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733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5
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配电箱、多个充电柱以及安装在电动自行车上的车载充电系统(STA),所述配电箱内设有总控制器(MCU1)、具有射频和载波功能且与总控制器(MCU1)相连接的主通信模块(U7)以及与每个充电柱相对应的充电接触器(JC1)和电压测量单元(V1),所述总控制器(MCU1)通过驱动电路与各充电接触器(JC1)的控制线圈连接,所述充电接触器(JC1)的常开触点一端与对应充电柱的正极(A)连接,另一端与充电电源正极和主通信模块(U7)的二总线的正极线连接,各充电柱的负极(B)与充电电源的负极和主通信模块(U7)的二总线的负极线连接,所述电压测量单元(V1)的输入端接对应充电柱的正极(A),输出端接总控制器(MCU1)的输入端;充电柱的正极(A)和充电柱的负极(B)通过车载充电系统(STA)与电动自行车电池(BAT)连接。电池(BAT)连接。电池(BAT)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以及为其充电的充电设备,特别适用于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适应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发展各种电动交通工具减少燃油车势在必然,尤其是在城市当中共享电动自行车以其轻便、快捷、随取随用的特点成为重要的代步工具之一,给人们的短途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电瓶续航行程有限,共享电动自行车电瓶及时充电问题难以解决,目前共享电动自行车电瓶充电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一是派出工作人员在各个共享电动自行车存放点巡视,将共享电动自行车电量不足的电瓶取下,再将已充满电的周转电瓶装上,然后把需要充电的电瓶集中运回充电站充电;二是将共享电动自行车整体运回进行充电。上述两种充电方式不仅存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弊病,而且还因电瓶得不到及时的充电维护,难以随时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0003]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共享电动自行车在存放点及时就地充电、并使共享电动自行车得到规范化管理的充电站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系统,以实现共享电动自行车在存放点及时就地充电,解决共享电动自行车电瓶充电不及时的问题,满足智能化充电的需求,同时提高城市的规范化管理。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包括配电箱、多个充电柱以及安装在电动自行车上的车载充电系统STA,所述配电箱内设有总控制器MCU1、具有射频和载波功能且与总控制器MCU1相连接的主通信模块U7以及与每个充电柱相对应的充电接触器JC1和电压测量单元V1,所述总控制器MCU1通过驱动电路与各充电接触器JC1的控制线圈连接,所述充电接触器JC1的常开触点一端与对应充电柱的正极A连接,另一端与充电电源正极和主通信模块U7的二总线的正极线连接,各充电柱的负极B与充电电源的负极和主通信模块U7的二总线的负极线连接,所述电压测量单元V1的输入端接对应充电柱的正极A,输出端接总控制器MCU1的输入端;充电柱的正极A和充电柱的负极B通过车载充电系统STA与电动自行车电池BAT连接。
[0006]上述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所述车载充电系统STA包括车载控制器MCU2、具有射频和载波功能的车载通信模块U9、充电继电器J1以及与充电柱的正极A相接触的正极触头C和与充电柱的负极B相接触的负极触头D,所述车载通信模块U9与车载控制器MCU2的串行通信接口连接,车载通信模块U9的二总线的正极线和负极线分别与正极触头C和负极触头D连接,所述充电继电器J1的控制线圈与车载控制器MCU2的输出端口连接,充电继电器J1的常
开触点一端与电动自行车电池BAT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正极触头C连接,电动自行车电池BAT的负极与负极触头D连接。
[0007]上述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所述配电箱内还设有与每个充电柱相对应的电流测量单元I1,所述电流测量单元I1包括运算放大器F和电流采样电阻R1,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1串联连接在充电柱的负极B与充电电源负极之间的连线中,所述运算放大器F的输入端接电流采样电阻R1两端电压,输出端接总控制器MCU1的输入端口。
[0008]上述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所述电压测量单元V1包括光耦G1、限流电阻R2和上拉电阻R3,所述光耦G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正极通过限流电阻R2接充电柱的正极A,光耦G1中的光电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总控制器MCU1的输入端口并通过上拉电阻R3与电源正极连接。
[0009]上述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每个充电柱均设有待机指示灯L1和充电指示灯L2,所述充电指示灯L2与充电接触器JC1的控制线圈并联连接,所述待机指示灯L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驱动电路连接。
[0010]上述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所述充电柱设置8个,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两个8位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位移缓存器、两个8位达林顿阵列和八个双MOS管U5,两个位移缓存器级联组成16路IO电路,该16路IO电路的输入端接总控制器MCU1,16个输出端分别接两个达林顿阵列的16个输入端,每个双MOS管U5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达林顿阵列的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出端分别接待机指示灯L1和充电指示灯L2。
[0011]上述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8个充电柱的电流测量单元I1的输出端通过8位并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U6与总控制器MCU1连接,所述8位并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U6的8个并行输入端分别接8个电流测量单元I1的运算放大器F的输出端,8位并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U6的串行输出端接总控制器MCU1的串行输入端。
[0012]上述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所述总控制器MCU1连接有USB芯片U8。
[0013]上述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所述总控制器MCU1和车载控制器MCU2均为单片机。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解决了共享电动自行车电瓶充电不及时以及得不到规范化管理的问题,一方面满足了人们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节省了大量的周转电瓶,显著降低了共享电动自行车运营商的经营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配电箱的电原理图;图2是车载充电系统的电原理图。
[0017]图中各标号为:MCU1、总控制器,MCU2、车载控制器,STA、车载充电系统,Z1~Z8、第一充电柱~第八充电柱,U1、第一位移缓存器,U2、第二位移缓存器,U3、第一达林顿阵列,U4、第二达林顿阵列,U5、双MOS管,U6、8位并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U7、主通信模块,U8、USB芯片,U9、车载通信模块,L1、待机指示灯,L2、充电指示灯,J1、充电继电器,JC1、充电接触器,BAT、电动自行车电池,G1、光耦,F、运算放大器,R1、电流采样电阻,R2、限流电阻,R3、上拉电阻,V1、电压测量单元,I1、电流测量单元,Z1、充电控制单元, A、充电柱的正极,B、充电柱的负极,C、正极触头,D、负极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参看图1至图2,第一位移缓存器U1和第二位移缓存器U2的型号是74HC595,74HC595是8位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位移缓存器。
[0020]运算放大器F的型号是GS8333,电流采样电阻R1是0.001R 锰铜电阻。
[0021]8位并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U6的型号是74HC164D,将运算放大器F输出的电压信号转入总控制器MCU1。
[0022]USB芯片U8和USB接口组成调试接口,方便下载程序和监控信息打印。
[0023]主通信模块U7和车载通信模块U9都是二总线模块,具有射频和载波功能。
[0024]第一位移缓存器U1、第二位移缓存器U2、第一达林顿阵列U3、第二达林顿阵列U4和双MOS管U5组成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其特征是, 包括配电箱、多个充电柱以及安装在电动自行车上的车载充电系统(STA),所述配电箱内设有总控制器(MCU1)、具有射频和载波功能且与总控制器(MCU1)相连接的主通信模块(U7)以及与每个充电柱相对应的充电接触器(JC1)和电压测量单元(V1),所述总控制器(MCU1)通过驱动电路与各充电接触器(JC1)的控制线圈连接,所述充电接触器(JC1)的常开触点一端与对应充电柱的正极(A)连接,另一端与充电电源正极和主通信模块(U7)的二总线的正极线连接,各充电柱的负极(B)与充电电源的负极和主通信模块(U7)的二总线的负极线连接,所述电压测量单元(V1)的输入端接对应充电柱的正极(A),输出端接总控制器(MCU1)的输入端;充电柱的正极(A)和充电柱的负极(B)通过车载充电系统(STA)与电动自行车电池(BAT)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车载充电系统(STA)包括车载控制器(MCU2)、具有射频和载波功能的车载通信模块(U9)、充电继电器(J1)以及与充电柱的正极(A)相接触的正极触头(C)和与充电柱的负极(B)相接触的负极触头(D),所述车载通信模块(U9)与车载控制器(MCU2)的串行通信接口连接,车载通信模块(U9)的二总线的正极线和负极线分别与正极触头(C)和负极触头(D)连接,所述充电继电器(J1)的控制线圈与车载控制器(MCU2)的输出端口连接,充电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一端与电动自行车电池(BAT)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正极触头(C)连接,电动自行车电池(BAT)的负极与负极触头(D)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配电箱内还设有与每个充电柱相对应的电流测量单元(I1),所述电流测量单元(I1)包括运算放大器(F)和电流采样电阻(R1),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1)串联连接在充电柱的负极(B)与充电电源负极之间的连线中,所述运算放大器(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程辉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飞龙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