸力,使支撑柱无法自由转动,进而当支撑柱与卡槽分离时,可通过磁块和铁块的配合,将支撑柱固定在空心筒内。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空心块、第二空心块和弹力绳,其中,当支撑柱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支撑柱使弹力绳拉伸,当支撑柱逆时针转动时,通过支撑柱拉伸后的弹力绳收缩,进而在将支撑柱从卡槽内移出后,通过弹力绳和弹簧的配合,使支撑柱自动的转至初始位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墙体主体的侧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支撑柱的正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固定块的左视图。
[0019]图中:1、墙体主体;2、通孔;3、固定块;4、卡槽;5、空心筒;6、转轴;7、空心方形块;8、弹簧;9、连接块;10、支撑柱;11、滑孔;12、磁块;13、铁块;14、第一凹槽;15、第一橡胶块;16、第二凹槽;17、第二橡胶块;18、第一空心块;19、第二空心块;20、弹力绳;21、第三凹槽;22、第四凹槽;23、弧形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实施例一:
[0023]参照图1

5,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用墙体,包括墙体主体1,墙体主体1的左侧开设有通孔2,通孔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左侧开设有卡槽4,固定块3的左侧和通孔2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空心筒5,空心筒5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表面套接有空心方形块7,空心方形块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8,弹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空心筒5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支撑柱10,支撑柱10的中心与转轴6的轴线重合,且支撑柱10的上下两端均为圆弧状,支撑柱10的内部开设有滑孔11,滑孔11的内壁与连接块9的表面固定连接,滑孔11的内壁与空心方形块7的表面接触,当支撑柱10插入至卡槽4内时,通过弹簧8使支撑柱10与卡槽4紧密接触,支撑柱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磁块12,磁块12位
于转轴6的下方,空心筒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铁块13,铁块13的左侧与磁块12的右侧接触,当磁块12与铁块13接触时,通过磁块12对铁块13的吸力,使支撑柱10无法自由转动,进而当支撑柱10与卡槽4分离时,可通过磁块12和铁块13的配合,将支撑柱10固定在空心筒5内。
[0024]实施例二:
[0025]参照图1

4,支撑柱10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4,第一凹槽14位于滑孔11的下方,第一凹槽14的内壁粘接有第一橡胶块15,通过第一橡胶块15使使用者在拉动支撑柱10时不会发生打滑,空心筒5内壁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一橡胶块15的表面接触,支撑柱10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6,第二凹槽16的内壁粘接有第二橡胶块17,通过第二橡胶块17使使用者在按压支撑柱10时不会发生打滑。
[0026]实施例三:
[0027]参照图1,支撑柱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18,固定块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19,第一空心块18的内壁和第二空心块19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弹力绳20,通过设置第一空心块18、第二空心块19和弹力绳20,其中,当支撑柱10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支撑柱10使弹力绳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用墙体,包括墙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主体(1)的左侧开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的左侧开设有卡槽(4),所述固定块(3)的左侧和通孔(2)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空心筒(5),所述空心筒(5)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表面套接有空心方形块(7),所述空心方形块(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空心筒(5)的内壁贴合设置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内部开设有滑孔(11),所述滑孔(11)的内壁与连接块(9)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孔(11)的内壁与空心方形块(7)的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柱(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磁块(12),所述磁块(12)位于转轴(6)的下方,所述空心筒(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铁块(13),所述铁块(13)的左侧与磁块(12)的右侧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建筑用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位于滑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