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插端子及线缆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62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插端子及线缆连接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自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末端延伸的第一弯折部和自所述第二插接部末端延伸的第二弯折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末端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自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末端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中至少一者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插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至少一者的延伸方向。此对插端子不仅便于装配,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插端子及线缆连接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对插端子及线缆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电压高,载流大,体积小,成本低的趋势,逐步在采用片式接触件的结构,片式接触件和端子一般采用两侧连接的方式,两侧的导电距离不同,导致两侧电流行程不一致,影响载流能力,并且不能满足同时满足 90
°
和180
°
方向插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插端子,不仅便于装配,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0004]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对插端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自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末端延伸的第一弯折部和自所述第二插接部末端延伸的第二弯折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末端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自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末端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中至少一者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插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至少一者的延伸方向。
[000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平行设置。
[000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设置。
[000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侧边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侧边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插槽。
[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表面设置凸起。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连接;或者,所述对插端子还包括侧边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侧边连接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连接。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末端相反方向设置有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末端相反方向设置有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分别设置有凸台。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延伸方向的两侧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厚度尺寸在朝向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插端子的材质含有镍、镉、锆、铬、钴、锰、铝、锡、钛、锌、铜、银、金、磷、碲、铍和铅中的一种。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外部设置有夹箍,所述夹箍限制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向外侧移动。
[0014]一种线缆连接组件,包括插接端子、U型簧片和对插端子,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
第二插接部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U型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插槽后与所述插接端子电性连接。
[00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簧片包括侧板、连接桥及多对相对设置的弹簧片,所述连接桥和所述弹簧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侧板两端设置有铆扣。
[001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末端相反方向设置有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末端相反方向设置有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分别设置有凸台,相邻所述铆扣形成间隙,所述凸台和所述铆扣定位配合连接。
[001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片纵截面为波纹状,一面与所述第二插槽内表面接触电连接,另一面与所述插接端子接触电连接。
[001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部或所述第二插接部承受所述U型簧片的垂直压力为5N~105N。
[001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部或所述第二插接部承受所述U型簧片的垂直压力为5N~85N。
[002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缆连接组件包括侧边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侧边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插槽;
[0021]所述线缆连接组件还包括组装结构件,所述组装结构件的导电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板状面电性连接,或者,所述组装结构件的导电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槽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
[002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簧片结构,为板状材料一体冲压成型。
[0023]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
[0024]1、本对插端子不仅便于装配,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0025]2、本对插端子通过设置凸台结构,保证了对插端子组装后,位置能完全固定,连接部两侧通电流,并且距离一致,载流能力大。
[0026]3、本线缆连接组件包括插接端子、U型簧片和对插端子,此结构的设置不仅可实现对插端子与插接端子在90
°
和180
°
方向插接,而且插接端子和对插端子不用通过其他转接机构,就能够实现电性连接,便于装配,节约成本。
[0027]4、在电性接触方面,由于选用波纹状的弹簧片,弹簧片与对插端子和与插接端子的接触更稳定,保证接触电阻的稳定性,载流能力更好。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对插端子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对插端子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对插端子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线缆连接组件插接端子180
°
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U型簧片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U型簧片与对插端子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技术线缆安装组件插接端子90
°
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对插端子与组装结构件安装示意图;
[0037]图9为本技术的对插端子带夹箍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技术夹箍的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号说明:
[0040]11、第一插接部;111、第一插接端;12、第二插接部;121、第二插接端;
[0041]13、第一弯折部;14、第二弯折部;
[0042]15、第一连接部;16、第二连接部;17、侧边连接部;
[0043]18、第一插槽;19、第二插槽;
[0044]10、插接端子;20、U型簧片;201、侧板;202、连接桥;203、弹簧片;
[0045]204、铆扣;30、对插端子;301、凸台;302、卡扣;40、组装结构件;
[0046]50、夹箍;51、弹性单元;
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自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末端延伸的第一弯折部和自所述第二插接部末端延伸的第二弯折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末端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自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末端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中至少一者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插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至少一者的延伸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边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侧边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插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连接;或者,所述对插端子还包括侧边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侧边连接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末端相反方向设置有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末端相反方向设置有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分别设置有凸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延伸方向的两侧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厚度尺寸在朝向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方向上逐渐增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端子的材质含有镍、镉、锆、铬、钴、锰、铝、锡、钛、锌、铜、银、金、磷、碲、铍和铅中的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郭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