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得的发泡材料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721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得的发泡材料和制备方法,涉及发泡高分子技术领域。丙烯酸酯树脂包括丙烯酸烷基酯类单体85~98份、极性单体1~10份、可聚合型光引发剂0.5~5份、自由基引发剂0.05~1份、有机溶剂100~300份。丙烯酸酯发泡材料包括:丙烯酸酯树脂:100份、黑色色浆: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得的发泡材料和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泡高分子
,具体为一种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得的发泡材料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近年来,例如手机、平板或是电脑的相关电子产品越发薄型化轻型化,这对应用于该类电子产品中的相关材料,例如泡棉材料的薄型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抗冲减震的要求也越发严格。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的泡棉有PE泡棉、EVA泡棉、PU泡棉、亚克力泡棉等,它们被用来吸收外部对电子设备的冲击力,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有的泡棉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导电、阻燃的作用。
[0003]亚克力泡棉是一类先进的泡棉材料,可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具有优良的缓冲、保护、密封和间隙填充性能,并且且泡棉本身具有独特的自粘性。然而现有的亚克力泡棉发泡技术主要是通过加入玻璃或陶瓷中空微球、可热膨胀或已膨胀的聚合物微球来形成多孔结构,通过加入带壳微球得到的泡棉基材存在如下问题:1、微球的外壳一般较硬,弹性形变范围小,因此含有该类微球的泡棉在外部压缩应力较大时,微球外壳容易发生不可逆形变,导致泡棉的压缩回弹性差;2、该类中空微球尤其是玻璃微球密度小材质轻,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挥散开造成空气污染,易被人体从呼吸道吸入且无法在人体分解,提高了泡棉生产加工过程中加料过程的操作难度或对加料设备的要求度。此外,一些工业生产中还使用机械发泡法生产泡棉,一般是在专门的发泡机中,在加压或不加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外部气体和在强剪切作用下,使物料中充满气体,再将物料从该设备中输出进行泡棉生产。
[0004]针对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不使用中空微球或可膨胀微球,通过化学发泡的方法产生气体从而形成多孔结构来制造亚克力泡棉的技术,该方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度低和可生产薄型泡棉的优点,利用该方法制造的泡棉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压缩回弹性和填充性等优点,可作为缓冲材料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中。且不需要额外新增专门的发泡设备,只需在涂布机上进行发泡,操作较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树脂,其原料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酸烷基酯类单体85~98份、极性单体1~10份、可聚合型光引发剂0.5~5份、自由基引发剂0.05~1份、有机溶剂100~300份。
[0006]优选或可选的,所述丙烯酸烷基酯类单体为选自烷基C1~1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7]优选或可选的,所述极性单体为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优选或可选的,可聚合型光引发剂为二苯甲酮型丙烯酸酯类单体,如4

(甲基)丙
烯酰氧基二苯甲酮、4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4

(甲基)丙烯酰氧基丁氧基二苯甲酮、4

(甲基)丙烯酰氧基己氧基二苯甲酮、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丁氧基二苯甲酮、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己氧基二苯甲酮的一种或多种。
[0009]优选或可选的,所述发泡剂为选自偶氮类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苯磺酰肼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一种根据上述丙烯酸酯树脂制得的丙烯酸酯发泡材料,按原料重量份数计,包括:
[0011]丙烯酸酯树脂:100份
[0012]黑色色浆:0.5

6.0份
[0013]化学发泡剂:1.0

7.0份
[0014]分散剂:0

0.3份
[0015]成核剂:0

2.0份
[0016]改性聚硅氧烷类稳泡剂:0.1

5.0份
[0017]有机溶剂:200

400份。
[0018]优选或可选的,所述成核剂为粒径1000

4000目的滑石粉、黏土、碳酸钙、二氧化硅、蒙脱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一种丙烯酸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I.将89

98份丙烯酸烷基酯类单体,1

10份极性单体,0.5

5份聚合型光引发剂,0.05

1.0份自由基引发剂,100

300份有机溶剂在60

80℃条件下进行反应,得丙烯酸酯树脂;
[0021]Ⅱ.将100份丙烯酸酯树脂、0.5

6.0份黑色色浆、1.0

7.0份化学发泡剂、0

0.2份分散剂、0

2.0份成核剂、0.1

5.0份改性聚硅氧烷类稳泡剂、100

500份有机溶剂充分混合;
[0022]Ⅲ.将步骤Ⅱ中的混合料通过涂布器在离型膜底衬上进行均匀涂布,随即通过热烘箱充分烘干除去溶剂,接着贴合保护膜后得到半成品;
[0023]Ⅳ.将步骤C中的半成品在热烘箱中进行发泡,到达预定厚度;
[0024]V.通过UV光照进行交联固化,得到泡棉成品。
[0025]优选或可选的,所述离型膜底衬层为PET离型膜,保护膜层为硅胶保护膜,厚度25

75μm。
[002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丙烯酸酯树脂在聚合过程中加入了可聚合型光引发剂,在发泡后通过UV照射,主链中的光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从而实现交联固化;并且可聚合光引发剂在聚合完成后,残留未反应的引发剂通过化学键固定于链段之间,可防止游离状态的引发剂导致分子链发生解聚反应,从而赋予了产品更优秀的耐候性。通过丙烯酸酯树脂制得的发泡材料通过先发泡后固化的方式,发泡基质在固化前没有交联度,因而在发泡时基质的分子链可以随外部气泡的挤压而充分位移和形变,尽可能释放了链段内部的内应力,使得气泡中气体不会在内应力作用下逃逸,最后再进行交联固化,一方面提高了泡棉内聚,一方面网状的分子链结构因更致密,又进一步抑制泡孔中气体逃逸,使得产品具有更优良的缓冲性能、回弹性能以及厚度稳定性。并且,本专利技术操作便捷,对设备的要求较小,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酯树脂,其原料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酸烷基酯类单体85~98份、极性单体1~10份、可聚合型光引发剂0.5~5份、自由基引发剂0.05~1份、有机溶剂100~3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烷基酯类单体为选自烷基C1~12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为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可聚合型光引发剂为二苯甲酮型丙烯酸酯类单体,如4

(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4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4

(甲基)丙烯酰氧基丁氧基二苯甲酮、4

(甲基)丙烯酰氧基己氧基二苯甲酮、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丁氧基二苯甲酮、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己氧基二苯甲酮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选自偶氮类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苯磺酰肼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丙烯酸酯树脂制得的丙烯酸酯发泡材料,按原料重量份数计,包括:丙烯酸酯树脂:100份色浆:0.5

6.0份化学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夏红桃
申请(专利权)人:新纶电子材料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