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开口铸件矫正装置,其包括矫正部和用于将铸件压紧在矫正部上的限位部;使用时,铸件开口卡在同组内外矫正杆组成的剪叉结构之间,启动矫正电机后,齿轮轴转动带动前后两根矫正条相向移动,连接转块移动,带动内外矫正杆旋转,使得剪叉结构收缩。通过内外矫正杆形成剪叉结构,可横向移动并定位,无需测量铸件的变形量,根据设计尺寸即可完成矫正工作,并且张口或者缩口铸件都可以使用,操作方便;利用剪叉结构对铸件矫正时,可以自动判断铸件是缩口变形还是张口变形,缩口变形会使内矫正杆受压,张口变形会使外矫正杆受压,能够针对性地进行矫正。针对性地进行矫正。针对性地进行矫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口铸件矫正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口铸件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铸件中的一些C形或是U形或是H形等具有开口的铸件在淬火或热处理后容易出现张口变形或缩口变形,为了保证质量,这类金属铸件需要先矫正再使用。金属铸件一般采用热矫形和冷矫形两种方式进行矫正。热矫形工艺控制比较容易,矫正后尺寸一般比较准确,但热矫形成本高,矫正方向单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冷矫形前必须确认好矫形的方向,还要考虑铸件尺寸的回弹量,在施加压力后还要多次检测变形处尺寸,确保铸件矫正到合格尺寸范围,工作量大,当尺寸控制在合格范围后,对铸件退火,消除铸件校形产生的应力,保证铸件的尺寸形状。
[0003]开口铸件矫正一般采用冷矫的方式,但现有的矫正方式需要多次测量检验,工序较多,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矫正操作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开口铸件矫正装置。
[0005]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口铸件矫正装置,其包括:矫正部和用于将铸件压紧在矫正部上的限位部;矫正部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上的外矫正杆和内矫正杆,同一组的内矫正杆和外矫正杆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铰接的外矫正杆和内矫正杆有两组,铰接轴安装在调节杆上,调节杆与箱体之间设有调节定位结构;箱体内设有矫正电机,矫正电机传动连接有齿轮轴,齿轮轴的前后两侧均通过齿轮齿条结构传动连接有矫正条,内矫正杆和外矫正杆的下端铰接有连接转块,一根矫正条与不同组的内矫正杆和外矫正杆的连接转块传动配合;使用时,铸件开口卡在同组内外矫正杆组成的剪叉结构之间,启动矫正电机后,齿轮轴转动带动前后两根矫正条相向移动,连接转块移动,带动内外矫正杆旋转,使得剪叉结构收缩。
[0006]进一步地,所述矫正条上安装有能够前后移动的承载槽,承载槽中固定有左右两个推动块,连接转块与推动块之间设有传力块,传力块上设有对应连接转块的第一挡止部和对应推动块的第二挡止部,连接转块在传力块上滑动,传力块的第二挡止部与推动块之间设有感应弹簧,传力块上安装有切换轴,切换轴具有齿轮段、螺纹段和螺栓头,切换轴通过齿轮段与矫正条之间齿轮齿条啮合,矫正条上设有只能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螺纹滑块,切换轴通过螺纹段与螺纹滑块螺纹配合,切换轴穿过传力块,并通过螺栓头带动传力块移动,传力块的一侧与承载槽滑动配合,初始状态时承载槽凸出于矫正条,当一个传力块将承载槽压入矫正条时,同侧的另一个传力块与该承载槽脱离。
[000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壳体和箱盖,所述调节定位结构包括箱盖上设有的左右延伸的调节槽和调节杆上设有的可转动的调节轮,调节轮与调节槽之间为齿轮齿条配合,调节把手通过螺纹结构旋在调节杆的端部,调节把手与调节轮之间设有可移动的卡止块,卡止块上设有用于将调节轮锁止的齿牙。
[0008]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槽与矫正条之间设有前后方向的复位弹簧。
[0009]进一步地,所述传力块的第一挡止部与连接转块之间设有缓冲弹簧。
[0010]进一步地,所述传力块上固连有复位把手,复位把手的操作端伸出箱体外。
[00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压板和限位电机,限位电机打开时,通过压板将铸件向下压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矫正条与箱体底部之间设有上下方向上的支撑弹簧。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开口铸件矫正装置,无需测量铸件的变形量,根据设计尺寸即可完成矫正工作,并且张口或者缩口铸件都可以使用,操作方便;利用剪叉结构对铸件矫正时,可以自动判断铸件是缩口变形还是张口变形,缩口变形会使内矫正杆受压,张口变形会使外矫正杆受压,能够针对性地进行矫正。
[0014]进一步地,利用开口变形处对相应侧矫正杆的压力,使得传动件相对移动,断开对无效矫正杆的驱动,将动力完全分配给正在进行的矫正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口铸件矫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对应的正视图;图3为矫正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对应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图;图6为图3对应的剖视图;图7为矫正部主要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矫正部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B向示意图;图11为图9的分解状态图;图12为图11中的C处放大图。
[0016]其中:100、矫正部; 111、壳体;112、箱盖;121、矫正电机;122、传动齿轮;123、驱动齿轮;124、齿轮轴;125、矫正条;131、外矫正杆;132、内矫正杆;133、调节杆;134、调节轮;135、调节把手;136、卡止块;141、承载槽;142、推动块;143、传力块;144、切换轴;145、连接转块;146、缓冲弹簧;147、感应弹簧;148、螺纹滑块;151、复位把手;200、限位部;210、压盖;220、压板;230、螺杆;240、蜗轮;250、限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
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8]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开口铸件矫正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2所示,包括矫正部100和限位部200。限位部200包括压盖210、压板220、螺杆230、蜗轮240和限位电机250。铸件位于压板220的下方,压板220与螺杆230之间设有弹簧,限位电机250、蜗轮240、螺杆230依次传动连接。限位电机250打开时,经过传动,压板220将铸件向下压紧在矫正部100上。
[0021]矫正部100包括由壳体111和箱盖112组成的箱体,箱体上安装有外矫正杆131和内矫正杆132,同一组中,内矫正杆132和外矫正杆131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铰接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铸件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正部和用于将铸件压紧在矫正部上的限位部;矫正部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上的外矫正杆和内矫正杆,同一组的内矫正杆和外矫正杆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铰接的外矫正杆和内矫正杆有两组,铰接轴安装在调节杆上,调节杆与箱体之间设有调节定位结构;箱体内设有矫正电机,矫正电机传动连接有齿轮轴,齿轮轴的前后两侧均通过齿轮齿条结构传动连接有矫正条,内矫正杆和外矫正杆的下端铰接有连接转块,一根矫正条与不同组的内矫正杆和外矫正杆的连接转块传动配合;使用时,铸件开口卡在同组内外矫正杆组成的剪叉结构之间,启动矫正电机后,齿轮轴转动带动前后两根矫正条相向移动,连接转块移动,带动内外矫正杆旋转,使得剪叉结构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铸件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条上安装有能够前后移动的承载槽,承载槽中固定有左右两个推动块,连接转块与推动块之间设有传力块,传力块上设有对应连接转块的第一挡止部和对应推动块的第二挡止部,连接转块在传力块上滑动,传力块的第二挡止部与推动块之间设有感应弹簧,传力块上安装有切换轴,切换轴具有齿轮段、螺纹段和螺栓头,切换轴通过齿轮段与矫正条之间齿轮齿条啮合,矫正条上设有只能沿其长度方向移动的螺纹滑块,切换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琳,季亮,
申请(专利权)人:泗洪鑫隆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