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电缆以及光伏发电一体化系统及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电缆及光伏发电的
,具体涉及电路电缆以及光伏发电一体化系统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电缆线路是采用电缆输送电力的输电和配电线路。一般敷设在地下或水下,也有架空敷设的配电电缆线路。电力电缆线路具有的特定是占用地面和空间少,受气候和周围条件的影响小,供电可靠安全性高简单方便;维护费用低;市容整齐美观。
[0003]基于以上电力电缆线路的特点,适宜采用电缆线路供电的情况如下:(1)依据城市规划,繁华地区、重要地段、主要道路、高层建筑区及对市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方;(2)一些发电厂,变电所特别是水电站,由于地形、环境和建筑的限制,使得进出线走廊拥挤,或者架空线方案难于实施,因此只得采用电力电缆线路作为进出线或电站内部的联络线路;(3)架空线路和线路导线通过严重腐蚀地段在技术上难以解决时;(4)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或重要负荷用户地区;(5)重点风景旅游区;(6)沿海地区易受热带风暴侵袭的主要城市的重要供电区域;(7)电网结构或运行安全需要的地方,如负荷密度高的市中心区等。
[0004]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地下电缆为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海底电缆一般为线路两侧各2海里(港内为两侧各100米),江河电缆一般不小于线路两侧各100米(中、小河流一般不小于各50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水域。任何单位或个人在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不得在地下电缆保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路电缆以及光伏发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和光伏发电子系统;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包括电力电缆线路,用于输送高压电力;所述光伏发电子系统,设置于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上方的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保护区范围内,用于利用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上方的空间进行光伏发电,所述光伏发电子系统在发电过程中进行状态调整,为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提供检修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包括:电缆本体、电缆中间接头、电缆终端接头、电缆夹具;所述电缆本体,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所述电缆中间接头设置于两个电缆本体之间,用于将两个电缆进行连接,并保证两个电缆本体连接处的绝缘等级;所述电缆终端接头设置在位于电力电缆线路的两端的电缆本体端部,用于与电器设备进行连接;所述电缆夹具套设在多个电缆本体上,用于对多个电缆本体进行安装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设置方式包括:电缆沟敷设方式、直埋敷设方式和浅槽敷设方式;当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时,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包括电缆沟,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设置在电缆沟内;当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采用直埋敷设时,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直埋在地面下;当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采用浅槽敷设时,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包括电缆槽,所述电缆槽敷设在事先预制好的混凝土电缆槽内,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设置在电缆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子系统包括:光伏阵列模块、光伏升压式变电站以及储能电池箱;所述光伏阵列模块输出端与光伏升压式变电站的输入端相连,用于进行光伏发电并将光伏发电获得的电能传输至光伏升压式变电站;所述光伏升压式变电站输出端与配电网络以及储能电池箱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将光伏阵列模块输出的电能进行升压并且对光伏发电子系统进行补偿、保护、调度和控制,所述光伏升压式变电站将升压后的电能传输至配电网络以及储能电池箱;所述储能电池箱,用于将光伏升压式变电站输送至配电网络使用后剩余部分电力进行储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阵列模块包括多个光伏组件安装固定结构、多个滑动开合式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固定结构设置在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的保护区范围内,利用了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保护区范围内的空间,用于对多个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和固定;多个所述滑动开合式光伏组件串联为滑动开合式光伏组件列,多个滑动开合式光伏组件列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利用太阳能获得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送至逆变器内;
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光伏升压式变电站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将从多列滑动开合式光伏组件输入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输送至光伏升压式变电站内;所述滑动开合式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固定结构包括:光伏支撑架、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滑道支撑架、第二滑道支撑架、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基础和第二立柱基础;所述第一立柱基础和第二立柱基础分别设置于所述电力电缆线路子系统保护区两侧且第一立柱基础和第二立柱基础对应设置,用于安装整个滑动开合式光伏组件安装固定结构;所述第一立柱固定设置在第一立柱基础上且第一立柱上沿高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利伟,蒋陶宁,陈楠,高平平,李宇航,谢龙至,罗栋梁,赵晓慧,刘洋,张谦,孙鹏,王先乐,王佳鹏,赵翔,潘京,孔令慈,付杰,李立婧,张晴,杨思宁,夏璐,汪浩博,黄山,亓帅,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