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器件、其控制方法以及感应加热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45726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感应加热器件、其控制方法以及感应加热设备,该感应加热器件包括第一电器结构以及第二电器结构,其中,第一电器结构包括发射线圈,发射线圈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发射线圈用于产生第一交变磁场;第二电器结构包括接收线圈以及加热线圈,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以及加热线圈两两耦合,接收线圈受到第一交变磁场的影响产生交变电压,加热线圈与接收线圈电连接,加热线圈用于接收交变电压,并根据交变电压产生第二交变磁场,以使第一器具形成感应涡流并发热。本申请的感应加热器件的加热效率较高。加热效率较高。加热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应加热器件、其控制方法以及感应加热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感应加热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感应加热器件、其控制方法以及感应加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顺应时代潮流而迅猛发展,相对于家电电器使用的传统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所具有的灵活、安全、电能传输过程趋近数字化、智能化的特性使其成为未来家电供电技术的发展方向。不同于接触式电能传输,无线供电方式的电能传输端和受电端间为绝缘状态,非电气直接连接的电能传输方式使得电设备具有以下优点:摆脱电缆的约束,操作台面更整洁,提高了用户友好性;有效避免漏电、火花、磨损等危害,提高了电器使用安全性。
[0003]传统的加热方式使用可燃物质的燃烧加热,但此加热方式会导致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损耗。随后感应加热在工业加热中越来越受欢迎,感应加热与传统的明火加热相比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感应加热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安全性和清洁度。顺应社会的发展,感应加热已推广到家用电器。然而,现有的感应加热电器在热效率方向,现有的市场并没有满足国家标准的技术方案产品,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导致加热效率较差。
[0004]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
技术介绍
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器件、其控制方法以及感应加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感应加热电器的加热效率较差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感应加热器件,包括第一电器结构以及第二电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电器结构包括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所述发射线圈用于产生第一交变磁场;所述第二电器结构包括接收线圈以及加热线圈,所述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以及所述加热线圈两两耦合,所述接收线圈受到所述第一交变磁场的影响产生交变电压,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电连接,所述加热线圈用于接收所述交变电压,并根据所述交变电压产生第二交变磁场,以使第一器具形成感应涡流并发热。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器结构还包括开关器件以及第一储能器件,其中,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加热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开关器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器件还用于与第二器具电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用于在所述开关器件闭合的情况下充电,在所述开关器件断开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二器具供电。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器结构还包括第二储能器件以及第三储能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储能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器件通过所述第三储能器件与所述加热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器结构还包括第四储能器件,所述发射线圈通过所述第四储能器件与所述交流电源电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器结构还包括整流器件,所述整流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开关器件电连接,所述整流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整流器件用于与所述第二器具电连接,所述整流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储能器件输出的电压进行整流后输出给所述第二器具。
[0010]可选地,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加热线圈同轴设置,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加热线圈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

50mm,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

50mm。
[0011]可选地,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均为采用密绕法对利兹线进行绕制得到的圆盘状线圈,所述加热线圈为对导线绕制得到的螺旋状线圈。
[0012]可选地,所述感应加热器件还包括高磁导率结构,所述高磁导率结构位于所述发射线圈的远离所述接收线圈的一侧、所述接收线圈的远离所述发射线圈的一侧以及所述加热线圈的四周,所述高磁导率结构用于减少所述第一交变磁场以及所述第二交变磁场的漏磁通。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器结构还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发射线圈通过所述处理电路与所述交流电源电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用于对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的交变电流进行滤波、整流以及逆变中的至少之一处理后,发送给所述发射线圈。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接收线圈和/或加热线圈的电性工作数据,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包括实际功率、交变电压以及交变电流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发送至第一电器结构的控制器,使得所述第一电器结构的控制器调整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阈值。
[0015]可选地,获取接收线圈和/或加热线圈的电性工作数据,包括:获取当前时刻的所述接收线圈和/或所述加热线圈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在获取接收线圈和/或加热线圈的电性工作数据之后,在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发送至第一电器结构的控制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当前时刻的前一时刻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确定所述前一时刻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是否大于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在所述前一时刻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大于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是否小于所述预定阈值。
[0016]可选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所述发射线圈的工作频率和/或占空比。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接收线圈和/或加热线圈的电性工作数据的情况下,调整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以使得调整后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大于或者等于预定阈值,其中,所述电性工作数据为第二电器结构的控制器获取并在其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发出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包括实际功率、交变电压以及交变电流中的至少一个。
[0018]可选地,调整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包括:确定所述电性工作数据与所述预定阈值的差值为目标差值;获取对应关系信息,所述对应关系信息为表征所述差值与所述发射线
圈的历史工作参数的对应关系的信息;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所述历史工作参数为目标参数;调整所述工作参数至所述目标参数。
[0019]可选地,调整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包括:获取步骤,获取所述发射线圈的当前工作参数以及调整步长;调整步骤,从所述当前工作参数开始,以所述调整步长增大和/或减小所述当前工作参数;确定步骤,确定是否接收到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循环步骤,在接收到所述电性工作数据的情况下,依次执行所述获取步骤、所述调整步骤以及所述确定步骤至少一次,直到不再接收到所述电性工作数据。
[0020]可选地,所述调整步骤包括:确定当前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与前一次接收到的所述电性工作数据的大小关系;根据所述大小关系,确定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器结构,包括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用于与交流电源电连接,所述发射线圈用于产生第一交变磁场;第二电器结构,包括接收线圈以及加热线圈,所述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以及所述加热线圈两两耦合,所述接收线圈受到所述第一交变磁场的影响产生交变电压,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电连接,所述加热线圈用于接收所述交变电压,并根据所述交变电压产生第二交变磁场,以使第一器具形成感应涡流并发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器结构还包括:开关器件,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加热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储能器件,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开关器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器件还用于与第二器具电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用于在所述开关器件闭合的情况下充电,在所述开关器件断开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二器具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器结构还包括:第二储能器件,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储能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储能器件,所述开关器件通过所述第三储能器件与所述加热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器结构还包括:第四储能器件,所述发射线圈通过所述第四储能器件与所述交流电源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器结构还包括:整流器件,所述整流器件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开关器件电连接,所述整流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储能器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整流器件用于与所述第二器具电连接,所述整流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储能器件输出的电压进行整流后输出给所述第二器具。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加热线圈同轴设置,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加热线圈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

50mm,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

50mm。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均为采用密绕法对利兹线进行绕制得到的圆盘状线圈,所述加热线圈为对导线绕制得到的螺旋状线圈。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器件还包括:高磁导率结构,位于所述发射线圈的远离所述接收线圈的一侧、所述接收线圈的远离所述发射线圈的一侧以及所述加热线圈的四周,所述高磁导率结构用于减少所述第一交变磁场以及所述第二交变磁场的漏磁通。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器结构还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发射线圈通过所述处理电路与所述交流电源电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用
于对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的交变电流进行滤波、整流以及逆变中的至少之一处理后,发送给所述发射线圈。9.一种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接收线圈和/或加热线圈的电性工作数据,所述电性工作数据包括实际功率、交变电压以及交变电流中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辉李金能万今明王子熠李岳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