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车用模板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51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台车用模板体系,包括顶模、底模和侧模;侧模包括上侧模和下侧模,上侧模包括弧形板、顶推座和回收座,顶推座设置于弧形板的内缘,回收座设置于弧形板的外缘,上侧模与下侧模铰接;一对侧模分设于顶模与底模之间,上侧模与顶模铰接,下侧模与底模铰接。使用过程中,一对侧模分设于顶模与底模之间,上侧模与顶模铰接,下侧模与底模铰接,顶出合模时顶模、底模和侧模围成完整的圆环型模板体系。顶出合模过程中将上侧模内缘的顶推座作为连接点;脱模时,将上侧模外援的回收座作为连接点;从而便于增大脱模后整个模板体系与隧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利于实现小半径过弯。利于实现小半径过弯。利于实现小半径过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车用模板体系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台车用模板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梁台车设计长度为12米。而目前常用的分段方式为7.5米+4.5米,而对于存在小半径弯道的隧道,由于模板顶推和回收时的连接节点位于同一位置,导致脱模后间隙较小,仅仅允许4.5米段的台车通过,7.5米段需拆卸才能通过圆弧段,圆弧段由4.5米台车衬砌施工完后,到下一直线段施工,又将7.5米台车拼成整体,此种施工方式效率低,耗时长。而如果仅仅只是单纯的缩短台车长度,则施工工期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后与隧道间隙较大的台车用模板体系。
[0004]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台车用模板体系,包括顶模、底模和侧模;侧模包括上侧模和下侧模,上侧模包括弧形板、顶推座和回收座,顶推座设置于弧形板的内缘,回收座设置于弧形板的外缘,上侧模与下侧模铰接;一对侧模分设于顶模与底模之间,上侧模与顶模铰接,下侧模与底模铰接。
[0005]所述顶推座为双耳座;所述回收座包括侧板和平板,立板连接于弧形板的侧边,平板连接于立板外缘。
[0006]所述上侧模还包括铰接耳和连接销,铰接耳与连接销分设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
[0007]所述下侧模为弧形模,其一端设有铰接孔、另一端设有铰接耳。
[0008]所述顶模为弧形模,其两端设有铰接耳,其实体中部设有灌浆孔以及挡孔组件。
[0009]所述挡孔组件包括套筒、挡孔盖和把手,套筒设置于灌浆孔外,把手为L型把手,挡孔盖设置于灌浆孔下,把手的一端穿过套筒与挡孔盖相连。
[0010]所述底模为弧形模,其两端设有铰接耳,其实体上设注浆孔。
[0011]本技术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对侧模分设于顶模与底模之间,上侧模与顶模铰接,下侧模与底模铰接,顶出合模时顶模、底模和侧模围成完整的圆环型模板体系。顶出合模过程中将上侧模内缘的顶推座作为连接点;脱模时,将上侧模外援的回收座作为连接点;从而便于增大脱模后整个模板体系与隧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利于实现小半径过弯。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优选实施例中顶模的主视放大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优选实施例中顶模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优选实施例中挡孔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底模的主视放大示意图。
[0017]图6为本优选实施例中上侧模的主视放大示意图。
[0018]图7为本优选实施例中下侧模的主视放大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顶模,
[0021]11—挡孔组件、111—套筒、112—挡孔盖、113—把手,
[0022]2—底模;
[0023]3—上侧模,31—丝杆座,32—连接销,33—顶推座,34—回收座;
[0024]4—下侧模;
[0025]5—铰接耳;
[0026]a—顶推油缸;b—丝杆组件;c—台车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台车用模板体系,包括顶模1、底模2和侧模;其中侧模包括上侧模3和下侧模4。一对侧模分设于顶模1与底模2之间,上侧模3与顶模1铰接,下侧模4与底模2铰接,顶出合模时顶模1、底模2、上侧模3和下侧模4围成完整的圆环型模板体系。各模板通过顶推油缸a和丝杆组件b与台车主体c相连。
[0030]如图1、图2、图3所示,顶模1为弧形模,其两端设有铰接耳5,其实体中部设有灌浆孔以及挡孔组件11。如图4所示,挡孔组件11包括套筒111、挡孔盖112和把手113;套筒111设置于顶模1对应灌浆孔外的实体上;把手113为L型把手;挡孔盖112设置于灌浆孔下;把手113的一端穿过套筒111与挡孔盖112相连。使用时,通过转动把手113即可实现挡孔盖112的转动,从而实现打开或关闭灌浆孔。
[0031]顶模1通过顶推油缸a和丝杆组件b与台车主体c相连。其中丝杆组件b包括丝杆套、丝杆和螺母座,螺母座同轴设置于丝杆套顶部,丝杆与丝杆套、螺母座螺纹连接,转动螺母座即可使丝杆沿轴向运动实现顶出或收回。顶推油缸a以其缸体设置于台车主体c的上横梁上,以其活塞端与顶模1的中部相连。一对丝杆组件b装于台车主体c的上横梁上,分设于顶推油缸a两侧,丝杆的外端与顶模1相连。顶推油缸a、丝杆组件b以及台车主体c为本领域成熟且公知的技术方案,故此不做过多赘述。
[0032]如图5所示,底模2为弧形模,其两端设有铰接耳,其实体上设注浆孔。顶推油缸a的一端与台车主体c的下横梁相连、另一端与底模2相连。丝杆组件b的一端与台车主体c相连、另一端与底模2相连。
[0033]如图6所示,上侧模3为弧形模,其上沿弧长方形设有多个丝杆座31,其一端设有铰接耳5、另一端设有连接销32。上侧模3上还设有顶推座33和回收座34,其中顶推座33为双耳座;回收座34包括侧板和平板,立板连接于弧形板的侧边,平板连接于立板外缘。上侧模3安
装时,以其顶推座33或回收座34与顶推油缸a的活塞端铰接,顶推油缸a的缸体连接于台车主体c上,通过各丝杆座31与对应的丝杆组件b相连,丝杆组件b的另一端设置于台车主体c上,上侧模的一端通过铰接耳5与顶模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销32与下侧模4装配。
[0034]如图7所示,下侧模4为弧形模,其一端设有铰接孔、另一端设有铰接耳。
[0035]装配时,一对侧模分设于顶模1与底模2之间,上侧模3通过铰接耳5与顶模1铰接,通过连接销32与下侧模4铰接,下侧模4的另一端与底模2铰接。顶出合模时顶模1、底模2、上侧模3和下侧模4围成完整的圆环型模板体系。顶出合模过程中将上侧模内缘的顶推座作为连接点;脱模时,将上侧模外援的回收座作为连接点;从而便于增大脱模后整个模板体系与隧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利于实现小半径过弯。
[003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车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模、底模和侧模;侧模包括上侧模和下侧模,上侧模包括弧形板、顶推座和回收座,顶推座设置于弧形板的内缘,回收座设置于弧形板的外缘,上侧模与下侧模铰接;一对侧模分设于顶模与底模之间,上侧模与顶模铰接,下侧模与底模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车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座为双耳座;所述回收座包括侧板和平板,立板连接于弧形板的侧边,平板连接于立板外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车用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模还包括铰接耳和连接销,铰接耳与连接销分设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刘稳琦康仲陈武林陆崚汤宇彭学军王满谷尹来容鲁新杨雄雄袁孝周帅曾征钟康苏志来刘浩黄玉鹏徐井军魏波张宇谢军辉刘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