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冰浆/冷冻水二元真空蓄冷空调装置,属于空调蓄冷技术领域。包括分别与蓄冷池相连接的制冰回路、制冷回路和换热回路;蓄冷池下部连接有软化水源连接管;制冰回路为蓄冷池内制备冰浆,制冷回路为蓄冷池内制备冷冻水,蓄冷池储蓄冰浆与冷冻水;换热回路将蓄冷池内储蓄的冰浆与供冷末端连接管内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真空制冷罐制备冰浆及为冷水机提供冷却水,替代了传统的乙二醇机组制冰系统及冷却塔系统,大幅降低了传统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投资和运维成本。了传统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投资和运维成本。了传统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投资和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冰浆/冷冻水二元真空蓄冷空调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蓄冷
,涉及一种冰浆/冷冻水二元真空蓄冷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工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普及率逐年增长,电力消耗增长迅速,高峰电力紧张,高峰电力又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因此,如何转移高峰电力需求,“移峰填谷”,平衡电力供应,提高电能的有效利用,就成为当前许多国家重视解决的问题。采用“分时电价”政策以及某些鼓励性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使用离峰电力的积极性。这就使离峰蓄冷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目前最常用的蓄冷空调系统之一为配备乙二醇机组的冰蓄冷系统。冰蓄冷具有容量小、温差大的优点,能很好的节省输配投资和能耗。
[0003]但是冰蓄冷需要配备的乙二醇机组价格昂贵,乙二醇作为一种传统的载冷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提高了机组及输配系统的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蓄冷空调系统,尤其在高海拔的地区,投资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冰浆/冷冻水二元真空蓄冷空调装置。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冰浆/冷冻水二元真空蓄冷空调装置,包括分别与蓄冷池相连接的制冰回路、制冷回路和换热回路;
[0007]所述蓄冷池下部连接有软化水源连接管;
[0008]所述制冰回路包括真空制冷罐,所述蓄冷池底部与真空制冷罐的顶部之间设有水循环管,所述水循环管上安装有水循环泵和预冷装置,水循环管末端设有多个喷淋孔并伸入真空制冷罐上部;所述真空制冷罐顶部通过抽气管道与真空机相连接,真空制冷罐内压强保持在0.60
‑
0.82Kpa、温度保持在为0
‑
4℃;所述真空制冷罐底部与蓄冷池顶部通过冰浆输送管相连通,所述冰浆输送管上安装有冰浆泵;
[0009]所述制冷回路包括可提供冷源的冷水机,所述蓄冷池底部通过冷却水输送管与冷水机连通,所述冷水机的冷却回路还通过旁路冷却管伸入真空制冷罐内并位于水循环管喷淋孔之下、冰浆液面之上,旁路冷却管上安装有冷却泵;所述冷水机通过冷冻水回流管与所述蓄冷池顶部连通,所述冷冻水回流管上安装有冷冻泵;
[0010]所述换热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蓄冷池底部通过换热管、回水管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所述回水管还与所述冷却水输送管连通,所述换热管上安装有一次泵;
[0011]所述第一换热器还连接有供冷末端连接管,所述供冷末端连接管上安装有二次泵。
[0012]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制冷罐内由上到下依次分为喷淋层、分流层、冰浆层,且所述喷淋层与所述冰浆层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0cm,所述喷淋层与所述水循环管末端连通,所
述冰浆层与所述冰浆输送管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机电连接有真空压力开关,所述真空压力开关固定连接于所述真空制冷罐内侧壁。
[0014]进一步地,所述预冷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冷凝压缩机和预冷管,所述预冷管两端均与所述冷凝压缩机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制冷罐内在水循环管喷淋孔之下、冰浆液面之上安装有若干导流板,且旁路冷却管穿过导流板。
[0016]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管上的喷淋孔内安装有雾化喷头。
[0017]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制冷罐底部安装有机械搅拌器。
[0018]进一步地,所述回水管与所述冷却水输送管连接处安装有三通管。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0]1.本技术中通过制冰回路、制冷回路为蓄冷池内提供冷源,且制冷回路中的冷却管在真空制冷罐内也能够进行辅助换热,有助于充分利用真空制冷罐内的低温环境制备冷冻水,提高制冷效率;而且在高原地区,压强小,在真空制冷罐内抽真空时,能够降低真空机能耗,能够有效节约运行成本;同时第二换热器内流出的水会流入冷却水输送管内经冷水机制冷后再流入蓄冷池,不会破坏蓄冷池内的冰浆,有助于稳定输出冷源。
[0021]2.本技术采用的冰浆蓄冷与乙二醇机组采用的冰蓄冷相比,其换热流体均为水,供水、回水温差均为10℃,传统冰蓄冷机组由于其内部有效容积较小,在相同蓄冷密度(约40~50KW/m3)的情况下,体积仅为相同体积的冰浆蓄冷池的1/3,因此冰浆蓄冷的蓄冷能力更强;冰浆蓄冷运行简便,易于操作,放冷速度、大小可依需冷负荷而定,可即需即供,无时间延迟。传统冰蓄冷需溶冰,故放冷速度、大小受限制,需约30分钟的时间延迟才可正常供冷。采用冰浆蓄冷能很好的节省输配投资和能耗。同时不需要配备乙二醇机组降低了了机组及输配系统的投资与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蓄冷池;2、水循环管;3、水循环泵;4、第二换热器;5、冷凝压缩机;6、预冷管;7、真空制冷罐;71、喷淋层;711、水循环管末端;712、雾化喷头;72、分流层;73、冰浆层;8、冰浆输送管;9、冰浆泵;10、真空机;11、抽气管道;12、冷水机;13、冷却水输送管;14、冷冻水回流管;15、冷冻泵;16、旁路冷却管;17、冷却泵;18、第一换热器;19、换热管;20、一次泵;21、供冷末端连接管;22、二次泵;23、回水管;24、软化水源连接管;25、机械搅拌器;26、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25]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冰浆/冷冻水二元真空蓄冷空调装置,包括分别与蓄冷池1相连接的制冰回路、制冷回路和换热回路;
[0026]所述蓄冷池1下部连接有软化水源连接管24;
[0027]所述制冰回路包括真空制冷罐7,所述蓄冷池1底部与真空制冷罐7的顶部之间设有水循环管2,所述水循环管2上安装有水循环泵3和预冷装置,水循环管末端711设有多个喷淋孔并伸入真空制冷罐7上部;所述真空制冷罐7顶部通过抽气管道11与真空机10相连接,真空制冷罐7内压强保持在0.60
‑
0.82Kpa、温度保持在为0
‑
4℃;所述真空制冷罐7底部与蓄冷池1顶部通过冰浆输送管8相连通,所述冰浆输送管8上安装有冰浆泵9;
[0028]所述制冷回路包括可提供冷源的冷水机12,所述蓄冷池1底部通过冷却水输送管13与冷水机12连通,所述冷水机12的冷却回路还通过旁路冷却管16伸入真空制冷罐7内并位于水循环管2喷淋孔之下、冰浆液面之上,旁路冷却管16上安装有冷却泵17;所述冷水机12通过冷冻水回流管14与所述蓄冷池1顶部连通,所述冷冻水回流管14上安装有冷冻泵15;
[0029]所述换热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18,所述蓄冷池1底部通过换热管19、回水管23与第一换热器18相连通,所述回水管23还与所述冷却水输送管13连通,所述换热管19上安装有一次泵20;
[0030]所述第一换热器18还连接有供冷末端连接管21,所述供冷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浆/冷冻水二元真空蓄冷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蓄冷池(1)相连接的制冰回路、制冷回路和换热回路;所述蓄冷池(1)下部连接有软化水源连接管(24);所述制冰回路包括真空制冷罐(7),所述蓄冷池(1)底部与真空制冷罐(7)的顶部之间设有水循环管(2),所述水循环管(2)上安装有水循环泵(3)和预冷装置,水循环管末端(711)设有多个喷淋孔并伸入真空制冷罐(7)上部;所述真空制冷罐(7)顶部通过抽气管道(11)与真空机(10)相连接,真空制冷罐(7)内压强保持在0.60
‑
0.82Kpa、温度保持在为0
‑
4℃;所述真空制冷罐(7)底部与蓄冷池(1)顶部通过冰浆输送管(8)相连通,所述冰浆输送管(8)上安装有冰浆泵(9);所述制冷回路包括可提供冷源的冷水机(12),所述蓄冷池(1)底部通过冷却水输送管(13)与冷水机(12)连通,所述冷水机(12)的冷却回路还通过旁路冷却管(16)伸入真空制冷罐(7)内并位于水循环管(2)喷淋孔之下、冰浆液面之上,旁路冷却管(16)上安装有冷却泵(17);所述冷水机(12)通过冷冻水回流管(14)与所述蓄冷池(1)顶部连通,所述冷冻水回流管(14)上安装有冷冻泵(15);所述换热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18),所述蓄冷池(1)底部通过换热管(19)、回水管(23)与第一换热器(18)相连通,所述回水管(23)还与所述冷却水输送管(13)连通,所述换热管(19)上安装有一次泵(20);所述第一换热器(18)还连接有供冷末端连接管(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鉴,赵润青,王春,韩瑞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